别再掏耳朵了!吓得我赶紧扔了手中的棉棒!

来源:杏仁医生

耳朵非常敏感、脆弱,掏的时候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朵感染,甚至还可能引发永久性的伤害。虽然大家都知道,但不少人还是放弃不了掏耳朵的销魂感。

 

【看完视频就明白了】

 

医生一直提醒大家,不要用棉花棒清理耳朵,但很多人都不理会。

 

 

除了棉花棒,最好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挖耳朵。这会把耳垢推入耳朵深处,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

 

 

耳垢其实并不脏。耳垢是耳朵分泌的物质,能够起到杀菌、保护耳道的作用,全都清理干净反而会有损害。

 

 

其实,耳朵具有自我清洁的功能,很多人一生都不需要特别清理。由于遗传因素,有些人的耳垢就非常多,如果你觉得耳垢太多,最好也不要用棉花棒清理,去医院找医生帮忙比较好。

本文节选编译自UpToDate临床顾问 “耵聍” 题,描述如下: 

  

引言

耵聍,通常称为耳垢,是一种耳道内的疏水、保护性覆盖物。它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避免水渍、感染、创伤及异物损伤的作用。耵聍蓄积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偶尔可引起令人烦恼的症状,如听力下降及耳部不适。

 

推荐内容

● 耵聍蓄积的主要原因包括:因耳道疾病所致阻塞、耳道狭窄、上皮细胞移行不良及耵聍过量产生。

 

● 耵聍蓄积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在某些患者,耵聍蓄积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痛、耳闷胀感、瘙痒、咳嗽、头晕、眩晕和/或耳鸣。通过耳镜检查直视下观察耳道可识别耵聍。 

 

● 对于无症状的耵聍蓄积患者,我们推荐不进行耵聍清除治疗(Grade 1B)。对于无法表述症状的患者(如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考虑取出阻塞耳道的耵聍。

 

● 对于有耵聍蓄积所致症状的患者,耵聍清除可选择的方法包括:耵聍溶解剂法、耳道冲洗法及手工机械取出法。对于有专业技能及设备的操作者(一般为耳鼻喉专科医生),我们建议采用手法清除而非耵聍溶解剂法和耳道冲洗法(Grade 2C)。但在的初级保健机构中,由于可能不具备手法清除所需设备和经验,我们建议使用耵聍溶解剂法而非耳道冲洗法(Grade 2C)。 

 

● 对于有复发性耵聍栓塞且无明显耳部疾病的患者,我们建议将浸过矿物油的棉球置于外耳道(一周1次),以帮助液化耵聍和辅助正常的耵聍清除机制(Grade 2C)。 

 

● 存在以下情况的耵聍栓塞患者应转诊至耳鼻喉专科医生:有长期耵聍栓塞、鼓膜穿孔或耳部手术的病史,耳道内有化脓或坏死组织以及耵聍清除后耳科主诉持续存在。

 

 

 

 

 往期回顾:

 

《春天到了,野生蘑菇越来越鲜了》

《好好一个人,咋就禽流感了?》

《3-5月正值躁狂症高发时段,你注意到身边人的变化了吗?》

《便血一定是直肠癌?别忘了还有它!》

《带你探索5岁男孩身上的“珊瑚”?》

 

想要更多内容?

打开UpToDate 就能检索你要的资料!】

 版权声明:杏仁医生原创内容,欢迎分享和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