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急救术的那些事儿
来源:杏仁医生
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各种事故、日常意外或暴力行为。面对意外,我们要注意预防,懂得规避,在生活工作中时刻树立安全意识。学习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能,当意外发生时才有能力给生命第二次重生的机会。
时间就是生命,急救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
“钻石4分钟”。即心脏停止后大脑皮层能够耐受的存活时间只有4分钟,之后便开始不可逆的死亡进程。所以对心脏骤停患者,必须由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即刻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白金10分钟”。突发创伤和危重病时,如果能够在10钟内对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现场救助,能明显减少死亡,避免伤残。
“黄金时段”。危重创伤和疾病患者,要争取在有效时间内送到有手术或特殊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专业治疗,这样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文节选编译自UpToDate临床顾问 “心肺复苏” 专题,描述如下:
美国心脏协会(AHA)联合国际复苏联合委员会(ILCOR)于2010年发布了基础生命支持(BLS)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指南(AHA指南),于2015年发布了这些指南的更新
●胸外按压–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术(CPR)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CPR期间胸外按压的中断,无论多么短暂,都会导致冠状动脉和大脑灌注压出现不可接受的下降。心肺复苏术(CPR)的口诀为:“胸部正中用力按压和快速按压(既不能过于用力也不能过快)。”心肺复苏术(CPR)的关键实施标准包括:
•胸外按压的速度维持在每分钟100-120次。
•每次向下按压时,按压胸部的深度至少5cm(2英寸)但不超过6cm(2.5英寸)
•每次向下按压胸部之间,允许胸部完全回弹
•应尽量减少任何中断以及中断持续时间
●通气–随着心搏骤停(SCA)患者持续无脉搏,实施通气的重要性增加。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建议每次通气不应超过1秒。通气一定不能给予过度力度,应仅予以足以保证胸廓上升的潮气量。避免通过较高频率或增加通气量引起的过度通气(这可损害心输出量)。
●按压-通气比–对于成人,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推荐实施心肺复苏术(CPR)时,该比值为30次高质量按压比2次通气,直至已安置高级气道。安置高级气道后,继续实施高质量胸外按压,并给予约每分钟6-8次的非同步通气。
●除颤–早期除颤对心室颤动患者的生存率十分关键。美国心脏协会(AHA)指南推荐在所有电击过程中予以单次除颤。对于成人,我们建议使用最高可用的能量水平(一般而言,双相除颤仪为200J,单相除颤仪为360J)进行除颤)。除颤仪完成完全充电之前,不能停止胸外按压。
●复苏阶段–心脏骤停(SCA)有3个阶段。电阶段包括最初的4-5分钟,并且需要立即除颤。血流动力学阶段约持续SCA后的4-10分钟。血流动力学阶段的患者会获益于立即除颤和可产生充足大脑和冠状动脉灌注的高质量胸外按压。代谢阶段发生在脉搏消失后的约10分钟;到达此阶段后几乎没有患者能存活。
由于我国院前急救体系尚不完善,急救车数量少,急救反应时间长,使专业人员不能在最佳时间迅速到达现场。这就需要每一个非医学专业的普通公民都学会基本的急救技能,关键时刻能在现场挽救患者的生命。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的大城市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最高可达16.2%,而我国却不到3%。这和我国的公众急救知识和能力的普及率低有直接关系。
往期回顾:
想要更多内容?
【打开UpToDate 就能检索你要的资料!】
版权声明:杏仁医生原创内容,欢迎分享和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