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洗澡暖到不想走?小心一氧化碳中毒!
在寒冷天,最舒服的事情莫过于洗个暖暖哒热水澡,然而,近期却有人因为洗澡而不幸丧命。很多人不解,洗个澡还有这样的危险?
类似的事件,频频发生↓↓↓
他们当中,大都是因为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紧闭门窗、通风不良或洗澡时间过长而导致悲剧的发生,而罪魁祸首就是一氧化碳,所以冬天洗澡请务必要——
注意通风
注意通风
注意通风
因为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所以它也被称为“隐形杀手”。
本文节选编译自UpToDate临床顾问 “一氧化碳中毒” 专题,描述如下: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是一种由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的无臭、无味、无色、无刺激性的气体。大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一般在0.001%以下,但在城市区域或封闭环境中可能会更高。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亲和力远远强于氧气,结合后形成碳氧血红蛋白(carboxyhemoglobin, COHb),导致氧气的运输和利用障碍。一氧化碳也可以引发炎症级联反应,造成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迟发型神经系统后遗症(delayed neurologic sequelae, DNS)。
● 一氧化碳可迅速跨过肺毛细血管膜,并以约为氧气240倍的亲和力与血红素中含铁的部分结合。碳氧血红蛋白(COHb)血症的程度取决于环境中一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量、暴露持续时间和每分钟通气量。
● 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可变性和很强的非特异性。轻至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常表现为全身症状,包括头痛(最常见)、不适、恶心和头晕,并可能被误诊为急性病毒性综合征。在没有并发创伤或烧伤的情况下,一氧化碳中毒的体格检查发现通常仅限于精神状态的改变,轻则为轻度意识模糊,重则为癫痫发作和昏迷。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非常重要。
● 可发生心脏缺血。一旦确诊一氧化碳中毒,我们推荐进行心电图检查;对于心电图显示有缺血证据、存在提示缺血的症状、年龄超过65岁或有心脏疾病史或者心脏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进行心脏生物标志物的评估。
● 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依据是存在相符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并且COHb水平升高。诊断需要使用一氧化碳血气分析仪对血气样本进行定量测定;标准脉搏血氧测定(SpO2)无法区分氧合血红蛋白和COHb。由于血氧分压(PO2)反映氧气在血液中的溶解程度,并且该过程不受一氧化碳的影响,所以PO2测量值通常是正常的。
● 持续评估和标准干预措施对于保障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气道畅通、呼吸和循环极为重要。我们推荐对所有昏迷患者和精神状态严重受损的患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Grade 1B)。
处理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最重要干预措施是立即脱离一氧化碳中毒源,并使用非再呼吸面罩或气管内插管呼吸100%的氧气。不论脉搏血氧测定结果或动脉PO2的水平如何,我们都推荐对所有疑似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使用100%常压氧(NBO)进行初始治疗(Grade 1B)。
● 对于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关高压氧治疗(HBO)降低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能力,尚存在争议。关于如何正确使用HBO的专家指南已经发表。我们建议在下列情况下使用HBO(Grade 2B):
• 一氧化碳水平大于25%
• 妊娠患者一氧化碳水平大于20%
• 意识丧失
•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值<7.1)
• 有终末器官缺血的证据(如,心电图改变、胸痛和精神状态改变)
● 许多症状较轻的意外中毒患者可在急诊科(ED)进行处理并安全出院。症状未消退、有重度中毒的心电图或实验室检查证据,或者存在其他医疗或社会方面顾虑的患者,应住院接受治疗。务必对所有自己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进行精神科评估。
● 为了减少对他人的风险,在意外中毒的情况中确定暴露机制至关重要。当地消防部门可协助评估可疑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水平并帮助转移受害者。
防治一氧化碳中毒常见的两个误区:
没有闻到烟味就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在人们还未察觉时就可能中毒,一旦意识到自己一氧化碳中毒,往往为时已晚。虽然中毒者意识清醒,想打开门窗外逃,但手脚已不听使唤,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救,最后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
病人清醒就平安无事了?
中毒者如得到及时的抢救,绝大多数能够恢复正常。但部分严重中毒者在意识恢复正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愈期”(2~60天),又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发呆、记忆力严重减退、无故傻笑或行为失常等,称“迟发性脑病”。所以,为了预防迟发性脑病,中毒者需要接受足疗程的充分治疗。
生命高于一切,冬季取暖做好通风,谨防一氧化碳中毒,度过一个安全温暖的冬天。
往期回顾:
想要更多内容?
【打开UpToDate 就能检索你要的资料!】
版权声明:杏仁医生原创内容,欢迎分享和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