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因为加班,杭州小伙哭了、程序猿起义了、那中国医生们呢?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不知道医生大大们听没听过一档杭州本地的民生新闻节目,叫做——““1818黄金眼””。
这档节目在各地方台均有类似的,在上海叫《新老娘舅》、在江西叫《金牌调解》、而在天津有化身《爱情保卫战》……
表面上,这档名为“1818黄金眼”的节目担负着调解家庭矛盾,关注民生热点的重任。
可他明明说的是民生新闻,却硬生生成了搞笑下饭必备,甚至被做成了B站鬼畜视频。“1818黄金眼”的新闻有多沙雕?各位看看就知道————
从此,这个节目就成为了新闻界的“泥石流”,全国人民的“快乐源泉”!
不过,最近节目里的一条新闻,却看哭了很多很多人...
Ps.建议没耐心的朋友从1:30看到2:10
视频里的杭州小伙子,深夜里蹬着自行车匆忙赶路,一边老板催他回公司加班,另一边女朋友又把自己锁在门外,等他送钥匙。
因为“腹背受催”,心急之下违规逆行,本来是想省时间,却没想到被交警拦下,结果耽误了更多时间。
最后,他气得嚎啕大哭,情绪失控,摔手机,甚至给警察跪下了...
视频中,他喊着:“我疯了,我压力好大!我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我女朋友没带钥匙又让我去送钥匙!我其实真的不想这样的!她自己不知道带钥匙,我还要加班......我好累啊!!”
警察急忙拦下他,宽慰道,“你发泄一下没事的。”
可是发泄以后呢?要想保住工作,小伙子应该还是得回去埋头苦干。
这个视频在网上爆红后,很多网友表示因为太有感触,是哭着把视频看完的。
身处这个快节奏,强竞争的时代,人们的工作压力真的太大了,各种考核和指标扛肩上,裁员的风在耳边刮,你不努力就被淘汰。
他们看起来无比的正常,可谁也不知道隐藏在他正常甚至坚强外表下是一颗怎样破碎的心。
谁也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压力有多大,有多么的难过...
而最近,一批不堪重负的人就搞了个大事情...
3 月 27 号,一段 26 行的网页文档出现在 GitHub ¹上,作者是一位叫做 996icu²的用户,在发表这个项目时,该账号刚刚注册了不到 20 个小时,还没有发表过任何内容。
注释1:什么是GitHub?(GitHub是微软旗下一个主要用于代码共享的社区,在全球有近三千万程序员用户。简单来说就是程序猿版本的“杏仁”)
注释2:996icu是什么意思?(发起人解释称,“996”指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要求的每天早9点一直工作到晚9点,每周工作6天。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生病了会被送到ICU。)
上线 5 天后,这个项目以 12 万颗星的成绩登上了 GitHub 趋势榜首位,创下 GitHub 史上星数增长最快的记录,并带出了一批衍生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甚至有用户开发了996公司的投票举报功能。号召程序员们提交证据,列出实行996工作制的公司。
目前,中国的科技巨头阿里巴巴、京东和抖音的母公司字节跳动都在该项目的“黑名单”之列。
(14:00的中关村软件园)
随着话题热度的不断上升,关于 996.ICU 讨论早就超越了程序员们的圈子,引发了大批媒体的关注。在众多报道中,《南华早报》用一句标题精准地道出了 996 工作制下员工的心酸:No sleep, no sex, no life.
长久以来,程序员就是新时代的搬砖工人,他们和以往旧时代被剥削的工人阶级没什么不同,所以不要以为下矿井的才是工人。
不断有互联网员工因过劳而导致死亡的案例爆出:
2016 年,34 岁的天涯在线论坛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站心脏骤停;
去年,大疆相机部门的一名 25 岁员工也死于心脏骤停……
(医生大大们,对类似的报道是否似曾相识?)
而根据一份《2108年程序员研究报告》,有三成多的程序员开始为自己的身体担忧。
至于劳动法,在当下的很多互联网企业面前就是个摆设...
这是中国程序员们的一次行为艺术,一次沉默的狂欢,一次无声的反抗。
而无论结果如何,至少这件事激起了大家对这种制度不合常理的一种认识以及不满。
而为什么杏仁哥要在周报里花那么大的篇幅描述这场程序员们的“起义”事件呢?
原因很简单,咱们中国的医生大大你们与程序员一样,正因为不合理的加值班制度问题,在透支着自己的生命。
而程序员们有能力在互联网上发声维权,让自己的声音被普罗大众听到,或许已经算是幸运了。
相比之下,咱们的中国医生们,可惨多了...
前几天清明节,我在准备稿件的过程中,去百度搜索了“清明节、医生”两个关键词后,搜出来的结果是这样的:“清明节假期医生值班表”、“清明节期间医生出诊时间表”……
不禁感慨,对于医生来说,哪里有休息和节假日一说,在假期工作早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近年来,医生猝死事件频发,本该“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便先倒下了,究其原因,也与岗位工作强度大有关。
中国医师协会就曾公布过医师身心健康问题的调查。
调查的结果是,九成以上的人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26%的人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13.5%的人每天超过12个小时。
八成的医生没有双休日的概念,84.71%的医生最近一年都没有带薪休过假。
一周七天里,53%的医生需要工作6天,29%的医生则需7天连续工作。
记得一名曾在急诊一线工作了5年多的医生大大曾经和我诉苦:至今只要听到某种电话铃声,我仍然头皮发麻。
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这些医生大大你们频频叮嘱患者的话,却与你们自己相距甚远。
算算日子,还有不到20天就要到5.1劳动节了。
杏仁哥在此给大家科普一下,这个节日的由来吧——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口号,
5月1日,以美国芝加哥为中心,美国35万人参加了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动警察镇压,向人群开枪,并打死四个人。
5月4日,各工会决定在干草市广场举行群众大会,警察向群众开火,共计十名劳工当场被打死,史称“干草市广场惨案”。
事后警方大肆逮捕劳动领袖,以谋杀罪起诉八个人,一人被判十五年,二人被判无期,五人被判死刑。
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议,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工节,要求各国劳工共同为八小时工作制奋斗。
直到1935年罗斯福总统执政,八小时工作制才在法律中予以确立。
(以上资料来源于维基百科,感谢知乎网友@zhuobie整理)
历时70年,八小时工作制是一无所有的工人阶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其实医生的劳动强度大这件事,杏仁哥也不是第一次在周报里提了,但我发现总有人说自己工作更辛苦赚的更少更怎么怎么样,医生工资高还有灰色收入就加点班怎么了...
对于这些人,杏仁哥我就这个表情——
杏仁哥我认为,追求合理的工作诉求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能因为大家都不合理所以别人追求合理就是不正确的,应该是支持别人的合理诉求并取得成功,然后复制经验在其它行业逐步推广,才能实现社会的整体上升。(所以,医生大大们是否也来个医生版996.ICU?)
那么,为什么中国医生会那么累呢?
上周,来源于央视的一份题为《形式主义向医院蔓延,影响医生本职工作!》的报道,说出了些许门道。
报道中提到:
一些医院一年需迎接各类检查十余次,但“外科不看手术、内科不看查房”,主查“八大本”;
有时以“留痕”多少评判医疗质量,医护人员集体背书应对提问;
职称评审“轻临床、重论文”,一些医生热衷于论文“创新”,个别甚至买论文、购版面,还有个别医生成了“学术大牛”,临床水平却不高……
多位受访医生表示,近年来一些地方医院里的形式主义增多,与这些地方有关行政部门不重实效的官僚主义作风有关。
“对医院的检查重‘痕’不重‘绩’,不愿去病房里、手术室里深入了解,只靠翻记录本、看统计数据就打分评判,下级自然投其所好。”一位资深医生说。
杏仁哥真心的想问问看周报的医生大大们,这些检查、评比真的有实际作用吗?
长久以来,三甲医院这四个字,无疑是中国医院中的金字招牌,无论得什么病的患者都希望能得到三甲医院的医生诊疗。
但现如今几乎所有医院的目标都是争创三甲医院,导致现在的医院不是三甲医院,就是在创三甲医院的路上。这样的做法给医院及医护人员带来了无穷的弊端。
那么,都知道驾驶员不能疲劳驾驶,那么医生疲于应对“形式主义”“唯论文主义”造成的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严重的超负荷工作,该怎么改,又改怎么管呢?
央视的报道里点出了两点:
1、科学查“留痕”,注重查实绩。
2、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
杏仁哥我翻译一下央视的这套术语,就是:
1、领导多看看医院的电子病历、多跑跑医院看看医生医院实际工作情况。少搞点无谓的“检查”。
2、减少对论文的要求,多考察点医生的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
那么,解决方案有了,下面咱们就看实施的到不到位吧!
如果还是不到位,医生还是忙,还是累,考核还是一通瞎忙怎么办?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
既然检查审核精简不了,那就精简干部吧!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总有小姑娘幻想着加一个身披白大褂的帅医生交往。
可是,杏仁哥真的不是想破他们冷水,真要和医生交往,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哦~
我老公是三甲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
"节假日"?不存在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是去手术室就是去门诊。噢,还是第三种就是去手术室和门诊的路上。
工作强度巨大,手术巨多,一天四、五台手术是常态,回家累成 狗,他说他们科是手术室最讨厌的科室没有之一,因为他们科周末经常有急症手术室也得伺候。至于收入嘛,就呵呵哒了。
跑题了,跑题了,应该回答嫁一个医生老公是怎样的生活。我嘛,是他私人的按摩师、厨师、司机、文秘等等,是的,回家他累成狗 脱了鞋袜,要求我脚底按摩;掐着点下锅,举案齐眉的伺候饭也是没谁了;他做那么多的手术没劲了,我开 车去接他;帮他整理文案做PPT,也是义不容辞...
各位看官一定会觉得我是个赋闲在家温柔体贴的贤妻良母,NoNoNo,其实我是个工作压力山大的河东狮吼,俗称金融 狗。两条狗 ,自然谁也不嫌谁黑啊啊啊。
所以,我们经常互相爽约,互放鸽子。
比如,结婚纪念日说好的烛光晚餐,因为他手术结束深夜回家我在沙发上等的睡死过去…
又比如,好容易有点点游山玩水的时间,才出门他又被医院的夺命连环call叫走...
再比如,我们的孩子都是扔给保姆看大的,以至于这小子学习差成渣(对不起我的宝贝)
But,嫁一个医生老公,是我今生今世从没后悔的事情,他是和死神争夺生命的人、他是把死神的手指一根一根掰开的人,当你看到病人家属满是泪水的殷切的眼睛、当你听到病人康复后真挚的感谢,回头再去看我的医生老公,觉得他身上自带圣人光环,一切的付出都值了。
生活中我辈都是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俗人,有矛盾、有争吵、有打闹,但更应该有体谅、关心和尊重,好像前边有个高赞回答,因为不能陪伴准备离婚的亲,何必呢...
生活已经如此不易了,何必再给自个找不痛快,老公又不是因为出轨,因为工作的太忙而导致的离婚,个人觉得太得不偿失,在一起生活这么久了,他会渐渐变成你息息相关的亲人,爱他就是爱自己,甚至爱他比爱自己更多一些,至少我是这样认为。
最后,我的学渣儿子加油啊 ,以后你也要走上学医的道路。
作者:展眉
来源:知乎
作者:鱼朵朵
来源:知乎
我来告诉大家有个医生老爸是个什么体验吧,触类旁通一下。
没有周末。别的职业大部分有周六周日,医生没有,所以不要指望有什么每周末出去看电影吃饭的习惯。我父母都是医生,所以我从小就没有什么周末出去玩的想法,那两天都是锁在家里写作业的。如今当妈妈了才知道原来周末是带孩子出去玩的好时光。
没有年假。别的职业大部分有一周的年假,医生没有,大年三十还要上班很常见,初一初二能休假就算不错。本地的还好,如果两边老人异地,想想怎么过年?
我从小是年三十爸妈下了班去奶奶家吃饭,有时候住一晚,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初一跟着奶奶家出去拜年,爸妈去上班。很少能有除夕初一不上班,他们会让给家在外地的同事。
压力大,精神紧张疲惫。可能我小时候还好,最多就是累,可是如今频发的医疗事故索赔,有些是医生失误,有些真的是意外,有些真的回天乏术,但是不管哪种情况,医生都无法推卸责任,心理上压力还是很大的.
我爸属于心脑血管部分,经常会有要命紧急的时刻,每天每时都要有十二分的精神去应对。所以每天他都必须保证睡眠时间,保证午休。假如你需要老公经常晚上聊个天,中午吃个大餐...很难!
很危险,也是针对现在的医闹,电视上网络上报道的不少了,但是亲身经历感觉完全不同。我爸科室主任被人堵在办公室打过两次,我妈妈亲眼看着闹事的医闹拿刀划开了维持秩序的保安的喉咙,拉进电梯去急救,满电梯的血,腿当时就软了。
没有私人时间。电视上演的国外的医生,可以潇洒的说你的手术我做不了拉我在度假啊,一个月后才回来呢!可是现实中我爸下了班想喝口酒都只是想想还是算了吧,下班之后还有听班,就是随时病号有情况你就得返回去,想喝酒,酒驾是一方面,让病号闻见酒后行医,那麻烦更大了。
而且,随时会有弄到你电话的病号给你打电话,我爸的脾气,谁问都会好好说到明白,在门诊时实在没办法,在家里时电话总是不断。
作者:颜夕
来源:知乎
总是我们自己在说医生有多累,有多忙,有多辛苦。说多了,别人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觉得我们在夸大其词。
那么,现在换了医生的家人们口述,你理解了吗?
这是一副医学插画作品,它表现的是“张力性气胸”这样一种疾病。
在呼吸中,空气通过肺部破裂的伤口进入胸膜腔,并在这里累积起来,使得肺、心脏和周围的血管都受到了挤压。
这幅作品来自英国插画师Cilein Kearns。他是一位非常全能的多面手,拥有医学美术、游戏开发和临床医学三个学位。
他曾在游戏公司担任过概念设计师,这段经历对他的画风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英国医学插画师协会会员,如今他是一位独立医学插画师,不仅为医学科研、书籍等绘制医学插画,也为电影、游戏、应用等提供医学相关的概念设计,尤其是游戏、动画中表现疾病与伤口的特效。
动脉瘤破裂
阴道流血的常见原因
血栓形成导致的肺栓塞和心肌梗死
他认为,医学插图的“准确性”并不是与“美观性”无法兼容。
比如,血淋淋的术中照片可能会让非医学界人士感到不适,但是经过提炼后的医学插图却能吸引人们的兴趣,还能让一些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
所以,他的医学知识科普漫画也特别可爱,充满了卡通风格。他认为画面应该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希望提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这也是他每一项创作的指导原则。
过敏性休克(注意额头上叮了一下的蜜蜂)
那么,今天的杏仁周报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了。
咱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