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不是把睡眠搞丢了?

 

入睡前,在床上玩手机,刷微博、看知乎、打游戏、读公众号文章……

 

是你睡前常做的事之一吗?

 

世间三种东西有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

 

希望,睡眠与微笑。

 

而如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失眠时代。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7中国青年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接受调查的44308名青年中,能“一觉到天明”的仅有11.2%。

 

并且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

 

 

人生三分之一时间在床上度过,可为什么我们躺在床上却睡不着?

 


 

本文节选编译自UpToDate临床顾问 “成人失眠的治疗” 题,描述如下:

 

引言

失眠 人们曾经认为失眠是一种继发于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睡眠障碍或药物治疗的睡眠紊乱,会随着基础疾病的治疗而改善。但是,过去20年间的证据表明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目前认为,失眠通常是一种独立的障碍。失眠可在没有共病的情况下发生,并且在有共病时,即使成功治疗了共病,失眠仍可能持续存在。可能有必要针对失眠和共病均给予治疗。由于失眠可诱发、加重或延长共病,治疗失眠可能改善共病。

  

推荐内容

 ● 对于所有失眠患者,任何可能诱发或加重失眠的躯体疾病、精神疾病、物质滥用或睡眠障碍都应接受治疗。他们也应接受一般的行为建议,特别是睡眠卫生和刺激控制相关建议。

 

● 对于继续失眠严重到需要干预措施的患者,我们建议将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作为初始治疗,而不是药物治疗(Grade 2B)。如果没有条件进行CBT-I,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行为治疗。

 

● 对于接受了CBT-I但失眠继续严重到需要干预的患者,我们建议在CBT-I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而不是改为单独药物治疗(Grade 2B)

 

●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入睡困难型失眠的患者,我们建议使用短效药物,而不是长效药物(Grade 2C)

 

● 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睡眠维持型失眠的患者,我们建议使用长效药物,而不是短效药物(Grade 2C)。或者,可使用已被批准在半夜使用的唑吡坦剂型。应警告患者日间困倦、驾驶能力受损、头晕和头晕目眩的风险。

 

● 接受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行为治疗应该持续6-8周。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继续行为治疗的同时药物可逐渐减量。症状复发的患者在开始长期治疗前可能需要在睡眠障碍中心进行评估。

 

● 长期单纯药物治疗不是失眠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通常认为的失眠症包括两个方面内容,首先是睡眠时间明显的减少,入睡困难、中间醒来或者早醒;二是睡眠时间的改变或者减少对患者日间生活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通常所说的失眠症是指超过一周以上的失眠,而且是连续的。

 

 

首先要分析导致失眠症的病因,包括躯体疾病、精神心理上的问题、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和药物影响等,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干预措施一般包括药物、睡眠卫生的调节和一些辅助治疗,其中,睡眠卫生的调节应放在第一位。

 

失眠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

 

  

 往期回顾:

《世界献血日 | 爱,在夏日里绚烂》

《世界爱眼日 | 请你来确认眼神》

《世界无烟日 | 让我们对“仙境”说NO!》

《甲状腺疾病为何总是“缠上”女性?》

《久坐,绝不仅仅是腰粗屁股大》

 

想要更多内容?

打开UpToDate 就能检索你要的资料!】

 版权声明:杏仁医生原创内容,欢迎分享和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