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感冒发烧,家长拼命捂汗,结果发生热性惊厥

来源:杏仁医生

 

最近天气晴好,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享受冬日暖阳。谁知3岁的宝宝晒了会儿太阳后突然口唇发绀、浑身颤抖,最后还口吐白沫晕厥了过去,这一下可把奶奶吓得直哭……

 

 

无独有偶!一些老年人带孩子,由于自己比较畏冷,以为孩子也比较冷,给孩子穿得比较多,孩子被捂得汗流,很容易感冒。感冒后再一捂,病情可能就更严重了。

 

▲ 6个月大女婴,发热捂汗不幸夭折

 

这是典型的小儿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差,汗腺不发达,加衣服、盖被子等“捂汗”法,不但不会减轻孩子病情,还会因不通风导致热度不能通过皮肤散发而加重发热,从而诱发高热惊厥。“越是发烧越不能随便增添衣物,室内温度也不能太高,应该保持空气流通以利于孩子散热降温。”

 

秋冬季节,感冒高发,家长们又怕宝宝着凉,拼命捂汗,以为能退烧,结果却适得其反。

 


 

本文节选编译自UpToDate临床顾问 “热性惊厥(小儿)” 题,描述如下: 

 

引言

 

热性惊厥是婴儿和年幼儿童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病况。这种现象与年龄有关,5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生率为2%-4%。

 

单纯性热性惊厥是热性惊厥的主要形式,定义为全身性发作持续不到15分钟,并且在24小时内不复发。虽然约1/3儿童最终会在儿童早期复发,但该现象相对为良性;与正常人群相比,伴随的未来癫痫风险仅轻微增加。若热性惊厥呈部分性发作、发作时间较长或最初24小时内多次发作,则称为复杂性热性惊厥。复杂性热性惊厥更具异质性,其伴随的儿童早期复发风险更高,且日后无热惊厥的可能性增加。

 

 

推荐内容

 

● 热性惊厥出现在发热患儿,通常在有全身性病毒或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患儿年龄通常在6个月到6岁之间,无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炎症以及无其他惊厥发作诱因。 

 

● 热性惊厥在5岁以下儿童中的发生率约为2%-4%,发病高峰在12-18月龄。热性惊厥具有年龄依赖性,很可能与尚未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易受发热影响及潜在遗传易感性有关。除年龄外,最常见的已知危险因素包括:高热、病毒感染、近期疫苗接种和热性惊厥家族史。 

 

● 大部分患儿在疾病首日出现热性惊厥,在部分病例中,热性惊厥是儿童患病的首发表现。

 

● 单纯性热性惊厥是最常见的形式,表现为发作无局部性特征,持续不到15分钟,24h内无复发,主要为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但也可表现为失张力发作或强直性发作。复杂性热性惊厥发作时间超过15分钟,有局部特征或发作后轻瘫,或24小时之内有复发。 

 

● 热性惊厥的鉴别诊断包括:非痫性事件或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或脑炎)及遗传性癫痫的少数形式(该型癫痫发作尤其常伴随发热)。虽然脑膜炎和脑炎是惊厥伴发热患儿中的主要考虑,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几乎总是能发现脑膜炎患儿。 

 

● 热性惊厥是一种临床诊断。若患儿有典型病史且体格检查结果较乐观、无局部定位体征,则大多无需行诊断性检查。

 

● 对于大多数一般情况良好且热性惊厥发作后恢复正常基线状态的患儿,通常不需行腰椎穿刺。发作后嗜睡通常在5-10分钟内缓解,取决于发作的持续时间和类型。若存在脑膜刺激征或症状,或其他提示可能为脑膜炎或颅内感染的临床特征,应行腰椎穿刺。需考虑腰椎穿刺的其他情况包括:

 

- 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或肺炎链球菌免疫力缺乏或免疫状态不明的6-12个月大婴儿

- 当前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因为抗生素可掩盖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 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包括热性惊厥持续状态(FSE)

- 热性疾病第2日后出现惊厥发作

 

● 只在特定情况下需行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和脑电图检查。 

 

 

热性惊厥发作时在家长们如何处理?

 

家长最重要的是要防止发作带来的意外伤害,将孩子放在平坦不易受伤的平地或者床上,保持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内容物流出,不要向口腔内塞入任何物品,保持呼吸道通畅;也不要过度用力按压患儿,以免造成骨折;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没有证据表明按压人中可以缩短发作时间,而且90%以上的发作可以在5分钟内自发缓解,如果过度按压导致人中处皮肤破损还容易继发脑膜炎。如果既往曾有热性惊厥持续状态或者本次发作已经超过3分钟仍不缓解,应该尽快打急救120电话求助。

 

 

 往期回顾:

 

 

想要更多内容?

打开UpToDate 就能检索你要的资料!】

 版权声明:杏仁医生原创内容,欢迎分享和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