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被救活,儿子很生气,责问医生怎么会这样?!

来源:江淮医学

 

父亲节,说一个儿子和父亲的故事。

父亲节,是个地地道道的泊来品,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文件,将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父亲节,成为美国永久性的纪念日。

其实,早在美国之前,在1945年8月8日,在中国上海也曾发起过庆祝父亲节的活动,许多市民纷纷响应。

抗战胜利后,上海市各界名流,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中央政府,定“爸爸 ”谐音的8月8日为全国性的父亲节,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和爱戴。

然而,最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全球大部分的国家,包括中国,还是以发达的美国父亲节的日期为准。

 

我要说的这个故事是@急诊夜鹰在微博上讲述的:

 

作为老急诊,遇到的“奇葩”还是比较多的,多到都见怪不怪了。

老人心跳停了,刚救活,儿子就背着老爹走了!

那天我夜班,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感觉胸闷胸痛,马上就安排在抢救室,做了心电图证实是心肌梗死。

护士也很麻利,准备好了静脉输液用品,准备建立静脉通路。

我就拿着心电图在旁边跟患者的两个儿子讲,老人家心梗需要马上住院,并且病情比较重,可能有心脏骤停的风险。

正说着,老人心电监护直接出现了室颤图形,心跳真的停了。

我让护士胸外按压,自己拿起床头的除颤器,给予电击除颤,患者很快就复跳了,人也清醒了。

有个儿子就很生气,责问我们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因为我们输液,导致患者心跳停了。护士指了指床边的输液袋说,“先生,我们这针还没来得及扎呢。”

这位孝顺儿子转而跟他爹说,“这些医生护士乱来,刚才用那东西电你。我们还是走吧,不在这里治疗了。”

老人茫然状。

我虽然反复向这两个儿子解释心梗的危害,以及继续治疗的必要性,两个儿子还是签字把老爹背走了。

望着爷三离开的背影,我只能无奈的摇摇头。

心里默默的骂了三个字,“龟儿子!”

一个可怜可悲令人叹息的父亲,两个装疯卖傻忤逆愚蠢的儿子。

医院是一个江湖,人性善恶的集散地。而急诊室是最能看到人性真伪美丑之地。

面对这一对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想把责任推到医生身上的两个儿子,医生除了背后骂一句“龟儿子”之外,也只剩下那一声叹息和内心的一点寒凉。

 

中国的医务人员,用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长时间低薪酬的劳动,支撑起了中国廉价便利的医疗体制和急救绿色通道,给国民提供了远超中国国力许可的高性价比医疗服务。

但是,无论医者如何努力,医生的职业光环已非昨日可比。在尊医文化普遍缺失,信任大厦坍塌灰烬的环境下,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办医宗旨下,医生成为了人人可欺的弱势群体,在诊疗中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既要治病救人,还要斗智斗勇,揣度患方心机,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奈和悲哀啊!

遗憾的是,医生医得好人的病,却医不好人的心。一个心跳骤停的风烛残年老父亲,医生给电击除颤抢救回来,家属却装糊涂、找理由为自己盼着父亲死去洗地。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眼泪水总是默默往下流。

天生只有瓜连籽,世上哪有籽连瓜。且看锅里粑沾饭,白饭何从粘粑粑。

一个父亲可以养活十个儿子,十个儿子却不一定养活一个父亲!

真正的孝顺,其实并不是给父母多少物质多少钱,而是从关爱父母的身体状况开始。

毕淑敏说:每个孩子都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有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我们总觉得时间还长,等自己事业有成,等自己衣锦还乡。可是等着等着,父母就老了,病了…...

亲情本是一场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变老的轮回。

成长时,父母为我们遮风挡雨,父母老去时,我们更应该为父母解决疾病的困扰。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礼记》中说: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出生后汲取父母的营养,成长时被养育呵护,成年后被无私帮助,只有提起报答二字,我们才明白,此生已亏欠父母太多。

诗人罗西说,“世上父亲两个字最辛苦!这是我在父亲那里感觉到的。”

“父情节快乐!别字也别致,‘情’字我笑纳!父亲就是在践诺上辈子说的一句话:为你做牛做马的那个人。”

医者父母心,对于患者而言,其实医生也是一个甘愿为患者做牛做马的那个人。

只是,这种爱,深沉如父,大爱如山,少有人懂,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更多推荐

婴儿疝气嵌顿危在旦夕,醉酒父亲冷血放弃治疗……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