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朋友圈最新炫富手段出现——学医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上周,在朋友圈偶然看到了某医生的存钱罐被打碎后的“神操作”——

 

 

 

在小鸭存钱罐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存钱罐,在遇到了我们如此可爱的医生大大之后,对自我价值产生的怀疑。

 

 

除了赞叹咱们的医生“医术高超”之外,也只能说他们对于存钱的态度实在太认真。

 

 

毕竟在平均月薪只有5K的医疗圈,医生们赚的每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某医疗人才招聘网提供

 

而每每谈到医生工资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宵小站出来“现身说法”——

 

有的说医生的工资其实已经在整个社会上算高的了,就别哭穷了。

 

也有的会说医生拿红包、拿回扣,有着各种灰色收入,不要装穷了。

 

 

对于这些人,我只想说你还是不明白真正的“医生”两字,有多少份量吧!

 

 

 

 

 

 

 

一年一度的大型《中国医生集体发吃柠檬》暨《2018年度美国医生收入报告》出炉——

 

 

近日,权威医疗媒体Medscape公布了美国医生收入报告2019年版。

 

这是美国最全面广泛的医生薪资调查,超过30多个专科的近20000名医生填写了问卷,回答了包括薪资、工作时长、最有价值的工作、最具挑战的工作等问题。

 

 

话不多说,我们就一起的客观的来看看那些让人羡慕的数字吧——

 

根据该报告,2019年美国医生的平均收入31.3万美元(按照今天的人民币汇率折算下来差不多是200万人民币)。

 

 

具体来看,2019年的报告中,收入前十的科室分别是骨科(48.2万美元)、整形外科(47.1万美元)、耳鼻喉科(46.1万美元)、心脏科(43.0万美元)、皮肤科(41.9万美元)、放射科(41.9万美元)、胃肠科(41.7万美元)、泌尿科(40.8万美元)、麻醉科(39.2万美元)、眼科(36.6万美元)。

 

 

 

 

又一次,杏仁哥我深刻的认识到了人和人的差距,

 

(外国医生的储蓄罐)

 

这年薪都比不上人家的月薪,让我们医生大大如何自处?

 

 

除了钱,这次统计还有一个数据让杏仁哥我震惊——

 

那就是,9成以上的美国医生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

 

 

杏仁哥我真的很好奇,在中国这个调查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当然,外国医生的高收入与他们的治疗价格高昂脱不了干系,有这么一个案例:

 

下面这个小哥名叫Oliver Jordan,今年21岁的他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州:

 

 

在去年夏天的时候,可能是因为自己这个身份的原因,小哥的情绪一直不是很稳定,就在去年的某一天,他竟然默默的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过幸好被身边人发现的及时,在趁小哥还有一丝气息的时候赶快将他送往了医院进行抢救,由于抢救及时,一条年轻的生命总算是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就这样,被救活但还在昏迷中的Oliver在医院躺了近一周的时间。

 

 

一周过去了,Oliver总算是醒了过来,被从死神手里救活的他当时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不过还没等他想太多,这一周住院加抢救的费用单就递到了他的手里,嗯...

 

床位费,呼吸设备费,器官检查费...一个个看下来之后,刚清醒不久的Oliver又差点昏过去...这住了一周的院算下来费用一共约为93000美元!(折合人民币62万出头)

 

 

小哥感觉,自杀被救活可能是命大,然而看到这个账单之后...他表示,在美国比自杀更可怕的,是被救之后的医疗账单...

 

 

虽然医院的收费制度让人褒贬不一,但至少这件事和这张账单会警醒Oliver和其他一些有过想要自杀念头的人,活着挺好,不要自杀,不然你可能会得到一张“比死亡还可怕”的天价账单 =_=

 

 

当然,外国的医疗制度与我们的有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是医生大大的工资,还是天价的医疗服务费,因为国情的不同也没有太大的借鉴意义。

 

 

不过,有些人可能真把这“外国的月亮”当了真了——

 

近日,据媒体报道,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工作6年后,朱某参加了今年安徽省高职专科的分类高考,报考的是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口腔医学专业。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截图

 

最终,他取得了文化课满分、校考第一的成绩,一旦被录取就意味着将在学校里进行三年的全日制学习。以博士学历报考高职专科学校,这在安徽省还是首例。

 

他说之所以在已经有了博士学历后还来考专科,主要是希望获得技能知识,也是因为受老婆的影响,对口腔医学产生了兴趣。他希望经过这三年的专科学习,未来能将自己在硕博期间学到的知识与医学知识相融合,成为复合型人才,开辟另外一条职业道路。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任性)

 

在众多网友的评论中,既有人看中了口腔医师的收入,又有人认为学医亦是一种谋生技能,这也是部分家长希望子女学医的重要原因。

 

但杏仁哥想说,什么是围城,学医行医就是围城。

 

 

 

然而,在学医之前也应当想清楚:紧张的医患关系能不能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能不能承受?付出与收获不匹配能不能承受?终身学习的习惯能不能形成?还有……

 

 

因此,有学医的情怀固然是好的,但需面对真正从医以后遇到的种种问题,最后能不能坚持下来,还需用时间来检验吧,希望你能秉持本心,坚持下去吧!

 

 

说到博士学位,最近杏仁哥无意间看到了陆军军医大学发出了这么个通告:

 

 

因存在学术不端问题,57岁的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所原所长黄留玉被撤销博士学位。

 

黄留玉曾于2007年在第三军医大学(现为陆军军医大学)获得该学位。但最近,一纸该院发出的文件显示,由于其与另一名几年前的博士生史兆兴学位论文内容部分有重复,被认定为学术不端。

 

学术不端其实在我们的高等院校里很常见很常见了,但和自己的学生论文有重复这事就奇了怪了。

 

 

于是,我就去详细的了解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

 

在这里简单的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吧,就是——

 

不是博士的博士生导师的博士毕业论文抄袭自己博士生的博士毕业论文

 

 

晕了吧!

 

事情是这样的:疾控所的原所长黄留玉是2007年博士毕业,博士毕业论文是《痢疾杆菌侵袭HeLa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指导老师是苏富国。

 

不过在此之前,他的身份就已经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涉嫌抄袭的文章是史兆兴的博士毕业论文题目为《痢疾杆菌福氏2a与HeLa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史兆兴这篇论文发表于2002年,指导老师是黄留玉和苏富国。

 

也就是说,不是博士生的黄留玉是史兆兴的博士生导师,然后五年后黄留玉的博士毕业论文抄袭五年前自己学生的博士毕业论文。

 

 

一句话总结下来:不是博士的博士生导师的博士毕业论文抄袭自己博士生的博士毕业论文

 

这就很尴尬了。

 

 

 

其实吧,杏仁哥我大胆的猜测一下,感觉按照咱们医学院校里的“国情”。

 

这老教授毕竟这么大岁数了,指不定是找底下的研究生写的,然后学生一糊弄就…

 

其实长久以来,对资历较高的科研人员,我国基本不做调查,即使有问题被曝光也大都不了了之。

 

 

这一次,实在是剧情太过于狗血才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而现在漫天飞舞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的问:要不要发表论文,且明码标价。

 

想问问有关部门:有科研的意义吗?对学术有促进吗?又有谁能来管管呢?

 

 

核心价值观出了问题,评价机制坏了,谁之过?

 

难道是医生吗?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最近上微博,无意间刷到了下面的段子——

 

 

说真的,一点都不好笑!且不说这都是很多年前的老梗了(真的很老了好嘛!!!),真正的医学生,是不会拿大体老师们恶搞的。

 

 

有些东西你可以开玩笑,但是有些不能。请这些营销号们尊重一下别人的专业,不要哗众取宠好吗?

 

不过好在点开评论,大多网友也是不赞同po主这种行为的:

 

 

那么,真正的医学生们在第一次见到大体老师时是什么感觉呢?

 


 

肃然起敬。

 

真心的。

 

我见的第一个大体老师被石膏封脸,我们老师说,这是我们学校以前的一个老教授,那时候大体老师少,大都是医院无人认领的,或者车祸现场的,很多残缺不全。

 

于是老教授在教书一辈子,行医一辈子之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给了学校。继续默默地教导我们这些孩子们。

我无法想象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人怀着怎样的情怀才做得到,做得出这种事。

 

我只能认真学习所有的,在大体老师上的每一刀都要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教人一辈子的老师,还在看着你呢……

 

所以,我忒讨厌那些说大体老师恶心的人,他们的高尚之处,普通人很难知晓。没有在他们身上动手,难道要拿每个手术病人做经验积累么?

 

我第一次见大体老师,肃然起敬。

 

 

就是这样。

 
作者:很不乖的猫
来源:知乎

 

高考之后决定开始学医,稀里糊涂走进华西开始学习。

 

大一第一节课就是解剖,上午理论下午操作,学校标本挺多的,基本每个教室都有。

 

每节课都是分小组观察,七、八个人一组,分了四个小组。

 

第一次掀开大体老师的遮布之前,解剖老师认认真真地带着我们向每位大体老师鞠了三个躬。

 

有位大体老师还是一个小男孩,一个长得很标致的六、七岁的孩子。

 

参观陈列室时,正中的位置有具坐着的骨架。

 

标本老师也让我们向他鞠躬,老师说这是他的老师。

 

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华西,他是中国解剖学的元祖,他把解剖带向了中国。

 

头发花白的老头热泪盈眶又满含激情地向我们介绍着自己的老师,眼神里全是骄傲和怀念。

 

我不知道我应该怀着怎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些大体老师,但是愿意为后人提供帮助的这份真情着实让人感动了。

 

 

作者:温楠和常暖

来源:知乎

 


4解剖最后一节课上老师带我们去看。

 

单独一间屋子里,排气扇缓缓地转着,有四五个铁柜,其中一个是被打开了里面空无一物。我们推出靠门的一个柜子费了九牛二虎才把盖子推开,同学们好奇地往里面探头,大体老师就沉睡在福尔马林里,我把他慢慢地用转子摇出来。

 

同学们都往后躲了躲,一是福尔马林太呛二是可能害怕,说实话,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尸体,他眼睛微闭,嘴唇微张,面部肌肉僵硬,身上的皮被剥离,肌肉发黑却清晰可辨,略带弹性,脏腑器官已被解剖好。

 

我带上唯一一副手套,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翻阅,我打开了他的胸腔,拨开他的肠道,为大家一一展示人体的脏腑器官。

 

我在老师讲解后轻轻握住了他的手,真的僵硬而冰凉,然而我却并不害怕,我知道他曾是个活生生的人,他的手也曾握过他的孩子、他的父母、他的妻子的手,我想跟他握手,我想感谢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计划。我不知道他的灵魂是否还在,他转世后会生活在什么地方,这种想法很奇妙。生与死隔在手套的两侧,他感受不到我的存在我却能感受到他的温度,死去元知万事空,他生前是否知道自己死后会陈列在铁柜里供学生学习,我死后又会怎么样呢,很难想象。

 

其实第一次见到大体老师思考生命的意义比学习脏腑知识要多的多,解剖老师讲完课留给我们很长时间直观死亡,生与死的界限变得模糊,在这个灰色的房间里我们与他无异,无非我们站着,然而出了房间我们又是活生生的人,又是这花花世界的一份子。

 

作者:2019不再低调
来源:知乎

 

我们学校泡的不是福尔马林。不辣眼睛!

 

其实并没有多害怕,只是不由自主地肃穆与紧张。屋子里很冷,但是我们手心里都不断出汗。

动手实验前我们要自组织默哀,所有的人都是默默无言。

 

不仅仅是大体老师,实验动物我们都是很尊重、很舍不得的。

 

真正发自内心的尊重。

 

我们学校的第一任校长就是捐献出了自己的遗体。他的理由就是几乎每个医学生都听过的那句话:

宁愿让学生在我身上划错千刀,也不要让他们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他的心脏标本一直保存在学校,留后人敬仰。

 

他的至交好友,一位医学生,后来退学从军抗美援朝,最后也把遗体捐献给了我们学校,以弥补当年未能从医的遗憾。

 

只是希望自己对得起他们。

 

作者:佚名

来源:知乎


 

只有真正学过医的人才会懂,大体老师的无私的奉献,应该得到我们每个人的尊重!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在心里们给他们,也给所有为了医学事业进步奋斗的人们鞠一躬——

 

 

 

 

 

 

在各种电子凭单盛行的今天,医院里越来越多的纸质票单据被替换甚至消失。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怀个旧,看看医院里历史存在的那些纸质票单据,和他们背后的一些小故事吧~

 

北京协和医院——

 

 

医院成立年份:1921年

 

因为是美国人创建了协和,协和曾在特殊时期被改名为“反帝医院”。照片中,有一件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卫生部军管会的文件。当时,反帝医院紧急更名为“首都医院”,折腾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院成立年份:1892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医院成立年份:1937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医院成立年份:1907年

 

瑞金医院,是法国天主教会创建的。以前他们家名字叫作“广慈医院”,超文雅超好听的名字。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医院成立年份:1915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院成立年份:1910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医院成立年份:1907年

 

华山医院曾经使用过“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名称。不过,以历史发展脉络为基础的院校亲子鉴定技术显示:他们不是上医亲生的。他们家是中国红十字会的亲骨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医院成立年份:1918年

 

就照片找那个的几张挂号证,我们就能发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已经改了不少次名字了:1915年,著名医学家伍连德博士,向北洋政府提议,在北京建立一家现代化的公立医院,定名为“北京中央医院”。1918年,北京中央医院开业,是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非常漂亮。1946年,中央医院改名为“中和医院”。1950年,改为“中央人民医院”。1958年改为“北京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医院成立年份:1900年

 

同济医学院的“改名史”就更加复杂了,前后总共用了六七个名字...

 

看了看时间,差不多就到了今天周报的尾声了,有空再和各位医生给大大们详细说说那段历史吧~

 

那么,老规矩,各位医生大大们,我们下周还是这个点,还是这个地方。

 

不见不散!

 

 

杏仁周报丨邻国把医生印上钱币,我们却把医生打为“十大黑恶”之首

 

医生圆桌会丨大三甲收入高,小单位升级快,“鸡头”和“凤尾”我该怎么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