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亿万国人拼命抢红包时,他却在烦恼如何拒绝红包...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各位医生大大们,

 

过年好!

 

杏仁哥我没什么能耐,就先唱支歌给大家伙助助兴吧~~~

 

 

(医生大大们听到我的歌声了吗?没听到的可以去超市感受一下360度环绕立体声。)

 

春节假期已经过半,医生大大们感受如何?

 

(我妈总是在尝试放假的这几天时间给我补足一年缺失的营养。) 

 

对于过年,你们最期待的是什么呢?

 

是年夜饭?是假期?还是亲朋好友相聚?

 

杏仁哥我就比较实际了,从小到大,我最期待的只有一件事——

 

 

不过,慢慢从领红包的年纪过度到发红包的年纪后,红包已经成为了我这一代人在新年时节的噩梦...

 

 

医生大大们请听题:

 

杏仁哥没结婚更没小孩,老家在浙江,爸家里是4兄弟,他妈家里是3姐妹2兄弟,4兄弟下面有7个子女,人均1.6个小孩,3姐妹2兄弟下面有11个子女,人均1.2个小孩。

 

 

请问:杏仁哥一个年过下来,要卖几个肾?

 

 

在含着泪塞红包的间隙,杏仁哥发现,不管多少年过去了,在红包面前,当家长的套路还是万年不变....

 

 

我个人觉得这根本就是中华民族自从出现红包以来,造成最大面积童年心理阴影的罪魁祸首!

 

原本给予小孩过个开心年的习俗,在这几年演变下来,慢慢变成了成年人走的过场,小孩子眼里的镜花水月...

 

 

记得当年我妈帮我“存起来”的红包后来渐渐都变成了我的学费、补课费,我的住家里的饭钱、房租、水电煤... 

 

不得不感叹这年头,做为成年人,懂得“诺”字如何写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不过,年前几天,重庆市人民医院一位患者的出现,却让人刮目相看!

 

 

 

 

 

 

1月23日,对于重庆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的陈灏主任来说,本是一个寻常的工作日,但一位患者的出现,让这一天变得意义非凡。

 

在前一天,陈灏收到通知说,一位患者打电话来,说想见见他,他以为只是常见的患者复查,也没特别在意。23号上午,他参加完会议回到科室,同事告诉他,一位他18年前手术的病人,今天特意来医院还钱了。

 

 

 

那是2001年的11月底,那时候的陈灏还是一名高级住院医师,有天科室来了一位重度心脏瓣膜病变病人,患者是一个年轻的清瘦女孩,已经处于休克状态,生命垂危,科室紧急进行了抢救手术。

 

这个女孩来自于农村,随着治疗费用的增加,她的家人的绝望情绪也在累积,有时候几天都不来看她,但这个女孩的求生欲和内心的坚强,给陈灏主任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她家人都准备放弃她了,但她的眼神里从来没有绝望和放弃。”女孩的坚强也无声的鼓励着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全力的组织着救治。

 

 

她的家庭已经为她拿不出钱了,为了让她的营养能跟上,陈灏和同事们为她准备了一些营养品,并说是她家人买给她的。终于,女孩好起来了。

 

住院近两个月后,女孩能出院了,但医疗费已经欠下近十万元。当时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这笔钱无异是一笔巨款,女孩的父亲退缩了,但女孩站了出来,为医院打下了一张94826.86元的欠条,并承诺在40年内偿还。

 

(当年的欠条)

 

 其实,从女孩打下欠条的那一刻起,陈灏和他的同事们就没指望这笔钱有一天能还上。医院随后垫付了一部分,科室补了一部分,把这笔欠账平了。

 

“没想到,她这些年来竟一直记着这件事,一直记着我们几个医护人员的名字。”陈灏主任说,“她早已结婚生子,家里经济状况也不太好,这些年来,她一直瞒着家里攒钱,攒了十几年,终于兑现了她还钱的承诺。”

 

 

其实,医院和患者都知道,比起来之不易的生命,医疗费真的算不了什么。咱们在座的各位医生大大们,患者欠费的事情每年少说都会遇到一两起,而其中大多都不了了之...

 

 

也正因为如此,这位姑娘的高尚品德就更令我们感动!

 

当然,医院的欠费是个大问题,而由科室或医生承担是否合理这件事,我们大过年的就不聊那么丧气的事了。

 

 

这大过年的,杏仁哥我也不好意思空着手见各位医生大大,所以就给大家备了两份薄礼——

 

薄礼第一重:取消药占比

 

1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有关情况”。

 

会上,对于“药占比是否会更加细化明确具体”,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给出了明确回答:“这次绩效考核,使用了合理用药的相关指标取代了单一使用药占比进行考核。”

 

薄礼第二重:来年医院将不搞大改大建,把钱用来给医护涨工资

 

1月22日召开的河南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阚全程表示,公立医院是医改的主战场,要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推动“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

 

“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分别是:

 

1、不建大医院,要建好医院

 

2、粗放变精细,向管理要效率

 

3、不大改大建,钱用来给医生护士涨工资

 

 

先聊聊关于药占比这个事,之前的一刀切的方式确实被我们医生大大们诟病太久太久了。

 

药占比这东西,出发点是好的,但他粗犷的管理方式,一是影响了医生用药、二是干预了医院管理、三是违背了疾病变化自然规律...

 

而且,关于药占比这事,仔细想想,咱们真得办成过吗?

 

以前,药100,检查100,占50%。现在,说药占比不能超过40%,好了药100%,检查150,完美药占比40%,考核合格。

 

 

早该改改了!

 

但杏仁哥我也要泼泼冷水,倒下一个药占比,会不会出来十个其他比,如抗生素使用比,门诊输液比,检查不合理比,用药不合理比,不合理住院比,医护被投诉比,科研不达标比???

 

 

医改应该是整个改革的一个部分。在当前人们的核心价值观没有改变之前,任何医改都不会成功。而医生也是我国国民的一个群体。

 

如何合理的制定标准,让医院、让医生、让患者都满意,是个很大很大的命题。

 

我们全体医护都在盯着你们呢,各位领导们多考虑考虑吧!

 

 

 

再来说说院长,不对现在应该叫阚主任!不让医院搞大改大建,转为提升医生工资这事吧。

 

你要问我什么意见,我的意见就是:

 

 

这么一件天大的好事,怎么不早点干,其他各地方主任怎么早没想到!

 

阚主任威武!

 

 

当然,作为一个在医药新闻界耕耘了这么多年的人,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这种事情咱们只能看疗效,不能单看宣传文字。

 

希望主任别再让咱们失望了!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春节过半,医生大大们也难免碰到一两个塞红包的患者或家属吧?

 

平时,你们都是怎么优雅的拒绝的呢?

 

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吧——

 

@等风来

 

当年我生娃的时候,麻醉师给红包死活不收。

 

妇产科医生当时把钱收下了,然后在我刀口没好动不了,我妈妈一个人带孩子没办法拉扯的时候,医生把红包往抽屉里一放就走了。

 

然后护士医生对我都很好。

 

从此以后我就相信医者父母心了。

 

 

 

 

 

@匿名用户

 

来说我是怎么处理的吧。

 

很简单,碰见送红包的,直接跟病人说:“您看我这么年轻,给我红包也没什么用啊,您看见走廊尽头那个办公室没有,那里是我老师的办公室,主任,大牛,您给他送过去,比给我好使多了,真的。我们科红包都给他。”

 

然后我老师就开始调查是谁这么干的……

 

调查出是我之后不叫我名字了,改叫兔崽子。

 

每次碰见新同事都得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唉。

 

 

@匿名用户

 

轮转某内科时候,科里一个女教授带着她的一群学生去查房。

 

家属给包了大红包,教授就很淡定的收下了,顺便要了病人的医疗卡。

 

然后出了病房外面,当着学生的面把我带教老师和我喊过来,还有另外一个男教授。

 

把红包钱包括外面的红包袋打开数清楚多少钱,然后给了我老师,老师和着病人的医疗卡又给了我...

 

嘱咐我立刻下一楼把钱全部充进去,然后发票原封不动拿回科里,最后女教授带着学生亲手交到病人手里,告知红包钱都在卡里了…

 

 

 

 

@匿名用户

谈不上优雅,因为每次病人塞红包都悄悄摸摸地,我只有大喊大叫:

 

你干嘛??!!!

 

啊!?!?!?!?

 

不可以!!!!!!!!

 

不行!!!我是不会要哒!!!!

 

引起众人瞩目,然后家属只有无奈地走开了,大概就是这样。遇上我的家属一脸懵逼。

 

没错,我就是这么有尿性!

 

 

@Angel Cui

 

让病人改送锦旗~

 

 

@木匠

 

大多数患者家属都是在手术签字时给红包,所以我一般都是在摄像头下签字,一是为了必要的证据,二是如果患者家属给红包,就告诉他们咱头顶就是摄像头,别害我。

 

另外的少部分就需要分别对待了。有些直接就拒绝了,有些实在没完没了地纠缠或者把钱扔桌子上就跑的,就让学生拿去存住院费,但必须赶在手术前存进去,以免手术效果不好出纠纷。

 

个别心特别诚的,在院期间没给成,在出院的时候或者出院后复查的时候就开始带东西了,农村患者送的有笨鸡蛋,有自己家做的面食,有土特产,有活鱼,还有送活鸡的,城市患者送的有纪念品,有茶叶,有烟酒,有衣服。

 

这些实物没办法拒绝了,但也真没折现返钱过。还有过一次是复查时直接领个女的来相亲了,当时还真没考虑到底收不收了的问题,但回头想当初没给她收了还是有点小遗憾的(别当真啊,这个桥段唯一的结果就是变成了好哥们儿间的谈资)。

 

 

 

也不知道咱们看周报的医生大大们,你们有什么拒绝红包的特殊技巧吗?

 

来评论区聊聊吧~~

 

 

 

 

 

这个标志想必各位医生大大们都不陌生吧!

 

“蛇徽”源于古希腊传说中医神阿斯扣雷波的故事,相传他经常手持盘绕着灵蛇的神杖,云游四方治病救人,后人便以“蛇绕拐杖”作为医学标记。

 

最近杏仁哥我看到了一组有趣的漫画,各科室医生可以对照着找找专属自己的蛇杖哦~~

 

 

好啦,春节期间的杏仁周报也到了尾声。

 

假期所剩不多,各位要珍惜大好时光,赶紧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乐乐!

 

 

注每一位医生大大,都能过个开心愉悦的好年!

 

让我们相约年后再见!

 

拜拜~~~

 

 

杏仁周报丨巨贪“优秀院长”&问诊300人收400诊金的医生,谁更该被查?

 

医生圆桌会丨升职or加薪?医生们的新年愿望是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