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月亮
作者:蔡蔡
截至3月12日,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已达3173人。
这些人里,有34岁的医生李文亮,有50岁的院长刘智明,有53岁的国宝级教授红凌,有同是29岁的医生彭银华、夏思思,有湖北导演常凯一家四口……
还有更多我们无法知道姓名的普通人。
以及更多,因疫情离世的、数字以外的人。
两个月前,他们还那么蓬勃地活着——工作,带娃,和家人吃饭,跟同事开玩笑,计划着下个月的项目……
转眼间,一切都没了。
![]()
这两个月里,随着他们一位位的离去,我们经历了难以言说的哀痛,也在艰难地寻求曙光。
从至暗到黎明,这50天,太不容易。
这位医生向记者转述时,满脸的哀痛和绝望:她说太烫了等下喝,就没了……
他们昼夜不息地奔波在一线,拼尽全力救治着每一个确诊者,奔跑着,叮嘱着,绞尽脑汁想办法,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他们从生死线上拉回来。
可是,那些对他们充满期待病人,还是一个个在他们的眼皮底下,走了。
疫情之初,这样充满挫败感和无力感的伤痛故事遍布武汉。
26岁的护士吴怡颖,负责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的四个病床。
2月15日再上夜班,同事说,新来的19床病人,也走了。
“我在重症监护室待过,可从没经历过这么频繁的送别。”
“有的人之前还好好的,还能玩手机。前一天还跟我说加油,我也回了他加油!结果一下子就没了。”
她给遗体消完毒,裹上床单,推到楼梯口,等殡仪馆的车来接走。
从病房到走廊楼梯口,只有50米,平时几十秒的路,她走了8分钟。
这个可怕的病毒,进化得太过“完美”: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无症状感染,治愈还可能复阳……
更可怕的是,它会攻击患者的心、肝、肾脏,可以一天之内让人从重症变成危重症,甚至突然就死了,根本不给医生和家属缓冲的时间。
“有的患者前一秒还在吃包子,后一秒病情就突然急转直下,医生还没反应过来,心电图就成直线了。”
极易传染,隐匿性强,迅速恶化,突然死亡……这些可怕的特质,让这场疾病如恶魔般,在人间肆意横行。
《南方人物周刊》报道,春节前后,武汉大量发热患者在恐慌中涌入医院,有的发热门诊拥挤到只能侧身而过,人们在其中吸气、吐气、挂水、吸氧和哀求。
李文亮所在的武汉中心医院,很短时间里就有两百多个医护人员感染,其中近百人必须住院,还有一百多人在家隔离。
剩下的医护人员不仅要每天面对超负荷的就诊人员数,还要在网上请求防护物资援助:不是告急,是没有了。
所有床位都住满了,走廊过道上也塞满了留观患者,患者和陪护的家属挤在一起……整个医院都被污染。
门诊本来一天只能承载800人,但当时一天来了2700人,患者一直排到街上。连医院外面都有在输液的患者,吊瓶就挂在树枝上。
本已紧缺的医护人员,又有三十多人感染住院、三十多人出现症状在隔离。
各种忙乱,各种短缺,加上重症救治上的挫败,让医护人员们都沮丧到失去希望。
领队黄晓波说:“三个医护人员一看到我们,当场就哭了,说援军终于来了!”
1月23日,武汉封了城,而大批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逆向奔赴湖北。
截至目前,已有344支医疗队、42322名医务工作者冲上湖北一线。
国内几乎所有的相关工厂,都紧急开工,不眠不休地生产。
之前,我国防护服的日产量不足2万件,现在是50万件。
有位护士讲,且不说救人多难,就连喂饭这样的小事,都很不容易。
护士就只能喂一口饭,给他们戴一会面罩,再喂一口饭……
医院有一个女病人,在生宝宝后就一直昏迷,孩子18天了,她还没醒。
每天,护士们都会在她耳边放小宝宝的哭声给她听,跟她说“你快睁开眼睛看看啊,你宝宝的照片就在床边呢。”
这看似平静的画面,其实就是一场生死决战。那边是死神,这边是妈妈、宝宝和医生护士。
那位医生说到最后,哭了:“我们真的非常非常想救活她。她才25岁……”
2月27日上午,武汉同济医院,一位新冠危重症患者在撤掉ECMO(人工肺)后,坚强地挺了过来。
看着他生命指征恢复,现场医生激动地连喊三声:活过来了!活过来了!活过来了!
此前,医生们使尽浑身解数,却多少次眼睁睁看着病人逝去。
而随着医生越来越多,患者越来越少,床位越来越足,设备越来越好,方案越来越成熟,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一天天下降。
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着二三十公斤的器械,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其中辛苦,没有人知道。
有时候,他一个人要拿近100人的药。虽然举步维艰,但他不言疲倦。
最让我感动的是,我们遇到的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自己在这次疫情中的角色,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保护家人,如何配合集体控制疫情。
截至3月10日,已有6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病区主任看着车开走,转头就哭了:这是我们胜利的果实。这段时间,医疗队十分辛苦……
她们不会煽情,这“十分辛苦”四个字,不知包含了多少艰难和煎熬。
她的一家四口分散在四个隔离点,所以,她是一个人离开的。
小女孩上车后,用力朝医疗队挥手,哭着说:我替武汉,谢谢你们!
这么多日夜,每个人都有太多不为人知的付出,但有这句“谢谢”,让一切辛苦,也值得了。
当晚7点,在此援助的湖南医疗队离开英山,奔赴黄冈支援。
英山县县长带着当地医护人员,用最高礼仪,隆重为医疗队送别。
武汉人民医院刘凯医生,护送一位87岁的老人去做CT。
途中,他发现夕阳很好,就停下来,和老人一起静静地欣赏久违的日落。
这一个多月来,必胜信念就像这一束光,照亮我们前路,引领我们前行。
而我们终于在熬过了一次次的悲伤、沮丧、惶恐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