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看病贵吗?废话!医生自己都看不起...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经历了双十一、双十二、黑色星期五的一系列洗礼。
相信很多人都和杏仁哥一样,现在兜比脸都干净...
适逢最近肉价疯涨,好几天没有吃肉了。
昨天去超市摸了几把猪肉,回家在锅里洗个手,直接烧了碗肉汤。
不知什么时候起,“穷”这个字,已经渐渐变成了我们这代年轻人们的口头禅了。
最近杏仁哥新学了个词,叫做“消费主义”。
在此与各位分享一下——
消费主义:就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让人们把消费和个人成功、自我认同、以及人生幸福划上了等号。
“2684亿元”是天猫双十一的最终成交额,这个天文数字代表着如今消费主义的大行其道。
在社交平台的煽动下,消费被与身份、阶级、品味、智商,联系在一起...
(号称掏空了9亿少女的钱包的“口红一哥”李佳琪)
记得在抖音上曾有一段视频很火,那是一首非常魔性的歌曲,内容就是两个奢侈品牌:gucci gucci prada prada……吸引了数百万人的关注。
满屏的小哥哥小姐姐,花样地炫耀着他们的名牌包包,名牌化妆品,奢侈的衣服/手表,乃至豪车别墅…
就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下,多少天真的年轻人们,以为买了一个包或者一块表就跨越了阶层...
有钱就花,没钱就借,渐渐成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殊不知,这些昂贵却可有可无的开销,只是在给身边同一阶层的人看的 。
同时伍鳄为这种想象中的跨越,缴纳着高昂的“阶层智商税”。
当年赵本山的春晚中爆出的金句,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是这么说的:
“世上最痛苦的是什么?人死了,钱没花了;更痛苦的是什么?人活着,钱没了。”
其实,现在每天叫着喊着“穷”却还是不停“买买买”的年轻人们,还远远没有意识到,贫穷的真正可怕之处。
记得有位生过大病的长辈曾告诉过我——
真正的贫穷是:一不小心,就死了。
这一点,相信常在医院的医生大大们感触比谁都深...
12月6日上午,河南焦作一名正在医院治疗的48岁男子韦某某默默离开了医院,随后消失在监控视频中,并与家人失去联系。
韦某某的儿子表示,自己的父亲今年48岁,之前一直在外打工,不久前回家检查身体,被查出患有冠心病,而医生表示要手术治疗的话,需要10余万的费用,“父亲可能就是想到了这些钱,怕给我们添麻烦,而选择了离家的。”
12月12日上午,记者从韦某某的家人处得知,韦某某已经被找到,但是已经确认离世。“一家人正在准备他的后事,现在人走了,一切也都没有意义了。”
《我不是药神》说:“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种病你没法治,也治不过来。”
很多人受困于“穷”,生命也止步于“穷”。
2016年3月,深圳罗湖区莲塘一位63岁母亲跳楼,希望用自杀的方式得到保险公司30万赔偿款来治疗儿子的强直性脊柱炎。
那天,她将家里一切安顿好,给自己的儿女发信息,祝他们以后永远幸福,从银行取出一些钱交给儿子放好,还交代楚先生“今天中药我就不帮你熬了”。
吃完饺子后,她在9楼的阳台纵身一跃,跳楼而亡。
可是,她不知道,自杀是不能获得赔偿的,她更不知道,那份价值420元的1年期意外险,已经过期了...
她在遗书中写道:“你放心,妈一定会帮你筹到那个治病的钱”…
再往前段时间看,曾有一篇“最悲伤作文”在网上走红,文中的彝族小姑娘用300字描述了妈妈离世前,一个家庭的刻骨悲哀。
“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
“饭做好,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
贫穷最大的问题,是在人生的很多转折点上,你没有能力去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没有能力抵抗来自外界的侵蚀。
在绝境之下,爆发的感情更令人心酸。
据统计,我国7000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比达到42%,在“五大类致贫原因”中居首位。
对于捉襟见肘的农村家庭来说,他们的命,仅值几百块,超出特定数额,付不起。
而那些稍微有点钱的普通家庭呢?
分分钟一场大病,一夜回到解放前。
在任何疾病面前,99.9% 的人都一样,我们不过是所谓的“隐形贫困人口”
对此,连我们的医生大大们自己,也不能幸免...
最近,杏仁哥曾在某个帖子中看到这样一个来源于医生的故事:
我是个医生,医院上班的第七个年头,长期咳嗽,怀疑对什么过敏,查了个血常规,发现白血球12万多,检验科说机器可能出问题了,超出机器范围,要重新抽血检查。抽了第二次,出来结果还是很高,当时感觉不妙,怎么回事,身体出大问题了,拿着化验单赶紧去了血液科,找熟人一看,怀疑白血病。
一下感觉天塌了,自己这么年轻,30岁,当时心情绝望了,这不癌症嘛,后面就不多说了,就是一系列的化疗,化疗后就是要进口靶向药物治疗(自费药),其后就是终身药物治疗每月36000的药费,真是无泪了。
一个在县城工作的医生真是负担不起啊,房子卖了,父母的钱,兄弟姐妹的钱,每月被吃个精光,另外借债,生活拮据。
这就是因病致贫啊!真实地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感悟人生就是人活着不容易,请珍惜现在的生活,贫富无所谓,健康的活着就是幸福的。
在中国,很多老百姓没钱看病就骂医生来转嫁矛盾。
那么请问,当医生都没钱看病时,又该去骂谁呢?
那么,现在治病有多贵?
肺癌治疗费用:40-80万; 少儿白血病:50-80万; 恶性肿瘤(癌症):15—60万;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发现36万,血管复通手术15万以上;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每次平均1305元, 一年16.5万; 冠状动脉外科手术:一条桥至少15万元,平均23万元。
重疾当前,人人平等;
选择花钱续命,家人必须承受病人走后巨大的经济亏空;
选择放弃治疗,家人的后半生将永远活在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之中。
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
医院的走廊比教堂聆听了更多的祈祷,比哭墙见证了更多的绝望。
在有人抱怨ICU的费用高昂时,往往会有身边人抛出“钱重要还是命重要,几千块买一天的命贵吗”的质疑。
这样的质疑看似是在肯定医疗服务的价值,但其实很霸道!
因为首先,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ICU确实很贵。
而且,八千块的钱并不是全部交给医生充当赎金换命的,而是用来买药买耗材做检查的。
更何况,进入ICU的患者和家属,必须做好花光了钱、但依然人财两空的心理准备。
2012年开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陆续在各地启动,作为对普通医保的补充。
可为什么到了紧急关头,还会出现那么多的贫无所医的现象呢?
首先,大病医保对“大病”的界定至今还有很多争议。
广东省2017~2018年实行24种重大疾病的保障政策,但如果患的大病不在这份目录里,就报销无望。
另外,很多省市的大病医保都设置了报销的封顶上限。比如西藏最高报销14万,重庆最高报销20万等。
再者,大病医保的报销目录跟普通医保大同小异,除了少部分地区为大病医保单独设置了特殊药品目录外,在大部分地区,很多昂贵的肿瘤靶向药物、高级的抗生素依然需要自费购买。
《我不是药神》电影截屏。
除了“大病医保”外,咱们现在蓬勃发展的商业保险,基本上都是处在一个“野蛮生长”的状态。
现行的保险基本都在过分夸大收益,避谈风险。真正算得上靠谱的,万中无一...
而生命无常,与其指望着虚无的“保障”我们不如更加努力,不惜余力地去活着。
最近,一项别出心裁的日本研究发现,大笑疗法对癌症患者具有一定的有益的临床辅助。研究结论称:笑一笑的患者,要比不接受笑一笑治疗者认知功能更好,癌症疼痛更少。
这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总共纳入了56位40至64岁的癌症患者。其中乳腺癌患者27人,消化道肿瘤患者15人,肺癌患者4人,泌尿系统肿瘤1人,其他系统肿瘤9人。
“大笑治疗”方案具体是,将所有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每两周让患者看一次传统的日本口头喜剧表演,总共4次。B组则正常接受相关治疗。
经过3个月的试验后,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接受“大笑”疗法的患者其疼痛缓解情况要远好于未接受“大笑”疗法的患者,由此证明,笑在缓解癌症疼痛方面的确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
不过,真得了癌症,也很难再开心的笑了,只希望大家都能努力吧!
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开心一点,更精彩一点。
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就努力去充实生命的厚度!
最近看了一场陈佩斯老爷子的公开课,其中反复提到一个理念。
他认为:“一切喜剧都有一个悲情内核。”
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看到了咱们儿科医生大大们晒出来的这系列图片——
怎么样,上面这组“悲剧”有没有让你会心一笑?
有医生大大告诉过我,很多人其实一辈子都会惧怕打针。
他们医院里,有人三四十岁的人,打针时打哭了的。
也有人宁可忍着输尿管结石的剧痛也不愿意用起效迅速的注射止痛,而要求口服止痛药。
甚至因为不愿意打针,签字离院的也有。
之前总听说,有一种新型的“贴片式”注射器,这种贴片由100个固态水溶性针头组成,在进行注射时,贴片会紧紧黏附在皮肤上,微型针头刺入表层皮肤,封装在微针中的注射液在针头溶解后释放出来。可有效消除肌肉注射带来的不适,并降低成本。
不知道,这项研究进度如何呢?
杏仁哥下次去医院要打针的时候,能不能申请试用一下这项新技术呢~~~
好啦,聊着聊着,又到了要和各位医生大大们说再见的时候了。
老规矩:下周同一时间,我们周报见!
拜拜~
杏仁周报丨“排毒大师”死于食物中毒;“拒收红包协议”被医院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