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医生们拯救了千万个病患,却唯独救不了自己...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话说今天已经是1月中下旬了,再过几天2019年已要过去快1/12了哦!

 

 

嗯,从来没觉得时间居然过这么快过……

 

 

记得之前某个在中国大陆不存在的网上(Twitter)发起过这样一个话题——

 

你是哪一瞬间发现自己老了的?

 

下面的那些高票回答一个比一个扎心:

 

@艾法

突然发现自己每个周末都有上午,

 

那一瞬间就知道自己老了。

 

 

@mike

15岁的时候:我以后一定要买辆法拉利。

 

20岁的时候:能买辆宝马也可以了……

 

25岁的时候:赶快来辆奔驰撞我一下(我就可以碰瓷儿了)!

 

 

@Airhart

“当你把按摩棒拿出来,真的用在自己后背上的时候,那你就真老了。”

 

 

@Batkeran

“年轻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毛事儿没有活蹦乱跳;

 

老了的时候:睡觉姿势不太好落枕了——接下来的一周,想要转头看你都要把整个身子转过去……”

 

 

还有这一条,我初看没看的太懂...

 

@Farzad

“从年轻人到老年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从当年你父母给你预约医生,变成了尽量不去看医生并祈祷自己不会死掉……”

 

 

后来,通过下面的用户留言,我明白了为什么他不愿意预约医生,因为美国的医生实在是:

 

太贵了!

 

 

 

 

 

 

 

 

 

杏仁哥身边有个留学美国多年的朋友,通过一番深入的咨询与自己上网收集资料后发现:

 

美国人自己对看病的恐惧深入骨髓,如果没有商业医疗保险,那花销简直能吓死个人……

 

 

比如有下面这个神奇的收费项目——

 

“这是我生完娃的账单,别的先不说,

 

有一个叫做“剖腹产后肌肤接触(skin to skin after c-sec)”的项目,收费39.35美刀。

 

这项目干啥的?就是刚剖完之后他们把娃交给我抱一下。”

 

 

还有——

 

“哥们儿的儿子吞了个1美分硬币,去医院花了5分钟取出来了。

 

这里是账单——$17159.75……”

 

 

还有——

 

“肾结石,花了我1万美刀。

 

你问我怎么治的?就是等着撒尿给排出来……”

 

 

杏仁哥我看了美国人这看病花销,也是吓得够呛,我觉得我以后要是去美国,可能得这么穿:

 

 

还是再来看看我们最靠谱的中国医生吧——

 

1月1日晚20时左右,一名26岁的病患走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时,突然出现室颤,随后心跳停止、失去意识。

 

经诊断,患者为暴发性心肌炎。虽然经过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接力2个多小时的心脏复苏按压,病患的心脏却依然“罢工”。

 

 

按照救治规范,其实此时已经可以宣告病人死亡,但救治却没有停止。

 

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民伟说:“患者太年轻了,我们仍想努力,从死神手中抢回一线生机。”病患接着被转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抢救。

 

 

1小时、2小时、3小时……在经过72小时体内器官完全由机器代替工作之后,病患的心脏开始出现丝丝波动,恢复了部分工作,奇迹出现了!

 

1月8日,病患血压、心脏、呼吸平稳,意识清晰,交流没有障碍,只不过还需要继续完成肾脏治疗和肢体恢复。

 

 

据了解,参与这次治疗的重症医学科ECMO团队医护人员平均年龄还不到40岁。

 

杏仁哥书读的不多,只能有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现在的真实想法,那就是——

 

 

在杏仁哥我严重,这其实不是奇迹,这是医生的努力付出,不放弃、不抛弃,对生命的尊重所得!

 

 

不止院内是这样,咱们的白衣天使们,哪怕在院外还是这样!

 

1月8日晚,成都高新区6岁女孩西西突然呕吐嘴唇发紫,瘫倒在沙发上。

 

妈妈和奶奶抱着她向医院一路狂奔。

 

西西的状态越来越差瘫软在她们的怀抱中,医院还有很远她的呼吸却越来越弱...

 

 

幸运的一幕出现了!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郎医生夫妇刚好在小区里散步,夫妇俩跪在地上为西西实施抢救。

 

西西的心脏和呼吸逐渐恢复,孩子的半条命被救了回来!

 

 

 

“多亏遇见了郎医生夫妇,孩子才能好好活下来。”方女士说,等西西情况再好一点,她要带着西西去道谢,因为郎医生夫妇是他们一家的救命恩人。

 

对此,郎医生说,出于医护人员的本能,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而能救回一条生命,他们感到难能可贵。

 

冬夜中,医护夫妻俩挺身而出,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医者仁心!那一刻的他们,就是天使,穿不穿白衣都是! 

 

 

但是,医生虽然救治了那么多的病人,可每每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从学医之初就是如此...

 

近日,有网友爆料,浙江中医药大学有医学生在期末复习时猝死,并且不止一名学生。

 

有学生称,2天期间来了4辆救护车,而学校却让学生删除与救护车相关的内容...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猝死事件”曝出之后,网友炸开了锅:

 

@勿****预

作为一个医学院的学生,我只想说句,心累!

 

 

@小*子

学医学死了。我以前考试几天前也是通宵复习。一大本诊断书精看一遍估计要一周,一般会考七八门到十几科专业课,复习时常一个月左右。学医狗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不然复习起来真的要人命!

 

 

@默

不管猝死是真是假,医学生压力真的太大了!发问:这样的课程设置真的合理吗?是否可以适当延长毕业时间来分散每学期的压力!

 

 

针对此事件,校方工作人员也做出了相关回应:

 

1. 学校确实有一名男生于1月10日早上在宿舍内生命体征有异样,经抢救后宣布猝死,医生初步鉴定的死因为心源性猝死,学生为2017级学生。

 

2. 学生们肯定都有压力,但是只有我们学校学生压力大是不可信的,据我了解学校安排考试时间没有特别紧张,具体情况也不是很清楚。

 

3. 老师不让学生泄露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有可能的,但删帖不会的。

 

4. 立业园里有很多学校学生住在一块,同学们有点病情都会叫救护车,不明情况的同学有可能认为和我们学校学生猝死有关。

 

(图文无关)

 

 

同学,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内外妇儿、生理生化。

 

学着救别人的专业,最终却救不了自己!这是我们所有医疗人的悲哀。

 

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生的离开,引起的是我们对医学这一行业深深的思考。

 

医学系有个代代传承的医学魔咒,相必各位医生大大们都不陌生: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

 

病理病生,九死一生 

 

系解局解,学到吐血

 

甚至很多时候,学医还需要有一颗强壮的心脏支撑——

 

(最近医学生给我发来的上课实景)

 

当然,做医生必须有很多好处:

 

比如,别人生病了要到处找医生给自己治疗,你有可能在手机上点点就能找到技术倍儿棒的同事给自己开药或者出治疗方案,然后继续带病上班。

 

 

 

或者做医生的嘛,你懂得,这个人塞点红包给你,那个药代请你吃吃饭,两个星期不到,你就会有巨大的收获,比如一封医院的辞退信。

 

 

投入多、压力大、风险高,回报还特别小...

 

这是目前大多数医学院学生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现状。

 

从医后,还要面临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最后收获的却是与付出不成比例的薪酬。

 

 

选择学医,原本只关乎理想和信念,而现在却似乎掺杂了太多的外界因素...

 

提高医生的待遇,让医生的智力价值和技术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体现,我想这是重回“学医热”的首要任务!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最近一医生给我讲了个笑话,可把我乐坏了——

 

说一教授带学生去查房,进病房前,对学生说:一会你们去看里面那位病人,如果你会治,就点一下头,不会就摇一下头。

 

学生甲看了看,摇了摇头,

 

 

学生乙看了看,摇了摇头,

 

 

学生丙看了看,还是摇了摇头。

 

 

教授失望的叹了口气。

 

这时病人急了:大夫,求求你们救救我,我还不想死啊!

 

 

笑话毕竟是笑话,但学生在教授查房问问题时候的紧张和绝望绝对是真真的。

 

大家都是医学生一路走过来的,这点应该都有经历。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教授查房的那些故事吧——

 

1.某院士查房。

 

教授:“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口吐白沫?”

 

众医生:“emmmmm……癫痫?

 

有机磷农药中毒?”教授:“还有什么?”

 

众医生:“高热惊厥?……”

 

教授:“还有吗?”

 

众医生:“还有……心衰?”

 

教授:“还有刷牙,哈哈哈哈”

 

 

 

2.某消化科远古大神级教授查房。

 

教授:“oddi括约肌由哪几条肌肉组成?分部叫什么名字?”

 

众医生:一脸懵逼。

 

教授一口气报了几个名字,还是英文的。

 

教授:“知道这几条肌肉的名字并没有什么用,我就是来你们面前显摆一下的。”

 

作者:鸡糟的黄医桑

来源:知乎

 

 

某次教学大查房,围着一大圈人,主任发问了

 

“这同学你给我解释下什么叫‘冶游史’?”

 

“就是男女之间发生不正当关系。”

 

“说具体点。”

 

“就是跟除自己老婆外的其它女人睡觉了。”

 

“那好,假如我有个小三,我跟小三睡觉了,这算冶游史吗?”

 

“...应该不算吧...”“那怎样才算?”

 

“...您去天上人间睡觉了,就算冶游史。”

 

主任卡壳2秒....

 

环视同僚...“TM这同学知道的太多了!”

 

 

作者:九千步

来源:知乎

 

传说外科的主任特别不喜欢八年制的,每次都要提那种答不出来的问题.

 

经典场景:

 

手术拉钩中主任:你是八年制的实习生阿?

 

同学:是啊主任

 

主任:那你说说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大概多少

 

同学:?????

 

主任摇头叹气:唉,现在八年制的学生一年不如一年...

 

 

每回合必问此问题,大家都忿忿不平

 

终于轮到我师兄去实习。

 

师兄事先打听到经典问题,遂私下翻书查阅,默默记忆。

 

终于轮到他上手术,主任看了他一眼,八年制的吧?

 

师兄:是的主任

 

主任:你知道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吗?

 

师兄:知道啊,blablabla主任瞥了他一眼...

 

那你说说北京市乳腺癌的发病率是多少

 

师兄:??????

 

主任摇头叹气:唉,现在八年制的学生一年不如一年...

 

 

作者:刘不言

来源:知乎

 


 

教授是严肃的,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帮助各位成长,使他们的职责,问题越难,越有挑战!

 

学无止境,共勉!

 

 

 

 

从一个把“肺”咳出来的男人,到隐形眼镜卡在眼皮28年的女人,2018年,我们杏仁美图也和大家一起经历到了太多有趣的医疗案例。

 

虽然这些“病例报告”仅仅是个案,尚不具有权威的科研价值,但并不妨碍这些特殊案例日后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一些疾病异象。

 

这里再给大家介绍几例——

 

勺子卡食道一年

 

新疆煤矿总医院

 

2017年,20岁出头的张先生与他人喝酒打赌,冲动之下,将20厘米长的钢勺吞进肚里,勺头卡在了食道狭窄处。一年的时间里,张先生觉得并无大碍没有去医院将钢勺取出。

 

直到今年10月下旬,张先生被人在胸口打了一拳,感觉自己胸部疼痛、憋气、呼吸不畅,才去医院就诊。10月22日,新疆煤矿总医院的三位医生共同合作,冒着食道撕裂、穿孔、大出血、纵隔感染的风险,最终将钢勺顺利取出,为张先生免去了开胸取勺之痛。随后张先生顺利出院。

 

 

女子脊椎中发现寄生虫

 

Credit: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一名法国妇女称其腿部会出现“电击”的感觉,经检查发现,她患有一种罕见的感染——脊椎里潜伏着绦虫幼虫。

 

这名女性背部的核磁共振显示,其脊柱有一处病变,需要手术切除。进一步的测试显示,这种病变是由细粒棘球绦虫感染引起的,这是一种小型绦虫,常见于狗和一些农场动物(绵羊、牛、山羊和猪等)。

 

这种绦虫可引起一种叫做包虫病的疾病,在这种疾病中,幼虫会形成囊肿,并在人体内缓慢生长。这种疾病在法国很少见,研究人员尚不清楚这位妇女是如何感染的。据报道,她曾接触过马和牛等农场动物。研究人员还怀疑,可能是吃了被寄生虫污染的蔬菜导致。在接受了一种抗寄生虫药9个月后,该妇女残留症状消失。

 

7月11日,《NEJM》杂志发表了该病例的报告。

 

 

脑部被刺穿后仍奇迹活下来的男孩

 

Credit: Medical News Network/Cliff Erwin

 

据美媒KCTV5报道,密苏里州一10岁男孩正在玩耍时被黄蜂袭击,导致他从高处摔下来,并不幸地落到了放在地上的烤肉叉上。对男孩头部的扫描显示,肉串钎子刺穿了他的脸,正好穿过头骨下面,并一直延伸到脖子后面。

 

幸运的是,串肉钎刚好错过了这个男孩儿的脑部关键结构(脑干,神经元)。之后通过小心翼翼的手术,医生们已将钎子取出,小男孩儿目前已恢复健康。

 

 

这些神奇的病例,让杏仁哥我不禁感叹生命的奇迹,于此同时也为各位医生大大们能在这些神奇的病例面前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而震惊!

 

不知不觉又到了和各位说再见的时候了...

 

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我接下来要说什么了吧!

 

没错——

 

让我们下周同一时间!不仅不散~~

 

 

杏仁周报丨当医生那么多年,最对不起的,是自己家孩子...

 

医生圆桌会丨致医生同行,你的膀胱还好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