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冒险救治“希望不大”的患儿 网友却炸开锅了
来源:健康界
作者:张娟(整理)
医生,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冒险吗?
近日,网友@小工兵杨斌 发布了一条医生冒险救“希望不大”患儿的消息。一名幼儿在家被鸡啄伤眼球,当地医院认为希望不大,建议放弃治疗。然而,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王志军主任认为存在一线希望,仍坚持手术,术后得知治疗效果比预期要好时,他在手术室一角喜极而泣,在场医务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不少网友在“佩服医生冒险精神”的同时,更多的是感慨“如果手术失败,结果又如何”?
@大红一师:这是个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时代,这个医生冒的风险可想而知。这样的医生才配得上医者父母心,但是万一......
@无敌饕餮不欢酱啾:医生也是人千万别把他们捧上神坛,那要是这冒险一试没治好是不是还要医闹啊?
@SunNy回忆录:失败的案例在这里,心脏病人瓣膜置换手术,优先选择生物瓣膜,但出现排斥。医生为了一线希望决定换成机械瓣膜,最终仍未能挽留病人生命。手术失败后家属大闹不止,认为医生更换瓣膜是在用病人做实验……
其实,网友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冒险就意味着“坏结果”的发生几率更大,医生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更大,如果遇上难缠的患者家属,赔偿和“医闹”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2016年底,曾轰动整个医疗圈的山东“纱布门”事件。倘若切除产妇子宫,医生并无过错,患者却遭大罪,而医生冒险用纱布堵住了大出血,却给医院惹来“医闹”。
而下面这位医生为“冒险”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据《人民日报》刊文,有一位农民带着身患肾脏肿瘤的女儿求医,被多家医院拒收,而某著名大医院一位泌尿外科医生,明知手术异常凶险,还是动了恻隐之心。但是,患者最终因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死亡。虽然医生并没有过错,但死者父亲还是纠缠不止,要求赔偿,导致这位医生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做手术,最终患上抑郁症,不幸跳楼自杀。
类似的事情,令无数医者寒心。如果善心总是得不到善报,医生自然就会把心包裹起来,变得冷漠而世故,宁可承认自己无能,放弃最优治疗方案,也不愿冒一点风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躺枪”。
然而,矛盾的是,医学上多数情况下,患者受益和医生承担的风险是成正比的,医生不敢冒险,患者的满意度就会越来越低(例如,医生让病人做多余的检查、对高危病人进行转诊、故意选择难度低的手术等),医患关系就会更加紧张。在这场博弈中,虽然医生不会是赢家,但患者肯定是最大的输家。
那么,如果想让医生为你冒险,就请给医生一个冒险的理由吧!看看一位援疆医生的亲身经历,你或许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一天夜里,他接诊了一名遭遇车祸的病人,肝脏破裂,生命垂危。虽经全力抢救,病人终因失血过多而死亡。当医生告诉家属这个坏消息后,家属不仅没有责怪医生,反而向医生道谢,然后要求把切下的破碎肝脏带回去,和死者一起埋葬。丧事办完后,家属又来到医院结清所有费用。此举令这位医生十分感动。从此,每当遇到危重患者,他都没有后顾之忧,总是愿意冒险一搏。

更多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