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日报丨可悲,中国会编故事的,都去做记者了!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实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最近几日,大家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是与日俱增。
每天听到医生大大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心工作,一心只想为祖国庆生!
当然,也有医生哭丧着脸向我吐槽说国庆还要值班,一片爱国之心无处宣泄……
对于这些医生大大,我只想说:拳拳爱国之心固然可敬,但当你把注意力都放在祖国母亲的生日时,是否还有人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
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展望未来,但也要铭记历史。
所以,今天咱们就先来聊聊那个长久以来未能得到解决的那个老大难问题——
儿科医生
近日,为落实六部委《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精神,广东省卫计委现已起草了实施方案代拟稿,而这份方案出台后,将解决人大代表最关注的问题——提高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加强儿科产科医疗服务能力。
方案提出要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以上。
具体到医疗机构内部分配中,充分考虑儿科工作特点,合理确定儿科医务人员工资水平,设置一定的岗位奖励金,确保儿科医务人员收入不低于本单位同级别医务人员收入的平均水平。
除了薪酬上的保障,在职称晋升和主治医师岗位聘用中给予政策倾斜,在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专家选拔和其他评优评先工作中,予以重点考虑。
专家们想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要知道,为什么儿科那么难?
其实不外乎这三点:1、儿科专业取消。2、用药收入低。3、看病风险大。
他们统称儿科“三大杀手”。
在这三大杀手的围剿下,再辅以二胎政策持续发酵的双面夹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儿科只会越来越挤,儿科医生也只会越来越累。
所以,领导们慌了,因为他们知道,再不做出点改变,真的就要来不及了!
于是就有了上述条例中的几点措施。
整体来说,算有些诚意。起码能解决一部分收入低的问题。
但纵观全文,各种用词却都有所保留。
类似“充分考虑”、“合理确定”、“依医院而定”这些措辞,还是让咱们的儿科医生大大们心里有些没着落。
记得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话说到这里,领导你也应该懂了吧。
最后,不管是儿科的,还是其他科室的医生大大。
劝你们一句,累了就歇着,可千万别往死里干!
好,再来看看下一则新闻——
上午10时许,辽阳市中心医院病房楼正是最忙的时候,一位年轻小伙挂着吊瓶行走,突然倒地大喊。
医护人员见状急忙上前抢救,等大家都围上来时,小伙立即站起来,笑称是在拍视频,是在和大家开玩笑。
依我看,这几个孩子铁定有病,得治!
对了,依稀记得有个医院貌似很适合他们,主治医生好像姓杨,叫杨永信!
杨大夫,各位医生会诊下来,建议“治疗”时得先把嘴堵上,再绑到床上,电击半个小时以上才有效果。
相信一段时间以后,就绝对不会再犯病了!
现在的年轻人,哗众取宠也要有底线啊!
杏仁哥知道最近很多人,为博眼球,拍摄了各种无底线,无内容,搞擦边球甚至极其三俗的视频内容。
比如——
这就是你说的直播做菜?
还有这样的——
甚至是这样的!!!
当然,以上列举的这些我全都没有看过。
医生大大们如果看到了,也请立即点击举报,净化网络环境,从我做起!
虽然当下的网络风气是开放与包容,但是还是希望有监管部门能来管理一下这些“超纲”的内容。
不然,长远下去,人民必会深陷其害!
当然,这种娱乐、恶搞的浮躁心态不仅仅体现在这些视频直播行业,还体现在文化娱乐产业的方方面面。
对了,医生大大知道中国好电影,好电视剧为什么那么少吗?
那是因为中国会编故事的,都去做记者了……
这个周末,医生大大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这条新闻刷屏了?
《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
文章称:癌细胞吃东西才能生存,剥夺他的食物,癌细胞就会死亡。浙江大学的医生以此原理,研发出抗癌新方法,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取得了癌症治疗的重大突破,云云。
一时间,网络上卖苏打水的厂家欢呼一片,纷纷以“喝苏打水有益健康”,“苏打水可以抗癌”为噱头大肆营销,好不热闹。更有人说:放化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法子,该疗法开辟了治疗肿瘤新思路,秉承媒体一贯的妖魔化放化疗的思路,制造放化疗恐慌。
那么小苏打能不能杀死癌细胞?
能!但前提是你把癌瘤的供血血管堵住,然后将小苏打和其他化疗药物一起注入肿瘤内。
可咱们的媒体恶意规避了价格不菲的插管化疗栓塞手术,单纯宣扬十几块钱的小苏打起的作用。
试想,如果有患者兴冲冲的带着十几块钱到医院让医生帮忙饿死癌细胞,却发现真实治疗价格不菲后,失望的患者会骂记者傻叉还是会认为医生黑心?
咱们的媒体的确在医闹,摸黑医疗行业上“功不可没”,但和国人自身素质和医疗保健知识匮乏也不无关系。
咱们的超人阿宝也就此写了篇文章,结尾是这样一句话——“智商和节操都是好东西,希望中国媒体早日拥有它。”
院里的那些小事
——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全家家里十一口人,都生活在一起。
除了三个孩子,其他八个大人都是医生。
有一次发烧。
爷爷 过来望闻问切,然后开了几副中药,说还是祖宗留下的东西好使,让别人不要管了,这病包治好。
奶奶 偷摸跑过来用奶奶的奶奶传下的一枚铜钱帮我刮痧,简直痛不欲生,所有肋骨外的皮肤都到刮到黑色为止!!有的稍微一碰就黑了,有的死活刮不黑,奶奶看我叫的可怜,放弃了。
老爸 摸了摸额头,找了跟针,十个指头都扎了一下,放了血。
老妈和婶婶姑姑,打针输液,这个就一般般了。
叔叔 说需要的话要带我到医院用机器查一查。
第二天就好了,从此不敢病了。
姑姑和婶婶是妇产科医生,奶奶年轻时候也是妇科的。
姑姑生孩子的时候,是我奶奶接生的。
我妈生我的时侯,是姑姑和婶婶接生的。
婶婶生孩子是全家帮着接生的。第一天晚上全家打麻将,半夜婶婶说肚子疼,看样子要生了,全家兴奋的准备准备就给扶到床上给生下来了。
后来我问婶婶,都在医院上班,为什么不去医院,环境好,有保障。婶婶看了看我说,当时年轻,还以为是我们家的传统。。。
包皮过长,痔疮,近视什么的很有可能遗传。。。。。
小时候,小丁丁已经被全家看过无数次。在我印象中,开家庭研讨会就有两三次。
割还是不割,这是一个问题。
去医院科室见到的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奶奶爷爷更是不计其数。
终于在十八岁暑假的一个下午。
妈,我要去割。
我妈说,去吧,找那个谁,你爷爷和你爸爸据说都是他割的。
我骑上车,走上这条不归路。
老头看见我说:你终于来了!!!!
然后淡定的自己骑车回家。
在床上度过两个中西结合的礼拜后,我已经是个不完整的人了。
我想静静。
作者:司徒土司
1、 护士给宝宝弹奏竖琴
2、不得不感叹,城里人是真的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