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警惕!一种新型“医闹”可能将要诞生!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再过几天就是国庆节,杏仁哥在这里提前和大家说一声国庆节快乐!

 

要说今年国庆节,杏仁哥早早就做好了日程安排,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

 

 

 

其实每个假期杏仁哥过得都差不多,

 

因为害怕去外面人挤人,所以通常是宅在家里,

 

杏仁哥有种把每个节假日都过得一样的本领。

 

 

 

但是,时间久了我妈都变得不待见我了。

 

以前上大学放假那会可是天天给我烧好吃的啊!

 

但是现在——

 

 

 

最近几年杏仁哥身边结婚的朋友越来越多,

 

这次国庆节杏仁哥得参加三场婚礼。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越来越想结婚只是为了收回份子钱的?

 

想想自己连女朋友都没,还是在家做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吧。

 

图片来自于网络

 

调侃完国庆节,接下来就和杏仁哥一起看看上周医疗圈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吧~

 

 

 

 

 

60年前的奉献精神,如今还适用吗?

 

这两天,相信许多医生在朋友圈中看到过这张图:

 

 

四个不允许”看着是不是很吓人,都21世纪了怎么还有这种规定?

 

此图一经传播网友们立马炸了锅,众人“嘘”声一片。

 

 

 

别着急,这里杏仁哥先给大家介绍下。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给新员工培训时所用的ppt,讲述了60年前的院史。

 

1956年建院之初,当时的陕西缺医少药。为加强实用性医疗人才的培养以解决民众疾苦,院长张铝重实行了严苛的“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内外科医生集中学习,集中培训,集中管理,实行半封闭式的军事化管理,于是就有了 “四个不允许”。

 

这是典型的牺牲小我,成全大我啊。

 

 

 

其实类似的规定在那个年代还有很多,比如我们大家熟知的林巧稚医生,在被北京协和医院聘请时就被要求“聘任期间凡结婚、怀孕、生育,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对于那个年代为了医学事业而自我奉献的医生前辈们,杏仁哥打心眼里敬佩。

 

 

虽然规则已经不合时宜,但前辈们对待医学孜孜以求的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这“四个不允许”如今可没有哪个医院敢推行,要不然院长的办公室估计早就被抗议声淹没了。

 

 

 

但是现实中很多医护却在被动遵守这“四个不允许”:

 

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谈恋爱?

 

工资那么少,怎么买得起房,不住医院住哪里?

 

 

这些都刺痛了年轻医生的神经,还是那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待遇差、压力大。

 

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谈奉献精神,也难怪许多医生无法保持淡定了。

 

 

 

山东麻醉科规培医生自杀

 

上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一名麻醉科规培医生自杀。

 

“来生,誓不学医”成为了他朋友圈中最后一句话。

 

图来源于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图:自杀医生的微信朋友圈

 

该医生的朋友圈中满满的都是有关职业的负能量,于是许多人将矛头直指医院。

 

 

不久,医院发表声明,除说明“经公安机关鉴定并经家属认定,该学员系自杀身亡”外,

 

特别指出朋友圈内容“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系恶意提取及篡改。

 

自杀原因“一天十几个小时工作,30岁了还要家里补贴”则严重歪曲事实真相。

 

图:医院部分声明

 

正所谓多说多错,这份声明非但没有让医院摆脱公关危机,反而遭受更多人的指责。

 

 

恕杏仁哥直言,我并没有发现“来生,誓不学医”和“下辈子再也不做医生”这两句话有什么差别,怎么就成了恶意篡改?

 

杏仁哥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群众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另外,医生的朋友圈里连续发了数条有关工作不顺的内容,

 

医院又是如何排除自杀与工作无关的呢?

 

 

光凭声明中的为了保护隐私不方便透露自杀诱因,可无法让包括杏仁哥在内的吃瓜群众信服。

 

 

 

希望医院能早日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一种新型“医闹”可能要诞生了

 

2017年9月11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抢救一名心脏和呼吸均骤停患者时,剪开了患者衣物并放在一旁。

 

患者最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其父亲却要求赔偿1500元,理由是衣裤被剪坏后,部分财物在救治中丢失。

 

经调解,医院最终赔偿1000元。

 

图:赔偿收条

 

患者父亲表示“500元是衣裤、数据线的费用,500元是现金损失”。

 

这笔费用由4名抢救组成员均摊,随后院长自掏1000进行了慰问。

 

 

 

其实这则新闻最让杏仁哥觉得最不妥的并不是医院赔了钱,

 

如果患者确实丢了财物,在国内对于急救操作流程,目前并无统一规定的情况下,

 

这属于规则上的漏洞,医生并无过错。

 

应该由医院进行赔偿并对流程规范化,以免下次再中招。

 

 

 

但是现在医院在没有证据证明患者丢失财物的情况下,经过调解就进行了赔偿。

 

在经过许多媒体大肆报道后,会不会有人认为有机可乘,通过类似的手段向医院要求索赔呢?

 

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在抢救过程中丢了钱,反正被揭穿谎言后也不需要付出代价。

 

 

 

不要觉得杏仁哥是危言耸听,有人已经动手了,

 

所幸此事从头到尾都在高清摄像头的监控范围中。

 

 

仔细一想,近几年泛滥的医闹不也是这样愈演愈烈的吗?

 

但要杏仁哥来说,这样的形式也好预防,并不像传统的医闹那么难处理。

 

朋友圈的那位已经给出了方法:安装监控摄像头,

 

那些“不要脸”的人就无处遁形了。

 

 

 

不过想想真到了那一天也是辛酸,医患之间像防贼一样提防着对方,这又是何必呢?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向上滑动阅读文章

 

最让我害怕的并不是那些要死要活的危重患者,而是那些没有家属或者家属不配合的病患。

 

最让我感到恐惧的不是快速进展的疾病,而是我所不知道的真相。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恨,而是爱。

 

作为一名急诊医生,这种经历简直是一种折磨。

 

它不仅考验着人性,还挑战着医生的智慧,因为一不小心的话你就可能面临万丈深渊。

 

站在悬崖峭壁之上,你看见的绝不是景色,你听见的也不仅仅是风声,你能想到的可能只有后悔和害怕。

 

在峭壁之下是你正在奋力挽救的人,在你的身后却是随时可能将你推下的人。

 

 

01、你爸躺在病床上,而你睡在桑拿房

 

抢救室里,苏小花正在为实习同学讲解着心肺复苏。

 

就在我无聊的翻阅着文献的时候,一阵熟悉的声音隐隐的从耳边响起。

 

“快散了吧,120来了!”多年的职业习惯已经将120的声音烙印在我的骨髓内。

 

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患了强迫症,因为即使120急救车在数千米之外,我也能够感受到这种让我时刻牵挂的声音。

 

这一次送过来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年男性,他已经处于意识模糊状态。

 

跟随老人来到医院的是一位50岁左右的男性,据他介绍:“老人昨天出现了感冒的症状,今天在小区了看别人打牌的时候突然就喊不醒了!”。

 

“体温39.6℃,血压100/60mmHg,spo2 84%,肺里面听起来好像有很多痰!”120跟车医生补充道。

 

事实上,此时的老人已经处于嗜睡状态。

 

“他的家人呢?”

 

“现在联系不上!”

 

“他一直坐在板凳上看牌的,突然就倒在了地上,我们不敢耽误,就立刻喊了120.”说完这句话后,这位不知名的邻居便急着要离开。

 

我自然不能轻易放他离开,因为我对老人的病情一无所知。

 

可是,这位自称邻居的人对老人的病情也不了解。

 

幸运的是,他知道老人儿子的姓名和工作单位。

 

提供了这些信息后,他匆匆的离开了医院。

 

“请示总值班,开通绿色通道!”

 

“报警,请警察协助联系家属!”

 

虽然老人没有钱,家属也不在身边,但是作为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务人员,依旧要全力为进行救治。

 

老人的病情很简单,只不过是肺部感染。

 

但是他的病情却很重,因为已经达到了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在进入抢救室40分钟后,不得不进行了强有了抗感染抗休克治疗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此时,民警也已经取得了老人和子女的信息。

 

这89岁的老人,有一儿一女,女儿远在贵州,儿子住在大约五公里之外。

 

不过,让人郁闷的是:“他今天没有上班,家里没有人,电话没有人接。”

 

“我们会尽力救治,但请你们一定要继续联系家属。因为患者的病情很重,随时有死亡的可能。如果死在了医院,到时候可能有些话说不清,搞不好会引起矛盾!”我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民警的身上。

 

抢救室里各种仪器在此起彼伏的报警着,人世间那些不幸的人们在陆陆续续的消逝着。

 

20分钟后,民警去而复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已经联系上了患者的儿子,而且他就在本地。

 

坏消息是:电话里他说最少也要一个小时才能赶过来。

 

这样的情况其实是急诊室的常态,有很多病人被送进抢救室后家属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第一时间赶过来。

 

老人的生命体征已经基本稳定,但是考虑到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严重性,所以一直在等家属拍板决定。

 

“不行的话,我们先把患者送进ICU吧?”苏小花想尽快把诊断明确的老人转入病房,因为她同时还管理着另外一个需要抢救的病人。

 

“不行!万一家属不同意呢?毕竟存在人财两空的可能!”毕竟医药费是需要家属来支付的,万一家属根本就不想花这些钱呢?

 

一个小时后,老人唯一的儿子赶到了抢救室!

 

对于他的姗姗来迟,我已经有些不满,语气略重的质问他:“为什么这么久才过来,民警不是让你第一时间过来的吗?”。

 

事实上,从他刚进入抢救室的第一刻起,通过他的表情我就能猜到大概:他对老人的病情并不关心;他并不愿意让老人住进ICU病房;他一定会对我们的治疗处理挑毛病。

 

不要问我为什么能够得出这些判断,这就是医生的直觉,可能就是阅人无数的结果吧。

 

“我就没有事情了吗?我也不能24小时陪着他吧?”他的第一反应不是上前查看老人的状况,也不是询问老人的病情,而是远远的站在抢救室入口处反驳着我。

 

我根本不想和他纠缠这个问题,只是把老人的情况介绍后希望他能够尽快做出决定。

 

没有想到的是,他又啰啰嗦嗦的告诉了我为什么来的这么晚:

 

原来三天前开始,他也出现了咳嗽、发热的症状,自己服药后没有效果。于是,今天中午计划着去蒸桑拿:“不是说出出汗就会好得快一些吗?”

 

“是老子的病重要还是自己蒸桑拿重要?”知道原因后的苏小花嘟起了嘴。

 

“可能是他觉得反正病人已经在医院了,我们肯定会抢救的原因吧。”我实在找不到除此之外的其它原因来解释。

 

最后,我和预料的一模一样,他不仅不愿意让来人住进ICU病房,而且要求拔出呼吸机带老人回家。

 

虽然我费劲了口舌,但是在他的质问下,我却哑口无言:“你能保证治好吗?人财两空的可能性是不是很大?这么大年纪,还有折腾的必要吗?”。

 

他说错了吗?

 

他可能并没有错,也可能根本就不正确。

 

我的建议一定是正确的吗?

 

我可能并不正确,也可能根本就没有错。

 

“如果是我,不要说是蒸到一半的桑拿,就是打了一半的仗,也没有自己老子的命重要!”已经过了知天命的护工老马对这样的事情总是显的特别义愤填膺。

 

可是,我们谁又能改变谁呢?

 

 

02、儿子躺在病床上,他不让儿媳回家

 

我刚看见他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陪着他来到急诊的是他的妻子和女儿。

 

憔悴的妻子一直在沉默不语,女儿则略显紧张。

 

他慢慢的拿出几十张化验单和出院小结,道出了一个胰腺癌患者的病史:“四个月前,他因为上腹痛在上海某家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胰腺癌,住院三个月之久。现在,明知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所以回到了家乡!”。

 

“我知道我的病已经治不好了,我现在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减轻痛苦,给我用一些镇痛药和补充一些能量!”他恳切的倒出了实情,并且再三强调:“我可以签字,一切后果自己承担!”。

 

面对一位将不久于人世的胰腺癌晚期患者的这些要求,我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胰腺癌起病比较隐匿,通常发现之时已经是晚期。即使是晚期出现的症状,通常也不是非常典型,甚至难以和胃肠、肝胆疾病相互鉴别。

 

很多人在明确诊断后的几个月内就会离开这个浮浮沉沉的人世间。

 

对于胰腺癌患者来说,早期的诊断尤其重要。

 

特别是那些40岁以上不明原因的黄疸、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无法解释的上腹痛或后背痛、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而胃镜正常、突然发生的糖尿病而又无肥胖无家族史者,都需要怀疑是否是胰腺癌!

 

在急诊病房住院的日子里,他承受着肿瘤带来的巨大痛苦,即使每天用到50支以上的吗啡。

 

他的妻子和女儿要么坐在他的病床前,要么卷缩在走廊的板凳上难以入眠。

 

有一天,在短暂的昏迷后,他疲倦的告诉我:“我估计自己就在这几天了,刚才我一直觉得有两个小鬼在拿着我的手!”。

 

听完这句话后,我只觉地心酸。

 

虽然见惯了生死,但却第一次遇见这样能够坦然面对死亡的患者。

 

 

 

我悄悄的将他的妻子拉倒走廊的尽头,婉转的告诉她:“你是否应该考虑在最后的时刻,将他带回家中?”。

 

有这么一种风俗:人死的时候,最后一口气要留在家中,否则会变成孤魂野鬼。

 

可是,我的话却引起了她无尽的泪水。

 

从她混乱的言语中,我大概得出了事情的真相:“患者的父亲认为儿子死在自己前面很不吉利,所以不愿意让他在最后时刻回到家中。”

 

赵大胆作为本地人,对这样的风俗习惯比较了解:“我们这里是这样的,如果父母还在,子女是不能在家中死的。”。

 

“昨天,她就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她回家取生活用品的时候,老人竟然不让她进家!”赵大胆继续说着本地的风俗。

 

这个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愚昧的风俗?

 

这个世间怎么会有如此无情的父亲?

 

人之将死,难道不应该看一眼自己一直生活的家吗?

 

人之将死,在死前回忆一下那些发生在家中温馨的故事,难道不是一种人道吗?

 

我甚至开始有些怀疑自己,为什么没有看出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竟如此的无情?

 

朝阳依旧从东边升起,他的生命在无情流逝。

 

一个年轻人推着一位老人走进了急诊病房。

 

年轻人是患者的表弟,老人正是患者的父亲。

 

表弟对我说:“舅舅有血管性痴呆,脑子有些混乱了,今天特意来看看我哥!”。

 

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努力扯着嗓门说:“我儿子没有大毛病吧?我认识你们医院的赵院长,你帮点忙吧!他就要过五十岁生日了!”

 

表弟不好意思的解释道:“他耳背,听力不好。”

 

原来老人一直不愿意相信自己儿子患有癌症,所以对儿子从上海回到家乡诊治不能理解。

 

患有血管性痴呆的他,整日坐在门口念叨为什么自己还没死儿子却要死了。他固执的认为是自己的媳妇要害儿子,所以不让儿媳妇回家。

 

老人安静的坐在轮椅上,看着病床上已经恶液质状态的儿子。

 

我关上了办公室的大门,将患者的病情告诉了表弟。

 

看着表弟推着老人离开的背影,我竟有些不能自己。

 

一个患有血管性痴呆的老人还能够记得儿子五十岁的生日;一个已经思维混乱的老人,在儿子患病时竟然还要央求医生;一个因为多次中风而瘫痪的老人,还在自欺欺人以为儿子能够康复。

 

办公室内表弟不好意思的告诉我:“舅舅一直认为我哥没有大毛病,认为是表嫂舍不得花钱所以不给我哥看病。舅舅已经脑子不做主了,你不要介意!”。

 

或许,他确实已经老了,也确实已经痴呆了,但是他对儿子的爱却已经那么深沉。

 

患者在23号病床上去世后的第二天,我将老人的话告诉了赵大胆。

 

赵大胆沉默了,我没有看见她眼角的泪水,但我知道她一定和我一样不会忘记这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

 

不能忘记,不是因为恨,而是因为爱!

 

作者:最后一支多巴胺

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提到细菌,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觉得又丑陋又可恶,

 

但是你见过呆萌的漫画版的细菌吗?

 

这期先让我们看下致病菌家族的成员吧~

 

 

 

 

 

 

 

 

早点发现这个杏仁哥的高中生物考试说不定就能合格了!

 

 

 

医生圆桌会丨救活患者却被索要赔偿,您是怎样的心情?

 

杏仁周报丨你敢拒绝加班吗?这位医生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