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全科医生: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来源:山东健康

 

全科医生也称家庭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病人康复和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其服务对象涵盖不同性别与年龄的人群以及所涉及的生理、心理、社会各层面的健康问题,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疾病谱变化,人们的健康意识以及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要求医学的重心必须下移,必须更加关注疾病预防,更加关注健康管理,迫切需要予以全人照顾的全科医生。

与国外百年经验和成熟做法相比,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刚刚起步,一些地区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使用机制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探索。但全科医生的队伍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需要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深化医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更多的合格的全科医生,为保障居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夯实人才基础。

全科医生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全科医学人才总量短缺、注册率不高。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全科医生总量不足且注册率较低,虽然培训合格人数有了一定增长,但仍与2020年每万居民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建设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研究者调研发现,目前从相关机构到个人都缺乏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积极性。

从相关机构来看,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严重短缺,如果选派技术骨干进行转岗培训,一是要继续支付薪酬待遇,二是培训合格的技术骨干还有可能被挖走,得不偿失,因此相关机构缺乏派出人员进行转岗培训的动力。

从个人来讲,参加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或转岗培训要投人大量精力、时间和费用,不仅收入减少(绩效工资降低甚至停发),而且注册为全科医生在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方面并没有优势;一些基层骨干希望向上流动,而多数大医院没有“全科医学”科室,注册“全科医学”执业范围反而限制了个人职业发展。

山东全科医生执业现状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山东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水平不够理想,从各维度的得分情况来看,职业动力得分最低,这可能是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全科医生职业认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 < 0. 01) ,表明全科医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职业认同越高。

其中,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获益的相关系数最大,表明社会支持对职业获益的影响最大,社会支持主要通过职业获益影响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同。职业获益是指职业带给全科医生喜欢、价值等积极情感的程度。全科医生的职业获益显著下降,从而导致其职业认同水平明显偏低。分析结果显示,组织支持、居民支持和团队支持均为全科医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从组织支持来看,组织支持水平越高,表明全科医生在工作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方面越能得到切实保障,其职业认同就越高;

从居民支持角度来说,居民是全科医生的服务对象,居民对全科医生的认可度越高,全科医生在服务过程中就越能感受到被尊重、被支持和被理解,从而强化其职业认同;

从团队支持角度来说,全科医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所在团队相互协作共同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的,因此,来自全科医生团队方面的支持会直接影响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同。

政策扶持是队伍建设的关键

政府应承担优化全科医学职业吸引力的首要责任,主要的政策手段应是增加卫生投入而不是行政强制;对于财政困难的地区,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降低区域间政府卫生投入水平差距,促进全科医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同时在职业发展方面提供更多支持,改变全科医生在行业内的相对弱势,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人全科医生队伍。

政府应提高全科医生的薪酬待遇,加快推行全科医生补偿制度。一要提高人员工资水平,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二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考核内容以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数量、病人满意度等为指标。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三要设立全科医生岗位人员特殊福利津贴,对长期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表现突出的人员发放奖金。

培养全科医生,壮大基层医疗人才的队伍,除了政府政策之外,还要大力推进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健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建立合理的全科医学激励机制,促进全科医学专业学会的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全科医师制度成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和公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培养全科医生,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才能真正保障健康中国建设顺利进行。

 

更多推荐

全科医生的高薪时代来了,13省已发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