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布“十三五”卫生规划 超万名医师将多点执业

来源:健康界

作者:李子君

 

1.全面推进公立医院“医药分开” 实现“一升一降”

 

根据《规划》,北京将全面推进“医药分开”、价格调整、财政补偿、医保支付方式相互衔接综合配套的改革。其中要求,北京会按照属地原则全面推开公立医院“医药分开”。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调高护理、手术、床位、诊疗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等项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支出所占的比例。

 

2.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财政补贴挂钩

 

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面,北京会建立涵盖公立医院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学科建设、技术创新、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与绩效考核挂钩的财政补贴奖励机制。

 

3.推广公立医院特许经营模式

 

 

按照《规划》引导和规范公立医院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和健全PPP操作方式,积累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友谊医院等改革试点经验,稳步推广。

 

4.加大基层财政投入

 

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办基层卫生机构运行成本。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予以保障,确保财政预算管理模式改革后,基层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水平不下降。北京将加大对基层卫生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培养的投入力度,为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均衡化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承担政府委托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实行购买服务机制。同时加强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

 

5.全科医生按签约人数收入服务费

 

提高基层医务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比例,构建全科医生职称单独评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研究探索全科医生按签约人数收取服务费、将家庭医生式服务与按人头付费措施结合等政策,形成工作量与薪酬挂钩的激励制度。

 

6.原则上不增编

 

北京会严控在京新设事业单位、新增事业单位编制。机构编制既要“瘦身”又要“健身”,原则上不再在京新增事业机构和编制,确需增加的,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减有增要求,通过部门内部挖潜或跨部门调剂等方式解决。

 

对于公共卫生机构,严格控制编制总量,合理调整编制结构,优化编制配置,保证事业发展需要。

 

7.多点执业医师将超万人 探索护士向社会提供服务

 

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探索实行编制备案制。完善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多点执业医师达到1万人以上,研究探索护士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方式。

 

8.基层绩效工资上浮20%

 

推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灵活用人,动态调整。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职业化管理队伍,提升医院科学管理水平。推动基层机构用人机制改革。

 

推进医院内部分配改革,建立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体现激励约束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分配制度。探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额动态调整增长机制。

 

从2016年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上浮20%。

 

9.三级医院全部设立康复科

 

到2020年,北京会实现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设置达100%。推动部分医疗机构转型为康复护理机构,推动建设临终关怀服务医院,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康复护理医疗机构,到2020年,实现每千常住人口0.5张康复护理床位,每张康复床位至少配备医师0.15名、康复治疗师0.3名和护士0.3名的目标。

 

10.患者个人负担控制在20%

 

《规划》提出,北京将优化卫生计生总费用结构,患者个人负担控制在20%以内。方来英解释说,患者就医个人负担在20%以内,这说明北京的保障力度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深圳医改有了“基本法”护航 ,一图读懂十大亮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