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改有了“基本法”护航 ,一图读懂十大亮点!
来源:深圳卫计委
作者:深小卫
这是国内首部地方性医疗基本法规。深圳充分运用特区的立法优势,对“过时”的法律法规进行变通、创新和完善,同时对深圳医改的重要举措予以固化,使之于法有据,用法治护航深圳医改挺进“深水区”。
▲今天下午,《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主题沙龙在深圳图书馆举行,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等代表各抒己见。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有哪些主要内容和制度创新?一图读懂十大亮点!
01
如,要求市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市、区政府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基本医疗服务功能,保障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医疗设施设备和卫生技术人员,对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要给予适当补助,为主要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优惠政策,公立医疗机构基本医疗业务量要达到年度医疗服务业务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等。
02
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限制接诊会不会导致看病更难?对此,陆钰萍指出,这就要求相关配套措施要跟上,一是加强社康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完善医疗设施、药物与人员的配置,让社康中心“接得住”;二是健全与分级诊疗相衔接的医保费用差别支付制度,通过经济杠杆引导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条例》对此均有相应的制度安排。
03
三是鼓励保基本。条例规定对各类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根据其功能定位、服务质量、服务业务量及开展有关专项工作情况等给予适当财政补助。社会办医疗机构年度基本医疗服务业务量达到其年度医疗服务业务总量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其用电、用水、用气与公立医疗机构同价。
04
此外,条例还建立医疗机构主体资格登记制度,规定设立医疗机构应当进行主体资格登记,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机构编制部门或者民政部门进行主体资格登记;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当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商事主体资格登记,为今后社会办医疗机构进行股权转让、上市等资本运作扫除障碍。
05
06
此外,条例明确禁止“医闹”、“倒号”、“医托”、“医赖”等行为,从而更好地预防、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患者的正常就医权利,保障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
07
陆钰萍解读说,这有利于深圳引进市外优秀医学人才。通过简化医师执业备案程序和取消执业数量限制,充分调动、盘活医师资源,提高深圳医疗水平。
08
这些条款的实施,为医疗机构制作、使用电子病历和电子签名提供了法律依据,可以大幅度减轻医生的工作负荷,也将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打通关键瓶颈,促进其迎来跨越发展的春天。
09
陆钰萍解读说,《条例》借鉴了机动车驾驶人累积记分制度的做法,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师累积记分制度,并将记分与行政处罚挂钩,将对医疗机构和医师执业行为的监管从“点”连接成“线”。医疗机构和医师就像领了“驾照”,违法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还将被记分,记分累积到一定分值,将给予警告、责令暂停执业的行政处罚,最严重的将被吊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