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把医护人员当软柿子捏的人,对不起,你们找错对手了!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最近,杏仁哥迷上了反心理鸡汤语录,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下~
上面的话仅供大家娱乐,千万不要当真,毕竟毛主席曾经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杏仁哥就恨自己道理明白得太晚,年轻时不好好读书,到现在女朋友都没找到。
听说学英语特别招妹子喜欢,杏仁哥现在学还来得及吗?
下个礼拜一就是七夕节了,有想要迅速脱单的同志吗?
杏仁哥在这里给大家支个招,让你拥有好身材,吸引异性的成功率翻一番。
好了好了,玩笑开到这里,接下来进入正题,
来和杏仁哥一起回顾下上周又发生了哪些事儿吧~
男子发帖抱怨医院食堂价高难吃被拘留
最近,河北涉县男子张某某在网络上发帖抱怨:
”涉县新医院餐厅质差、价贵、量少,还是人民的医院吗?”,成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通过多方调查取证,警方以“嫌虛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将其行拘。
写个差评就要被拘留......杏仁哥现在就要给所有点过的外卖商家五星好评。
讲真的,杏仁哥在大学期间可没少抱怨学校食堂的饭难吃,得感谢学校没拘留之恩!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幕:
“激烈的批判被消灭了,他们再来消灭温和的批评,等到温和的批评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就消灭那些保持独立不赞美的人了,到最后,如果鼓掌不起劲,都会被消灭。”
如此荒唐的事情很快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大家的焦点在于:这是否达到了行政拘留的处罚标准?
某拘留所:
“兄弟,因为什么事进来的”
“那天在医院食堂吃饭,我说伙食差。然后就被抓进来了,15天。你呢?”
“我在豆瓣上给电影评了个低分。现在这算什么世道,你看那边那个哥们,家旁边建了个XX庙,他手贱拍照发到微博上,这叫破坏团结,也是15天。”
“刚才跟我们打招呼那个呢?”
“哦,那个猥琐男啊,公共场合猥亵幼女,真是他妈禽兽,小姑娘才10岁。”
“卧槽,这个严重了吧。”
“5天。”(本文仅供娱乐)
对于量刑多少的问题,咱们医生特别有话要说。
远的不提,就说最近黑龙江一名患者拿刀刺伤医生,被判行政拘留十日、罚款五百元!(之后依据受伤医生法鉴结果进一步处理。)
感情给个差评和刺伤医生量刑没差多少?容杏仁哥喝口养生啤酒消消火。
如此也难怪网友会觉得食堂老板后台有点硬。
在舆论发酵数日之后,河北公安开始对本案进行重新调查。
最后,警方表示:发帖人张某某未中标医院新食堂的经营权,有所不满,在酒后发布了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的言论。
虽然如此,但原来的处罚法律适用依然是不恰当的,已经责令撤销。
同时派出所所长停止执行职务,办案民警调离执法岗位,派出所向当事人赔礼道歉。
感情最后是执法者坑了自己,现在后悔滥用权力不?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
医护人员给患者看病就像食堂炒大锅菜一样,不可能给单独某个人特殊对待。
下面这位护士便是如此,绝对不开小灶!
患者报警要求插队
护士坚持不给通融
8月14日上午8时,苏大附一院血液科专病门诊,一挂号为42号的患者要求提前看病。
在护士拒绝并反复表示要按号看病后,患者便欲强行进入,遂被保安拦下。
患者见插队不成,自己一直骂骂咧咧的护士也不还嘴,只是安心工作,
便打110向警察称:护士不让她进去看病,保安要抓她!
这一开口杏仁哥就知道,老江湖了。
警察到达现场稍作笔录后, 询问能否通融一下。
护士果断拒绝,并表示:
不能因为患者报警而改变医院规章制度。
不能通融,医院是公开公平的,患者这么多,电脑也按顺序号走的,没法通融的。
首先杏仁哥要为这位刚正不阿的护士点赞!
就算是警察来做和事老都不给“面子”。
同时面对无理取闹的人还能保持冷静,树立了咱们医护人员的良好形象。
接下来就要批评这位警察同志。
患者用不实的信息报警,你不惩罚就算了,居然还反过来帮他和稀泥。
如果连这种小事都不能坚定执法,何谈以后遇到医闹事件会严惩涉事分子。
杏仁哥想起前段时间流行的老外代报案,希望只是一个噱头才好。
医护人员对患者确实不能无底线地惯着,但有些事情还是得考虑下患者。
一医生诊室内吸烟惹争议
8月16日,有网友发帖称:
自己在山东省立医院东院区看病时,遇到一名骨科医生在给病人看诊时抽烟,其询问医生为何抽烟,得到医生回复称“抽烟犯法吗?”
据了解,该医生年纪很大,晚辈医生认为抽烟不影响看病便不去计较。
目前该网友表示已经向医院投诉。
其实我国早在2014年的时候就规定过:
“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医务人员应当带头控烟,医务人员不在病人面前吸烟。”
杏仁哥认为老医生当着患者的面抽烟确实不妥。
香烟这个东西,抽得人视之为宝,正所谓“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
而不抽的人,闻到烟味就难受,更别说让他吸二手烟了。
对于吸烟这个问题杏仁哥特别感同身受,因为我特别讨厌闻烟味。
如果长时间闻烟味还会感到头晕目眩。
但是考虑到现实情况,这位医生年纪已经很大,多年养成的抽烟习惯难以改变。
特别是在工作时间长,精神压力大的时候没有什么比抽支烟更减压的了。
杏仁哥建议可以在病患少的一点空闲时,在吸烟区抽一支,舒缓下神经。
对于上了年纪的医生,杏仁哥是有一定包容度的。
不知道大家对这事儿怎么看?
严惩医闹迈出历史性一步!
这两天,最振奋人心的消息莫过于山东惠民医闹事件被严肃处理!
点击回顾: 山东惠民县医闹事件
处理结果:医闹分子抓捕6人,批捕3人;公安局长被免职,卫计局长被处理,医院30万赔款退回。
杏仁哥只想说四个字:干得漂亮!
这场恶性医闹事件以圆满解决收尾,可能大家做梦都没想到。
想当初,在山东惠民医闹事件发生的前几天,
山东省委书记曾痛斥医闹:正义何在?法律何在?以后谁还敢从医啊?
结果没多久就被手下的官员“啪啪啪”给打脸了。
现在也算“找回场子”了。
话说山东省委书记也不是第一个被下属坑的人了。
从纱布门、丢肾门、衡阳医闹,再到这一次的惠民医闹事件,
咱们医护人员都通过自己的抗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杏仁哥相信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鲁迅曾经说过:这世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在此,杏仁哥要感谢所有为医护人员发声、与医闹者和纵容医闹者斗争的人,目前的成功离不开您们!
8月17号,就连习近平大大都做出明确指示:要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杏仁哥就想知道谁还不服?
惠民医闹事件目前已经告一段落,接下来就是邻水县医闹事件和兴平医闹事件!
据了解,两起医闹事件均已在调查中,杏仁将第一时间报道最新资讯。
点击回顾:
《邻水县政府公职人员聚众殴打医生,打人者至今逍遥法外自称“已经摆平”》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这是一起推动美国医学教育变革的案例:
很久以前,美国住院医师每周工作时间没有上限,100个小时,也许更多......
住院医师的真实生涯是这样的:
“报酬丰厚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一分钱加班酬劳都没有。医院只提供一间卧房、一块木板(美其名曰,床)和清洁白大衣的费用;每天如此,全年无休......
没必要攒零花钱,因为没有时间消费”。
路易斯托马斯医生回忆1930年前后住院医生的生涯,听上去好熟悉。
——这是当时的普遍现象,直到1984年的一天......
1984年3月5日,有忧郁症病史的18岁女大学生Libby Zion因发烧伴抽搐,来到New York Hospital Cornell Medical Center的急诊室。
住院医师Weinstein医生和Stone医生评估了Zion。他们两位同时要处理其他40位患者。
并未详细了解Zion的用药情况,为了减轻症状,电话医嘱使用了杜冷丁,并给予约束具,用药之后Zion体温飙升到42°。
入院后8个小时,年轻的女孩抢救无效去世。
尸检的结果很模糊地描述说Zion死于肺炎,但是多年后的今天大多数医生认为Zion死于5羟色胺综合征,该综合症是由杜冷丁和Phenelzine(抗抑郁药)共同使用后而引起。
Zion的父亲是记者,痛失爱女的他对医生的解释不满意,他的看法有两点:
1、医生给了杜冷丁,与Zion平时服用的抗抑郁药相互作用可以致死;
2、使用身体约束。愤怒的父亲激进地指出:“他们给了要杀死她的药,然后忽视了她,只是把她像狗一样绑起来。”
这位父亲同时指责医院让住院医生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连续工作36小时的政策。为了进一步给医生施加压力,他开始提出Zion的死亡是谋杀。
他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具有强烈舆论话语权的精英父亲,最终把这一事件演变成知名度很高的一场漫长的医疗诉讼。
1986年 纽约的检察官同意让大陪审团以“谋杀”起诉。幸运的是,大陪审团否决了谋杀起诉,但指出医院管理监督混乱,应该对患者的死承担责任。
1987年 两位住院医生被控38项重大过失,纽约医学委员会进行了听证,从1987-1989年,最终结论是:30多项的指控缺乏证据支持。
1995年 民事诉讼了结。曼哈顿的陪审团认为医生们存在麻痹大意,但是并没有主观忽视病人。主治医生和医院都不需要对Zion的死亡负责任。因为“麻痹大意”付出的代价是$375000。
案件带来整个纽约医学界的反思,重点不是惩罚几个当事人。 “如何改变住院医师繁忙的工作现状,用上级医师加强监督,来避免给患者带来潜在伤害”是讨论的中心。
纽约卫生局长建立了以Bell医生为领导的小组,评估了美国住院医生的培训和监督,发表了一系列建议。
1989年纽约州议会接受Bell小组的建议:
立法规定住院医生每周的工作时间不超过80小时。
院内值班及之后的工作不得连续超过24+6小时。
每周至少休息完整的24小时。
法案以去世的受害人名字命名,这就是史上著名的《Libby Zion法案》!
2003年 全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the ACGME)正式采纳纽约州的做法,将这样的工作时间限制以行业规范强制推广到全美国的培训基地。
2011年进行了补充规定:住院医师必须在随时能够获得上级医师指导和监督的条件下开展工作。
Libby Zion的意外去世和她父亲的执着推动了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和医学教育的进步。
从这个真实的死亡案例,医学教育体系认识到:
1.只有在住院医师得到充分的休息,并且在上级监督下工作,才可以实现学习效率和医疗安全的双赢。
2.对医疗意外事件中差错的分析和学习,是住院医师培训期间的必修课。
3.尽早的认识和掌握医疗质量改进的方法,成为一位合格医生的基本胜任力之一。
“人不应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悲剧发生后,首先想到的是,应该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能改进什么,以后避免什么。而不应只是简单的惩治当事人,平息舆论风暴,否则,以后可能还会一错再错。
全社会的舆论充分参与,社会精英、社会团体以及司法系统展开充分的讨论,定下改进目标并立法实施,是现代法治体系引领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
故事中“肇事者”——Weinstein医生和Stone医生至今还在纽约行医。
来源:殳儆工作室
作者:王筝扬
遇到问题,反思,再改进,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大家都知道艺术离不开生活,
那如果将艺术、生活、医学相结合会是什么样子呢?一起来看下。
“人体解剖”版套娃——
“胎儿”肥皂——
除颤器面包机——
(别问杏仁哥这些哪里有卖,杏仁哥自己也想知道 )
本期的杏仁周报就到这里了,各位医生大大咱们下周见!
医生圆桌会丨医生猝死频发后的思考:您足够重视自己的健康吗?
杏仁周报丨从前都是患者闹医生,如今医生被逼急也会“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