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
来源:医法汇
作者:医法汇团队
《心灵点滴》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好莱坞电影,讲述了男主人公Patch Adams因为患有抑郁症住进精神疗养院,在感受到医院不近人情的诊疗后他决心成为一名医生,改变这种医疗现状。出院后Patch进入了维吉尼亚医学院学习,成绩优异,天资聪颖,但却反对传统医学界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医疗模式,他相信欢乐的诊疗更有助于患者的医治。
于是为了逗笑疾病缠身的患者,Patch穿着花衬衣扮作红鼻子的小丑,甚至为了实现一位患癌患者的梦想,在泳池内放满面条。Patch试图了解每一个患者的内心,他的幽默诊疗方式也成功得到了患者的信任:原本暴躁不安的患者开始愿意接受治疗,遭受病痛折磨的孩子们的脸上也终于有了纯真的笑容.。
尽管Patch的情绪治疗法屡有奇效,却因为违反了传统的医学教育制度,而在学习期间屡遭到了医院院长的反对,但其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开设免费诊所为贫困人们提供服务,与医学院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制度抗争,甚至差点被学院开除,还好最后他据理力争并在曾经的患者的帮助下顺利从医学院毕业,拿到学位,具备了行医资格。
熟悉好莱坞电影的观众大都很清楚其套路:不走寻常路的主人公对抗象征权威的反面人物,虽然一路荆棘坎坷,但最终通过主人公与朋友的努力扭转乾坤,赢得鲜花与掌声。
但是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Patch在与自己的医师谈话时提到,如果叔叔愿意来看他,他会很高兴,原因是叔叔愿意倾听他的讲话。而讽刺的是当时的这位医师正在调着自己的咖啡,根本未在意自己的患者。
相比之下,Patch从来不以患者的病床号代替患者,而是称呼他们的名字,在今天大多数医生都用病床号代替患者,然而那只是一串编码,一组冷冰冰的数字,缺少了有温度的人文关怀。
在如今医患关系极其紧张的国内,这部《心灵点滴》是一部值得所有医护人员静下心来去重新审视自我的电影。最近几年我们身边暴力伤医的事件频频发生,很多人会归咎于当下不良媒体和无知的患者,当然不排除这些因素的存在,但是又有多少医护人员反思过自己在诊疗过程中是否态度太过冷冰,是否忽略了患者的内心感受。电影中的院长是被麻痹了的医生,每天冷面重复日常的治疗。而Patch在医学院学着如何在治病的同时带给患者快乐,这让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个人价值感。
影片的最后Patch被问到一个问题:“你考量过自己行为的影响吗?万一患者死了该怎么办?” Patch却反问到:“死有何不对?我们(医生)为何如此恐惧?”
抽身于电影,反思我们现如今,不正是电影中所描述的现状。为何医院会恐惧患者的死亡?我想很多时候并不是医生的医疗技术有问题,而是在平时的诊疗中医患双方已经积攒了太多的怨气,医生受不了患者的脾气与啰嗦,患者受够了医生的不耐烦和冷漠,而这些怨气终于在患者去世时被引爆,因此产生了医疗纠纷甚至医闹。
“死亡并不是可怕的敌人,我们要挑战的最大的敌人就是:冷漠。死亡固然无法避免,但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加坦然的面对并且接受死亡,避免身心因为死亡所承受的煎熬和折磨,而导致这一切过程的皆是冷漠。”
虽然影片中多少会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影片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夸张的成分告诉大家,一个优秀的医生所该有的基本品质,那就是人文关怀。医生的使命不只是治病救人,还要能增进患者的生活品质。“挑战一个疾病,由于医学复杂,医生可能有输有赢;但治疗一个人,如果医生真正走进了对方的内心,不论结局如何,医生都是赢。”
看完这部电影,关于如何直接有效的解决当下的医患沟通问题,也许有了一个答案。面对一个患者,医生可以试着从开启患者的心扉开始,正如电影名称,去触摸患者的心灵点滴,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诊治,更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这个也是医生应当向护士学习的地方。这部电影给护士们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我们应该和伟大的护士们建立友谊,她们可以教你如何走进患者的内心,她们每天与人相处,她们来回于血与屎之间,她们有丰富的知识,但她们用同情之心来感染别人。”
医生给出治疗方案,而护士要去关怀每一个患者,护士甚至可能会比医生更忙碌,但仍会尽其所能去体贴、关爱到每一个人。医生大可不必以不苟言笑的专业态度来展示自己医学技术的精湛,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声亲切的呼唤,足以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冷漠-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