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著名男星说出真相:女医生绝对没有男朋友......
听说最近有个电视剧很火啊,说的是个医生和当兵的爱情故事。
名字叫什么《太阳的后裔》,又名《日子》的。
据说因为男主长得太帅,又有高超的“撩妹”技巧,俘获了不少妹子的芳心。
不出意外的,咱们编辑部的杏仁妹就被这部剧给迷得不行不行的了。以至于我和她聊天,都是这样一个画风……
而杏仁哥我了解他则是因为他在剧中说过的一句“至理名言”——
说真的,他这么说大实话真不怕伤到咱们医生大大们的心吗?
不过刚听说最后这两集男主角有生命危险了,于是咱们的杏仁妹就火急火燎的就打算众筹帮她的男神治病——
(杏仁妹……你这套路,我好像哪里见过!)
幸好剧中女主角毅然决然的打算给男主治病,避免了咱们广大女同胞们受骗上当。
可是,在救治的过程中,竟然出现了咱们医院的官方吐槽——
我也是服了咱们的医生大大了,不过我觉得还是值得给个赞的!
毕竟大家都是学医的,要是没这点较真的精神,还真难做到学术上的严谨!
咱们医生大大学术上早已做到了严谨求实,却在面对现实的工作中,遇到了重重阻碍。
比如——
药占比
最近几天,广州市中医院肿瘤科专家门诊桌面上的一纸“安民告示”引发关注,有医生透露,因为收入与“开单”挂钩。
医生大大出此下策,显然是被逼无奈。
据日报了解,该院自2010年起规定医生开药与检查费“开单”须达1:1,若不达标便扣奖金,这位医生上月奖金被扣得只剩18元,有的医生奖金还出现负数。
更可怕的是考核“株连制”,一个医生不达标,全科室奖金皆受拖累。所以有的医生和科室主任不得不辞职走人。
药占比这个事,也是每个医院都有的老大难问题吧。
不做检查也就开不了药,为了这么个政策。咱们医生大大们也常常是绞尽了脑汁。
有医生大大偷偷和我说,本来病人一次就诊就能看好的病,现在医生要求病人来2~3次就诊。这样每次的药占比降低了,可病人看病却更困难了。
问题是老百姓能有几个知道药占比是什么意思呢,这么一来反而以为医生大大为了中饱私囊让他们多跑,给他们做多余的检查。
可事实上呢?咱们医生大大真的赚到钱了吗?
医院里的号贩子,院外的医托,甚至医院门口的小贩们,都比医生护士赚的多!
那么该怎么办?
一方面,别把医生大大的工资和什么倒霉的药占比挂钩了,医生大大们治病救人的时候,千万别让他们束手束脚的,医生自主医疗的独立性是绝对不可侵犯的!
另一方面,提高医护人员技术服务收费标准,提高技术服务收费在收入中的比例,才是你们领导们应该好好考虑的正事。
这样做,医生大大你们觉得可以接受吗?
再来看看下一则消息——
4月10日,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第三方评估项目组组长刘远立经过调查指出,50.8%的医护人员感到工作负荷过重,其中医生群体为64.5%。
超过40%的医生日工作时间多于10小时,仅有33.6%的医护人员感到自己的睡眠充足。
同时,由华山医院工会牵头的市医务工会重点课题《上海市三甲医院临床医务人员职业压力与倦怠状况及心理健康援助对策研究》发现,职业压力以及职业倦怠,已显著困扰着大医院医生身心健康。
76%的医生在情感衰竭方面存在中重度倦怠,78.8%在面对服务对象和环境时存在倦怠,54.2%认为欠缺个人成就感。与固有认知有所偏差的是,现有医患关系,并未列入医务人员工作压力三大主因。
确实很多医生大大常常会抱怨,临床上,患者数量持续增加、服务要求亦水涨船高;科研领域,课题、论文在职业发展中所占比重增加。同时,收入与工作能力也往往是不对称的。
所以,我最常听到医生大大挂在嘴上的一句就是:“未来看不到出口,只能做好眼下工作”。
所以,领导们都该都好好看看这几篇调查!
医生们的工作现状都已经摆在纸面上了,你们再装作看不到的话……
当然,咱们医生大大们也要注意工作上的劳逸结合,放松心态,积极乐观点。
其实,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呢~~~
要是实在太累了,就来看看杏仁日报,和我们一起,调侃调侃领导,骂骂卫计委,说不定哪一天咱们骂到位了,他们都清醒了,医生大大们也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呢?
4月7日,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做好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衔接工作的通知》。
根据通知,2015年以前入学的在读临床医学专硕可按照规定参加院校所在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
@空海清漪:难得的好消息!!!
@不能再蠢睡的鱼:到底怎么执行?按照规培大纲33月的要求,往届专硕估计大部分都没达标,难道毕业后还要补齐剩余的部分再参与到规培结业考核中去么??求解读!还有对于科硕来说,就是被遗弃了吗???
@神经病细胞:尼玛要是自己选的路也就认了,但是这样走着走着突然告诉你前方管制请绕行,更坑的是突然又告诉你,你们里面的一部分人临时特许同行也就是1314的专硕,另一部分人继续绕行,也就是1314的科硕……然后……没有然后。
杏仁妹:历史的车轮总是滚啊滚啊的向前走着,在政策被改来改去的过程当中,总有一代人要成为历史的炮灰。不过在我看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在这个新规里还是可以参考一下的嘛~~~
(本栏目志在收集医生大大生活与工作中的那些点滴故事,希望能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中,让更多的人,能够更贴近医生大大的生活,能够更理解医生大大的工作。)
日记这东西,打小就和杏仁妹我有仇!
小时候每到假期老师规定的那几篇日记,怎么绞尽脑汁都写不出来。为了偷懒,我什么手段都能想得出来!
当然,回顾那些小时候写过的东西,也往往会让我们会心一笑。
医生大大你呢?会否在某一个静谧的午后,偶然发现几本日记。小心打开。细心品读。
一下打开了曾经的记忆,拨动了平静的心弦——
第一则.
在真菌室学习,每天对着显微镜,寻找那些明明灭灭的菌丝,病毒和寄生虫。
有时会在中年女人鼻翼的两边找到螨虫,胖乎乎趴在镜头里跟你打招呼,无数的小脚乱晃。初高中孩子的手指间可以找到疥虫,寝室狭仄潮湿的产物。在高大帅气的男人身上查到淋病球菌,200倍油镜下,蓝色的双肾形状抱着白细胞对我嘲笑。还有一个十六岁的女孩,白净无辜,湿疣布满下体,接受检查时轻车熟路。
还有,还有各式各样衣服下面遮盖的各式各样的鲜血淋漓或者污秽发臭,从震惊到镇静,让颤抖的手指尽量地轻一点儿,稳一点儿,准一点儿。
第二则.
今天帮助老师为癌症晚期的病人进行胸腔穿刺时,我居然流泪了,心疼他们。
还有一个男人肠梗阻,做了两次手术了,现在肠子只有正常人一半长,因为吸收不了营养,人特别瘦,他们家特别艰难,他妻子跟我们说着说着就哭了,一位不苟言笑的男老师也抹起了眼泪,我没什么钱,从家里带了饭给他们送去......
作者:胃口很小很文静
杏仁妹: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热爱人生,就一定会无比珍惜自己的经历,珍惜其中的欢乐和痛苦,心情和感受,因为它们是你真正拥有的东西。
那么,你对发生在你身上的那些故事还留有记忆吗?可以投稿给我们杏仁日报哦~~~
让我们帮你讲述那些,你心里藏着的小故事。
上期最佳吐槽:
医改涉及到全国人民的切身利益且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深水区,当中任何一项举措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那么,如何才能尽快实现和全民获益?
就问一句,新医改有没有听取各方的意见,有没有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确保执行到位?
(只要在杏仁日报下面进行评论和吐槽,就能参与到我们的每期一“槽”中来啦!我们每期都会甄选出医生大大们最精彩的评论,并送出金光闪闪的50杏仁积分奖励哦~~~医生大大们快来参与吧!)
在美国医学史上,1954年的索尔克疫苗试验占据着特殊的,甚至是值得敬仰的地位。
图为理查德•马尔瓦尼医生将索尔克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注入了六岁的兰迪•克尔的左臂,标志着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试验就此拉开帷幕。
对了,还有一件事忘了讲了,最近咱们的名医带教又开新班了。
本期名医代教的主题是——
学医致用,呼吸无忧
给中国人更健康的“肺”
我们请来了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呼吸科主任徐金富徐老师~~~大家欢迎!
(Harvard Medical School呼吸病学博士后,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肺部感染学组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委常委......)
想听课的医生大大可以点击下面链接参与报名哦~~~
》》我要报名《《
(请在杏仁医生APP内打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