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要分级诊疗,要减药品加成,要涨村医工资!

没事闲在家看电视的时候常有这种桥段:某人身患重病,奄奄一息,家人悲痛欲绝。此时来一神仙,赐仙丹一粒,药到病除,家人感激涕零,磕头如捣蒜。

        

 

我常在想,或许医生大大们穿越回去时,也就是神仙般的人物了:你父亲乃重症肺炎,命在旦夕,念你孝心可悯,赐你青霉素一剂,以后需得好生行善积德,敬医礼护,否则必遭天谴。

 

 

当然,这一切也都是咱们的臆想,当不得真。

 

咱们医生大大其实也不需要病患如何感激涕零,如何崇拜咱们。

 

真正想要的也只是能对医生这个群体多一点尊重和理解吧。

 

 

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咱们还是有很远的路要走啊。

 

 

不过,请医生大大们相信,医生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的!

 

而关于医生往后的日子会如何,咱们可以从最近开的几个大会上看出点苗头——

 

 

4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将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

 

 

会议指出,新一轮医改取得积极成效,人民的健康水平和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

 

会议确定了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

 

.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由100个扩大到200个。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

 

.在全国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开展公立医院在职或退休主治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试点。年底前使城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扩大到15%以上。力争全部三级医院、8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健全补偿机制,新增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严控不合理检查检验费用。

 

 

看了看全文,和咱们医生大大关系最密切的或许就是分级诊疗了吧。

 

关于分级医疗,卫计委是讲了又讲,现在换成总理,还是讲了又讲。

 

《医改》

 

但成效总是不显,那么分级诊疗到底是不是就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呢?

 

或许可以听听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班的医生大大的声音,工资是不是够高?学习的空间是否足够?未来的发展的余地是不是够广阔?

 

这些问题不能好好解决的话,分级诊疗或许永远就只是好梦一场吧。

 

 

比如下面这个会议做的事情,人民大众就喜闻乐见多了——

 

近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

 

方案的重点就是在今年底前,北京市乡村医生将由人员管理转为岗位管理,每人每月政府补助拟从1600元增至3500元。针对山区、半山区的不同情况,各涉农区在基本补助基础上可再增加补助500元至2000元。

 

 

杏仁哥的妈妈在我小的时候就告诉过杏仁哥一句话:“凡是给医生涨工资的政策,都是好政策。”

 

现在想想真的是真理啊!

 

 

不止是留住村医,留住每一位医生的关键都是待遇问题!

 

在这一点上,儿科医生或许更需要政策的倾斜——

 

“儿科医院爆满,紧急招募志愿者!”

 

日前,顺德第一人民医院由于缺乏人手应对“扎堆”的流感病患,向社会公开招募可以承担护士部分工作的急诊儿科志愿者。

 

(志愿者扮成小丑在逗孩子们开心。)

 

也不只是承德,上一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门急诊连续超负荷运转,无奈也只能网络上发布公告紧急招募应急志愿者。

 

自从公告发出后,上海市民爱心涌动,医院社工部已经接到近百人报名,还有单位集体报名。

 

虽说新闻表达的是个温暖的画面,可是当儿科都需要志愿者前来帮忙的时候,当我们生病的下一代要在拥挤的诊疗室待上3,4个小时才能得到治疗的时候。

 

这里面凸显出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人呢?

 

走了!

 

为什么走了?都去哪了呀?还愿意回来吗?

 


不知不觉,又快到一年的毕业季,还记得当年大家初为医学生的时候吗?

 

大家眼里都闪着光芒和对未来的憧憬,对医生这个职业所赋予的神圣的意义所感染,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但是……一如既往地,人类的惰性打败了我们。

 

 

当然,也不只是玩乐而已,咱们医学生的生活中可是处处充满着乐趣的~~~

 

今天的“院里那些小事”,咱们就来聊聊曾经身处医学院时的那些有趣的小故事吧!


院里的那些小事

 本栏目志在收集医生大大生活与工作中的那些点滴故事,希望能在这些大大小小的故事中,让更多的人,能够更贴近医生大大的生活,能够更理解医生大大的工作。

 

壹:


 14岁的小姑娘两个月没来月经都知道自己去妇产科检查,你们一个大三学姐四个月没来月经也不知道去医院。”妇产科老师说。

 

但这不是重点。检查结果是小姑娘是怀孕了,学姐只是压力太大月经失调。

 

年少时我们都感慨现在的孩子真了不得,学姐心真大。

 

然而回想起来,学姐怎么可能没有常识,她只是确定肯定坚定自己没有性生活罢了。

 

 

作者:初北

 

贰:


 

叁:


 

肆:


记得寄生虫老师说过好几个案例,其中一个如下:

 

医院入住一位怀疑肝癌晚期的患者,命不久矣。才二十多岁,出于检查的目的、确定病情打算进行穿刺,以确定癌症的恶性程度。

 

穿刺的前一天,实习的临床学生跟他闲聊,无意谈及患者曾在内蒙待过一段时间,再细细询问,实习生觉得可能是寄生虫感染,因为处在寄生虫疫区,而且该寄生虫感染临床症状与癌症很相似。

 

 

第二天向教授反映,教授亦采纳,于是决定直接开刀,若是棘球蚴感染,穿刺是不允许的,囊包的破坏会引起严重免疫病理反应、休克等。

 

后来从肝中取出巨大的棘球蚴囊包,痊愈出院。实验课上听到这个故事,老师强调的只有一点:询问病史非常重要。

 

作者:羊桑

 

医生大大你呢?还记得那段身处象牙塔里的时光吗?

 

 

离开了那么久,会否有一天想抽空回去看看呢?

 

这个季节校园里的花期正浓,最适合三五个老同学聚一聚,聊一聊往事……

 

(南京医科大学)

 

话题:新药审批是否值得担忧?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329日报道,国外多家制药公司通过与中国本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销售未曾在其他国家测试和投放市场的药物。

 

此外,据悉,中国还有好几家企业与西方制药公司在中国就尚未开发完成的药物进行合作。在中国市场,顶尖的国际新药需等候很长时间,而监管部门对中国药物的审批过程较快。

 

 

@腾讯今日话题:国内疗效好的创新药非常缺乏,国外的创新药进口又很慢,受害最大的是病人,该消除审批制度中的人为阻碍了。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晨光:药品评审实际上是一个技术活,而在我们国家,都当作行政权力来看了。

 

@zhangchao在中国赚钱的就是好药,管它治不治病,有钱赚就行.....

 

@銠貓釣漁:减少审批环节?你让官员喝西北风啊?

 

@杏仁妹:我就呵呵了,李时珍本草纲目到现在有有关部门的批示吗?茅台杜康的时代要是等审批还能流传至今吗?四大发明有批示吗?怎么有批示有政策扶持的年代问题就多了呢?

 

 

 

 

上期最佳吐槽:


上期最佳评论,就给这位李医生了~~~

 

 

医生大大,不要慌张,杏仁妹这里有一味良药,可惜没通过国家审批,不过淘宝有售,价钱也不贵,医生大大可以看一看哦~~~

 


只要在杏仁日报下面进行评论和吐槽,就能参与到我们的每期一“槽”中来啦!我们每期都会甄选出医生大大们最精彩的评论,并送出金光闪闪的50杏仁积分奖励哦~~~医生大大们快来参与吧!

 



 

二战时太平洋战场盟军抗疟疾宣传:不按规定服用阿的平的下场!


往期推荐


杏仁日报:中国医生,都忙死了,还赚不到钱!


八卦精选:愚人节不是说说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