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这里的医生年入百万,却有近五成不想干了...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近日,祖国大地都在经历的今年以来最强的冷空气。

 

甚至祖国的不少地方,都已经开始下起了大雪。 

 

 

每每到下雪的日子,最兴奋的还要数咱们南方孩子了。

 

 

作为打小在祖国南方长大的孩子们,基本上是几年才能见到一场真正的雪。好不容易见一次,怎能不鸡冻?

 

 

而这个时候,咱们见惯了雪景的北方朋友,最大的乐趣应该就是看着那些没见过世面,兴奋的像脱缰的野狗的南方人玩雪了。

 

 

不过,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工作、生活赋予了我们那么多牵挂后。

 

我们也越来越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一门心思的沉浸在玩闹嬉戏中了。

 

 

小时候,任何事都容易变得很有意义有价值。

 

沙雕城堡是一个世界。泥巴团是一个世界。

 

什么都可以拿来玩,此刻就是天堂。明天是什么?从来不去担心。

 

 

而长大后,我们几乎全方位的是的失去了容易快乐的条件。

 

 

我们很难快乐,我们好像又知道该怎么办。

 

不然为什么都在求财富自由呢?

 

 

那么,问大家一个最经典的问题——有钱就真的能快乐了吗?

 

 

 

 

 

 

 

上个月,美国做了一个《全美40岁以下年轻医生薪酬调研》。

 

该项调研调查了约3400名美国40岁以下的年轻医生,调研内容主要为收入、奖金、工作时间、债务、净资产以及和病人在一起的时间等。

 

结果如下:

 

 

在总体调研结果来看,40岁以下的专科医生平均收入为29.4万美元,专科医生的平均收入高于全科医生平均收入。初级保健医生(如全科)为19.3万美元。

 

其实,这些年来对于外国医生的高额收入,咱们医生大大们见多了,也早就麻木了。

 

 

所以,我们回归我们的问题:有钱了就真的快乐了吗?

 

 

我们再来看一个调研——

 

近日,美国国家医学院(NAM)发布报告《行动起来、对抗职业倦怠:提升专业人群的健康福祉》。其中显示,35%-54%的医护存在职业倦怠。

 

 

而在医学生和住院医师中,这一比例更是达60%。

 

 

由职业倦怠引起的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赔偿、缺勤和离职数,呈上升趋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数十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百亿元)。

 

 

身心俱疲的状态,还与抑郁症、药物滥用和自杀率上升有关。有数据显示,医生自杀率是普通人群的两倍,是自杀率最高的技术类专业之一。

 

(职业倦怠,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能量消耗或疲惫的感觉;与一个人的工作增加心理距离,或与一个人的工作相关的消极主义或玩世不恭的感觉,以及职业效能降低”。简单地说,就是由于工作带来身心上的疲惫感。)

 

没想到啊,咱们大洋彼岸这些年入百万的精英阶层,竟然也对当医生这件事厌倦了?

 

 

让杏仁哥我来说,把他们请来中国的医院工作一段时间,接受一下祖国人名的思想改造,保证回去之后一切想法就都正常了!

 

来中国前:

 

来中国后:

 

当然,职业倦怠这件事,在外国很严重,在中国也不能小觑。

 

此前,曾有调研显示,55%以上的中国医生报告称职业倦怠,三分之一的医生说他们过度疲劳。

 

 

而职业倦怠对医生大大们带来的危机远不止如此。

 

一项中国10省份的多中心研究显示,报告严重倦怠的医生在过去一年发生医疗差错的比例高,包括病历记录不完整或不正确、用药物错误和治疗延误。

 

 

日常工作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作为本职工作就是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的医务工作者,更大概率会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或事。

 

 

特别是咱们的年轻医生,在漫长的医生职业生涯里,身上肩负了太多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重负。

 

 

面对如此严重的职业倦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医生能够好好休息一下...

 

时间充裕的,可以找三五好友,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途。

 

没那么充裕的,也要注意利用好自己的双休假期。

 

让忙碌的自己慢下来...

 

 

 紧张的工作中,更需要隔三差五的找到一点点放空自己的时间...

 

 

当然,除了医生大大们自己要做好调节,我们更需要的还是来自组织的支持。

 

 

 大家还记得这份《意见》吗?

 

这份《意见》强调,要严格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除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及实习岗位有特殊要求外,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不得安排加班和夜班。

 

 

难道在咱们的领导们眼中,学医的人都是铁打的?可以不吃不睡持续干活?

 

杏仁哥我不禁想起了当年那个“向猝死医生学习”的闹剧...

 

 

医生本是肉体凡胎,只是从事了救死扶伤的行业。

 

每一位医生都曾在希波克拉底雕像下宣誓过,要竭尽所能去救死扶伤,但前提是,医生们要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才有能力为患者提供最高水准的医疗!

 

当医生,绝对是体力活!

 

 

而正在医生们在焦虑着自己的工作现状时,咱们的中医药大学的医学生们,却在为自己的学医之路而担忧——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等 8 所国内中医药院校被世界医学院校名录剔除的消息广泛传播。

 

这8 所中医药院校分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

 

 

世界医学院校名录剔除对8所学校毕业生海外执业、求学深造将产生严重影响。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将不会得到认可,无法开展医疗行为。

 

同样,这8所学校毕业生也无法使用毕业证去西方国家考取行医执照或进行留学深造,相当于关闭了学校国际化办学的“大门”。

 

 

(世界医学院官网,已经查询不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相关记录了。)

 

与此同时,网传一份文件显示,上海中医药大学美国校友会称被除名“影响甚大”,希望母校领导联合被除名学校与相关机构进行交涉恢复进入名录。

 

 

 

看完了这个新闻,除了心疼咱们被折腾的医学生们。

 

相信各位医生大大一定和我一样,被这些美国人所谓“制定标准”的组织狭隘的目光所震惊。

 

 

当然,归根结底,这件事上还是说明了咱们中医在世界范围内话语权的缺失。

 

这样的话语权。不是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向世界卫生组织送针灸铜人、国内外兴起学习中医热等等就代表中医有话语权了。

 

中医要自己说得算才是真正的话语权。

 

 

等到哪天,我们在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系统内再也不会听到关于中医是不是一门伪科学的争论后,才能真正有自信、有底气,在世界舞台上开口吧!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那些虚名,不要也罢!

 

 

 

 

 

 

 

这本书相必让很多医生大大都不陌生吧。

 

当年,这本书可没少让咱们医生生们吃苦头啊!

 

 

特别是到了期末,要记下那些各种各样病原微生物千奇百怪的形态与结构。

 

那么,今天杏仁哥就带大家重新认识一下他们吧——

 

 

 

 

不知道这些超萌的玩具微生物玩具,是都能稍稍平息一下医生大大们当初学习的心理阴影呢?

 

 

不知不觉又到了咱们周报和各位说再见的时候了...

 

最近各地都在经历新一轮的降温,医生大大们一定要注意添衣保暖哦!

 

 

压箱底的棉衣棉裤啥的都可以拿出来了,千万别为了风度不要温度哦。

 

 

不婆婆妈妈得了,医生大大们,咱下周老时间、老地点,继续唠吧~

 

拜拜!

 

 

 

 

杏仁周报丨“国产”的货慢慢靠谱了,“国产”的药你敢吃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