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死在自己学生的手里”,和医生们聊一聊怎样带教住培生

来源:医学界

 

 

夜深人静,罗徐医生又讲故事了。   

 

 

从前有一个5岁小朋友,没上小学,没在幼儿园进修过,爸爸教她写她自个的名字。名字当中有一竖划,怎么也写不好,爸爸拿着一根尺子打她的手:“这么简单的一个笔划都写不好?!不认真!!”尺子重挥轻落,并没有打重,但爸爸吼声如天雷,从此名字当中那一竖,往后几十年都写不直——被彻底给吓歪了。

 

上小学,小朋友在课堂上回答不出更年期的数学女老师提的数学问题,老师一拍桌子:给我站到黑板上来!黑板上的确是站不下一个小朋友的,小朋友就站到讲台上,老师用一根细长的小竹棍拼命抽打小朋友的手和脸,小朋友也拼命用手护住自己的脸,手臂上都是一条条红印,从此小朋友数学也不大好了。   

 

嗯,这小朋友又是我,字写得不好数学也不咋地,这些破事都归咎于童年阴影,小学成绩不好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所以您看,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教孩子,不能靠吼和打,熊孩子成年后会把学不好的原因都栽到你身上,一点都不体谅你的苦心。   

 

 

那教熊孩子靠的是什么 

 

十几岁念中学的时候,我成绩很中庸,除了英语阅读理解还行,其他数理化包括语文都是一般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重点中学,除了我以外,都是学霸。那时没有网络、没有猴子辅导、没有胖鹅老师、没有刷题库,所有课程都靠自己死磕,我常常花一整晚上琢磨一道物理题,悲哀的是还并没有琢磨什么出来。

 

真的,我那时认为自己蠢不带发(长沙话,就是“蠢得惊天地泣鬼神”的意思),后来看见个专门研究脑子的老外说了句话:人类的大脑,直到30岁,才真正成熟起来!(卡,这不就是三十而立么?!)

 

大悟,原来中学时代的我不是蠢,是脑子一直处于发育阶段,没有高人系统指导,没有发达的信息服务,所以当年学习一塌糊涂,完全可以理解。

 

我又心安理得了:当年中学成绩不够给力,主要是通信和科技不发达、大脑沟回还没长齐全呢。所以这学习不拔尖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后来大学学了医、实了习、考了研、毕了业,在医院工作15年之后,我才惊觉:这学习,不仅仅是爹妈的事,不仅仅是老师的事,还真是自己一辈子的事!

 

 

医院,是医生的学校。在这里,年轻的医生有机会见到大量千奇百怪的患者、见识各种各样的疾病;可以协助各个专家坐门诊、进入眼花缭乱的手术室、参与抢救各种危急重症病人、倾听各种开眼界的病历讨论……这是一幅多么繁华的学医清明上河图!(就是不要谈钱,谈钱伤感情)

 

研究生刚进入临床,我穿着白大褂去行政楼办手续,一屁股坐在医院行政办公室的沙发上,被办公室的老师一把拎起,警告:白大褂工作服很脏的,你进我的办公室之前,必须换下白大衣并洗手!   

 

啊,这是我学的第一个书本上没有教的知识:病房的工作物品衣服,是交叉感染的来源之一,出了诊区和病房,白大衣被视为满满当当蠕动着细菌真菌病毒的袍子。

 

8:00早交班,7:50我急急忙忙偷偷吃几口早餐,被老师批评:不能在办公区域吃早餐,你应该7:30就做好一切准备!病人的吃喝拉撒你都得心里有数!

 

这是我学到的第二个知识:年轻医生,应该早起、早到病房!在病房跑腿无数的琐事,琐碎到要无数次近距离观察病人屎痰尿屁各种伤口各种分泌物,从而得到探查人类生命和疾病的机会,大大增加“打真怪”的经验值。

 

交班时候,我靠着桌子、手插在口袋里,一个老大夫一个箭步上前,把我的双手从口袋里拔出来,把我双臂摁在我的身体两侧,然后又一个箭步回到她原先站立的位置上。

 

于是我学到第三个知识:医生交班时应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是对同仁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值夜班,参加危重病人抢救,一宿未眠,早上交班时,病人还活着,我很自豪,然而老主任把我“请”进办公室一顿批:我观察和治疗患者有N个不足!

 

从此我知道:夜班不眠,在很大程度上,是白天的医生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和预处理不够。

 

......

 

 

回首往事,感谢这些医生老师!

 

他们让我知道自己的幼稚可笑,我们医学生毕业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太差;医学人文伦理知识和自我防护,不会!

 

有个患上重症血管炎的80岁老医生对我说:罗徐啊,你好好学习,当个合格的医生吧,以后死在你手里,我都安心些。

 

是啊,看病就像抚育婴儿,是真功夫。病看的准不准,治疗效果好不好,诊断和治疗是否经得起严格而谨慎的推敲、能否经得起同行和患者的质疑,要看医生的真本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敷衍。

 

一想到这个我就后背发凉、战战兢兢,一天都不敢懈怠,没有一天不看专业书,没有一天不翻文献查新,没有一天停止对临床所见的探索和思考,没有一天停止学习,毕竟老师们严厉的斥责之声,时刻在耳边回响,振聋发聩!

 

午夜回首,那些年的跌跌撞撞、懵懵懂懂,就是现在的我永远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时光倒流,我希望:在医学教育这条路上,无论正规的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无论医学生来自211九八五还是三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好好教,不靠吼、不靠鄙视和冷漠,不靠松松垮垮的放任,而是严谨、细致地指点他们不断巩固基础和操作,带着医学生在病床前观察和思考、通过病人的细节来寻找证据;不怕脏不怕臭、不怕繁琐、拒绝平庸,坚持合理的诊治;带着学生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方方面面以身作则,给学生们展示:什么叫做真正合格的临床医生!

 

 

现在,各个医院都在热火朝天地招收住培医生,反思一下:我们老师自己做得够不够呢?好不好呢?实在不实在呢?

 

但愿啊,我们的医学生都能遇到好的老师,这些好老师并不会请学生们站在黑板上,而是指导他们不走弯路、不走错路;最重要的,是老师自己不走错路!

 

不要质疑年轻人。20岁以后大脑日益成熟,医学生们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只要他们勤奋努力踏踏实实,老师们愿意用心去教,师生都把观察、思考、实践、学习和质疑变成一种习惯,相信,学生和老师的每一天,都会有巨大的成长和进步!

 

将来,我们真的会老死在学生们的手里。如果现在不好好教,几十年后再指望他们帮我们选择最合适的诊疗方案、巴望他们用最纯良的医生品性来对待衰老无助的我们,就太迟、太迟了。

 

谨以此文,献给热火朝天的中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