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佳节需注意!哪些人不能喝腊八粥?
随着喜庆的腊八节来临,年也在即将到来的路上。
很多人都会在这一天早上喝上一碗甜美芬芳的腊八粥。
腊八粥在古代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食材较少,工艺也简单。后来随着社会进步,腊八粥逐渐演变的丰富多彩多姿多样,人们根据自己喜爱食物往腊八粥里不断添加,于是逐渐变得今天这样五花八门。
在南宋文人周密撰写的《武林旧事》一书中便有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熬煮八宝粥的记载。
其中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数量20种, 可谓相当“壮观 ”
中国自古以来“以食为天”
人们对于食物孜孜不倦的改良和追求从来没有变过。
但是,不分缘由只求口感的胡乱添加食材,有时候会无形增加的身体的负担。
腊八粥中虽然每样食材都营养丰富,各显神通,但营养丰富的腊八粥却并不适用于每个人。
比如糖,红枣,或者豆子放的量不当,就会引起消化不良的症状。
豆子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尤其豆子里的纤维素对肠道健康十分有益,豆子里面的低聚糖是典型的双歧因子且含有大量的矿物质,维持人体酸碱平衡,增强抵抗力,营养均衡。
但是,即使有这么的功效,但是豆类食品也并非全能,不是每个人都适用。
有些患者本来消化功能就不太好,喝了含大量豆子的腊八粥后,容易加重消化道的负担,出现腹胀不适等症状。
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或许不是大事,但对于有糖尿病、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胰腺炎、脾胃虚寒、发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人群,影响还是相当大的!
在这里提醒消化系统不太健康的朋友:
如果吃完腊八粥感觉肠胃不适或消化不良,应及时吃一些促进消化的药品,若服用消化药品之后仍旧效果不大,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意外情况出现。
那么,会有朋友问:一年就过一次腊八节,难道我只能喝米汤吗?
答:当然不是。
医生在这里建议:消化不良经常腹胀的人当然也可以喝腊八粥,只不过在做法上应当注意食材的比例。
熬腊八粥时应少放黄豆、黑豆等这类不易消化的豆类,多加点养胃的糙米,熬之前将食材浸泡的时间加长,尽量煮得软烂些,这样才能更好地被肠胃消化吸收。
如果有患者患有糖尿病,则需要在饮食中严格控制血糖,熬腊八粥时,含糖高的大枣、葡萄干、果脯桂圆等要少放或不放,多放杂豆这类食材。豆类本身就有控制血糖的功效。
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而言:腊八粥中可以多放点薏米和黄豆,薏米有利水渗湿作用,有一定的预防高血脂、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效果,黄豆则具有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等保健功能。
总结下来就是:饮食有度,不要盲目“补充营养”!
郑州博大泌尿外科医院,王京敏医生在此提醒大家:腊八到来,距离胡吃海喝的过年又近了几天!喜庆的节日辞旧迎新,可千万不要忽略身体的健康。
另外,在长久的民间习俗中, 腊八还有别的几项禁忌,你们都听过吗?
1,腊八节不回娘家。
“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
这句谚语相信大家不少人从长辈嘴里听到过,意思就是 :腊八节不回娘家。
按照过去的老说法,,出嫁了的女儿在腊八这个日子不能回娘家,说是忌讳,上了年纪的人通常对这些非常讲究。
家里有老黄历的朋友,不妨翻开看看,黄历中进入腊月的第一个忌日就是腊八。
习俗中大都认为:腊八这天回娘家会对婆婆不吉利。另外 “腊八不吃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意思会使家中贫穷。
2,腊月不搬家
古代对每月每日的喜忌都颇讲究,腊月不搬家这个说法也流传甚广。
其实风水上说,腊月里偏寒,如果冒然搬入新宅子,在古代有“养宅”的说法,新家需要温暖的人气才能反过来“养人”,因此腊月搬家,天气过于寒冷,且人容易在操劳中生病, 而古代的医学疾病也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
如今,随着家居技术的提升,很多房子都已经实施了全屋供暖,不用像过去那样刻意请些朋友来新屋坐坐,“开灶旺人气”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一条不在避讳。
3,粥食不过午
“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同样是民间一句谚语。
腊八之后“年气”日渐浓郁,根据以往习俗,年腊八节前一天晚上人们就开始熬制腊八粥,等到第二天早上食用,如果吃不完的话可以分给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但是不能过中午。
民间忌讳细细分析下来都挺有意思,大家还听说过哪些有意思的腊八习俗,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