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腱鞘囊肿1例分享,还可解决多种皮肤问题

患者,男,21岁,因右手腕背圆形肿物2年余,渐进性肿大,近月无明显增大,长时间活动手腕后感远端麻痹,肿物触之边缘清楚,活动性可,按之无明显疼痛,大小直径约约2.5cm,考虑腱鞘囊肿,予注射器穿刺肿物中点,未抽出液体。病机考虑局部经脉不通,予火针疏通局部经脉,予肿物中央及周边四方各以火针针刺。半月后遇见患者,高兴地诉肿物日渐消退,现已未能触及,手腕运动灵活,远端无麻痹,告痊愈。

    

火针简介: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等,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枢·寿夭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有烧针令其汗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直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才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云: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现已有医家用于治疗面部痤疮效果显著)。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内及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近代火针使用一般有两种情况:长针深刺,治疗瘰疬、象皮腿、痈疽排脓;短汁浅刺,治疗风湿痛、肌肤冷麻。

还有目前在美容方面,炎针用来治疗人的面子问题“青春痘”也是很有疗效,让长痘的人面貌“焕然一新”,听起来担心,做过了便带来开心!

    提示:肌肉不丰厚之处可用普通针刺针代替火针,火针非只祛寒,也能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