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拔牙后感染
在一般情况下,牙齿被拔除之后,牙槽窝内都有一块新鲜的凝血块,这种凝血块逐渐变为新生的肉芽组织所吸收,5-6天后,表面即为上皮细胞覆盖,此时伤口就告愈合。有的伤口会在拔牙2-3天后发生感染。其主要原因是拔牙时患牙根尖部原有的感染扩散所致;也可能是拔牙时用力过大,使牙槽壁受过多的压迫;或因牙根折断后,取出的时间过长、创伤大,或是拔牙时组织损伤较多,牙槽窝内往往没有凝血块产生,或凝血块形成不好,于是口腔内细菌便进入牙槽窝内造成感染。少数情况也可能为拔牙时,消毒不严或口腔原来有炎症所致。
拔牙后出现感染时,伤口中呈现灰白色,无凝血块,病人感到疼痛,伤口周围牙龈红肿,口中有腐败臭味,有的还有张口受限,咀嚼及吞咽困难,或面部肿胀,严重者还可出现发热、畏寒、头痛、淋巴结肿大及血象白血球增高等。发生感染后,应到口腔科请医生诊治,以便及早控制感染,促进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拔牙后发生感染呢?首先,拔牙前要刷牙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及污物,减少口内的细菌数量,拔牙时动作要轻,尽量避免过大损伤,要注意无菌消毒,拔牙后要遵照医嘱,很好地咬住棉纱卷1小时,方可吐出,但也不能咬过长时间,太久也易引起感染。拔牙后不要用手或舌头触碰伤口,以免造成感染出血;吐口水要轻,千万不要用力吐口水,以免由于口内产生负压使伤口中的凝血块脱落,引起出血或感染。同时,拔牙当天不要刷牙漱口,因漱口也能使伤口凝血块脱落,容易引起出血或感染;拔牙1—2天内,最好不进食过硬或刺激性大的食物,不饮酒,以免刺激伤口引起出血感染。对于患感冒发热,患有牙齿、牙周急性炎症或急性口腔炎,或患有急性传染病,因严重疾病致身体虚弱、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暂时不要拔牙,待控制感染及全身情况良好时再进行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