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 | “翟天临”学术造假混成北大博士后,认真写论文的医生昏倒在手术台

 
辛辣重口的医疗圈时事点评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元宵节一过,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也就正式宣告过去了。

 

 

除了自己变得空空如也的钱包,

 

 

和肚子上不知不觉多长的膘,

 

 

这个年就和没过过似的...

 

 

很多时候,真的不知道这一年一年下来,到底图些啥。

 

 

跑了几顿不干不净的饭,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花了不少不明不白的钱,好好地一个年也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离我们而去了。

 

 

但是,医生大大们的紧张工作却从来容不得考虑太多,这么春节假期结束,大家都还没有从过节的气氛中完全抽离出来,卫健委就用行动告诉我们,要打起精神来了!

 

因为——大检查来了!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公布了2019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此次医疗机构督查包括检查医疗机构资质管理情况,卫生技术人员管理情况,药品和医疗器械管理情况,医疗技术管理情况,医疗文书管理情况等。

 

 

因此,从大型公立医院到村卫生室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在督查范围以内,无论是药品还是文书都会被详细抽查。

 

杏仁哥明白,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是必要的!

 

有效率的检查,可以让大家知道哪些可为之,哪些不可为之;哪些该为之,哪些不该为之!

 

 

但是,杏仁哥不明白的是:

 

为啥就没人来查查,医生们这一年的工作有多辛苦?

 

 

为啥就没人来查查,年前说要涨的工资是不是落实到位了呢?

 

 

为啥就没人来查查,医生们的各项补助补贴,加班、绩效、奖金是否发放到位了呢?

 

 

你以为光调查就是全部了吗?太天真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

 

 

意见明确提出,2019年在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

 

而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三级医院都已经加入了满意度的监测网络。

 

 

也就是说,今年3月底前,三级公立医院全部纳入国家卫健委满意度调查平台。

 

患者到医院,可以通过手机扫平台二维码,进行就医满意度问卷调查,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回答。

 

 

也就是说,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医生就像淘宝卖家,一条差评就可以直接决定医生的收入水平。

 

 

医生这个职业,本就是出了名的“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的职业。

 

 

就目前的医疗环境、医患比例和医患矛盾而言,即便医生委曲求全的一味满足患者,也不能让所有患者都能满意...

 

 

隔三差五的,总有莫名其妙的患者投诉医生,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院内常态。

 

 

将患者满意度纳入医生的绩效工资考核中,用简单粗暴的借淘宝好评的方法,对医生的临床工作进行差别化点评,那么,像流感高发季和春节前后,医患比例严重失衡的状态下,又有几家医院几个医生能让患者完全遂愿呢?

 

 

 

在这种情况下,再将患者满意度纳入对医生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福利挂钩,除了让越来越多的医生心寒的离开和越来越少的人加入外,也只会让患者越来越难以满意!

 

或许,在卫健委的领导们把医护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中时,为什么不把医护对卫健委的满意度纳入他们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中呢?

 

 

其实,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强医疗教育资金投入。

 

你总指望医院创收,压榨医生劳动,节约医保资金。这样永远都解决不了问题!

 

这不,新年刚过,又有医生累倒了...

 

永州日报报道,2月11日凌晨4时,永州市中心医院产科迎来一位病情危急的产妇。产科副主任王艳梅刚做完第三台手术,马上投入到第四台手术中去。

 

 

凌晨5时许被产科主任何赟接替下来后,王艳梅逐渐感到体力不支。7时左右,王艳梅穿着手术服,瘫倒在地上。

 

 

八点多王艳梅醒来便问手术情况,并挣扎着去查房,然而还没走到病房,又再次晕倒。

 

“一连两次晕倒,她可能是太累了,刚才测量血糖只有2.7。”产科二区护士长刘淑梅带着记者两次来到病房,王艳梅仍在昏睡。

 

王艳梅(右一)手术前与同事合影

 

在中国,医生的工作强度和承受的压力已成了医务工作者健康的最大威胁。

 

领导们啊,与其去调查什么“患者满意度”不如就针对医护过劳这个现状展开展开调查吧!

 

 

关于如何减少医生工作时间,减轻医生工作强度,缓解医生工作压力,这些事情杏仁哥我已经在栏目里提到好多好多次了。

 

领导们可以翻翻看以前的杏仁周报,相信你们全看完能有所收获。

 

 

但除了要对话领导,今天杏仁哥我还是想多叮嘱医生大大们几句:

 

你总是最忙最忙的。要让你做到安心休息、减少工作量真的很难。

 

因为你总是无法拒绝那一双双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眼神。

 

 

 

 

除了紧张的工作,医生大大们身上还压着一座大山,那就是——科研。

 

最近,网上出现这样一则新闻,引起了广大医生伙伴的热烈讨论。

 

 

南方某大三甲医院的绩效考核新规,“无论文 年终奖扣 2万”、“论文不达标 取消手术资格”,直接将医生的工资与“发文章”挂钩。

 

 

首先,杏仁哥我想感慨的是,这医院的医生年终奖少说也是两万、三万起步了!果然是大三甲,羡慕嫉妒恨啊!

 

 

这也侧面证明了,医生的科研成果在工作考核中有多重要!

 

甚至,不止是在科研圈,在演艺圈也是如此——

 

 

 

而火遍全网的翟天临论文造假事件,也不用杏仁哥我多加赘述了吧!

 

 

 

而“论文崇拜”在科研圈里的盛行,更是增加了医生们做学术的负担。

 

又要忙工作,又要写论文,杏仁哥身边的医生朋友们,都表示,自从当了医生连性生活的时间都没有了...

 

 

春节前夕,北京某著名医院,一周之内竟有两位不到六旬的医学专家在工作时突发心脑血管急症。医生们最讲究疾病预防,怎么自己先倒下了?

 

因为——要赶论文。

 

 

如果不是医生或医生家人,怎知道中国医生的“5+2”工作制?

 

5,周一到周五,五天门诊病房,满满的临床诊疗;2,周六周日两天做实验搞科研,参加学术会议,被他人培训或者培训他人。

 

5+2,白加黑,忙碌让他们无法践行自己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

 

 

 

5天做医生,2天做科研人员,一个人,两份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完成的工作。一周7天,一天24个小时,中国医生必须像恶意透支信用卡一样透支时间,透支健康。

 

 

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导致积劳成疾,医生过劳猝死,突发心梗脑梗屡见报端。

 

 

你看,论文抄袭的混成了知名演员北大博士后,而认真写论文的屡屡却昏倒在手术台前...

 

这个世界,对努力生活的人总是太残忍,对破坏公序良俗的甚至违法的,总是太容忍。

 

但杏仁哥想提醒你,一名医生的成长历程,需要个人的努力,需要家人的帮助,更需要身体健康上的保证。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这句名言知之者不少,但对他的性格特点“慢、稳、刚”,则知之者不多。

 

这个“慢”,不是傲慢、怠慢,也不是梅贻琦不惜时、不守时,而是从容不迫、张弛有度。

 

 

 

2019,请你们别走得太快,慢下来,等一等疲惫的身体,等一等那紧绷的神经,带上你的灵魂,再一起出发。

 

院里那些小事

——共同讲述医生自己的故事

  

 

我曾很认真地问过一个做了很多年医生朋友,你在抢救病人物理回天时是什么感觉?

 

她说:“很多时候都来不及有感觉。”

 

但医生也是普通人,在面对死亡时,也有与常人一般无二的复杂情感,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两位医生的亲口描述,来感受一下“白衣天使”眼中生命的重量吧。

 


 

 

科室里每一个在我手上治疗的病人的逝世,我都会习惯性的往沙发上一躺,然后数数字,目前这个数字是70

 

意味着我从业来送走的病人数量。

 

真人真事不匿名: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年轻男性,31岁,2017年清明节那天在展览会上摔下来,头着地,脑疝,送过来的时候瞳孔已经散大了。

 

紧急手术,切除了两边的颅骨减压,但是出现了恶性高颅压,这种情况下死亡率极高!

 

脑子像放了发酵粉一样不停的鼓出来,药物控制无效,颅内压监测不停的报警。

 

无奈又拉进手术室,切除了非优势半球部分大脑组织进行减压,术中颅内压满意。无奈过了几小时后颅内压再次飙高危机生命!

 

紧急科内讨论,无他,再次切除优势半球大脑组织进行减压,术后冬眠疗法,先把命保住在谈其他。

 

此时我的感觉是,清明节,阎王爷大概下定决心要收他了,但是31岁太年轻了,跟阎王爷拼了。

 

手术做完,两侧大脑组织及颅骨都被切掉了,肿胀的大脑终于有了回旋的余地,病人出现了生机,但是护士报病人12000的尿量,一查血浆渗透压230mOsm/L,来势汹涌的尿崩症一下子让人心中不安。

 

果然还没来得及担心,心电监测报警,心律失常。

 

大叫不妙,叫护士推来抢救车,病人出现了室颤,第一反应,稀释性低钾血症,虽然已经各种方式补钾,但是由于尿量太大,身体丢失了过多了钾离子,造成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拿起除颤器打了下去,数次循环无果,依旧室颤。

 

此时空白的大脑想起导师的话:绝境下,先考虑解决的可能性,再考虑后果,你输得起,下次决策可以重新再来,但是病人输不起,对于他来说,他只有一次机会。

 

我大吼:氯化钾3支先静脉推!什...什么,静脉推?护士大惊,表示不敢。(氯化钾说明书上明确写着严禁静脉推注,但此时已经管不上那么多了,如果按照平时的速度病人肯定没命)

 

没事,出了事情我负责!我叫道!

 

护士还是不敢,我一把抢过来,推了进去。再打,转为窦性心律。

 

长舒一口气,看着病人,难以名状的情绪,兄弟,我想让你醒过来,你还有精彩的人生要过,倒这个程度了,我一定能救下你。

 

下了医嘱后,去找家属谈话,大致就是情况不好,希望不是很大之类的话,还没谈完,护士大叫,再次室颤。

 

一头扎进监护室。但这次没有那么幸运,心跳始终没有恢复,死亡时间:2017年4月4日  23点58分。

 

只知道一阵愤怒袭来,重重的锤了一下墙。默默的拿出死亡单,清明节的晚上,第44位送走的病人。

 

也许,这就是命...

 

当时的感觉只有愤怒和不甘,没有悲伤,没有难过,也许我只是沉浸在战胜巨大挑战的喜悦中,把每个生死的题目当成了巨大的难题,仅此而已。

 

这份职业不允许我有过多的悲伤的情感,否则,无疑对我下一位病人不公。

 

 作者:青葱的河流(有删减)

来源:知乎

 

 

第一次看见死亡,心里很难过。那天我陪带教老师上完夜班,刚经历过一个送来就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但是在家属的恳求下,我们依然在抢救。

 

复苏,40分钟,各种抢救和复苏,做得我手足都是麻木的。

 

生命在手里逝去的感觉是缓缓变凉。皮肤渐渐失去了光泽,感觉染上了灰黄色。

 

老师下班先走了,我被另一位老师要求留下帮忙。然后,就看见她。

 

患者被推进来已经昏迷了,是一位因为家里不同意恋爱,喝农药自杀的17岁女生。

 

(图文无关)

 

面庞很漂亮,比我小一点儿,农药气味一下子就随着呼吸充满了急诊室。

 

据家人说,她瞒着家人在自己房里喝下整整一瓶,但是喝完就后悔了,和妈妈说了一句,我喝了农药,肚子好痛,求医生救我!

 

就昏迷了,被赶紧送过来。

 

然后,就看见我的带教老师蓬头赶过来,哭了...

 

原来,那个女孩是他的从小看着长大的亲侄女,住的很近,家里只有儿子,就把常串门的女孩当女儿的。

 

因为她的有机磷中毒,得隔几分钟推药,查血气,监控,各种通道,我一直陪着老师,尽力帮着他和护士的忙。

 

这样忙了整整一天,女孩身上脚手到颈部,都插满各种管道,全身浮肿,她就在被单下赤裸裸的躺着...

 

几次心电复苏,美丽的面庞开始浮肿,却再也不知道疼痛,我多么希望她能知道疼痛,可是她依然安详的躺着,仿佛一个无助的天使。

 

那一刻我忽然感觉到,人真是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不会带走什么。

 

如果我到了那一天,我希望,能体面的离开这个世界。我回寝室睡了几小时又去帮忙,老师就一直守在值班室里,想尽各种办法。

 

第二天傍晚,呼吸机一直维持着,脑死亡已经宣布了。

 

然而第三天转科,我去报到后,晚上又回到急诊科看她的情况。

 

同学告诉我,她刚刚走了。家里人说,女生,靠呼吸机维持,不知什么时候是尽头,家里没钱耗着,要求拔管。

 

于是,她终于能够卸下一身的插管,静静的走了,或许,这也是一种解脱。

 

我见到她最后一面,她正在被白布蒙上。

 

那个她为之喝药的男孩,一直没有来。

 

他们相约自杀,可是,他没有履约,走的只有天真的她。

 

我的带教老师,终于垮掉住院了。

 

在呼吸科实习,一位肺心病一直很平稳,半夜三点,很突然的在睡梦中走了。

 

护士在巡视时发现的,甚至他陪床的家属都没有发现。这是我亲眼见到的死亡。

 

然后,在我自己开始值班后,很幸运,没有再看到这种心酸的场景。

 

这也就是我当医生最开心的事情:把病人从死神那里,抢回来。

 

有几次,碰上告病危好几次的病人,都给抢回来了。不知道死神大叔会不会怪偶和他抢人儿。

 

 

 

作者:Dailly

来源:知乎


其实,不管是什么人对于医生来说,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病人。

 

医生一视同仁的努力挽救每一位,但是当患者的心电图在手术室变成直线的时候,医生和患者的亲人承受的其实也是一样的痛苦。

 

也正是这份共通的痛苦,牵起了医患双方,让本为陌生的人为共同的目的而拼尽全力!

 

而这,也正是医学进步的源动力吧。

 

 

 

 

而下面这则案例,就很好的诠释了医学发展对病人们痛苦的缓解。

 

19世纪、确切而言是1846年前的时代、令一些男人痛苦异常的膀胱结石是这样处理的:医生用一枚长钉从男人的丁丁的尿道口插进去、一直插一直插、一直插进膀胱碰到结石。

 

 

随后在另一头、医生用锤子用力敲打、将膀胱结石活生生砸碎、碎成小颗粒以至于能够通过尿道排出来。

 

(图文无关)

 

更可怕的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手术并没有麻醉。

 

 

手术当时什么如何酸爽的感觉,今人只能凭借想象来对比产生幸福感已经明白今日的现代医学是有多么地不容易。 

 

好啦,今天的杏仁周报又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候了。

 

各位医生大大们,我们下周再约,拜拜! 

 

 

 

杏仁周报丨医生值班忙到虚脱 医院却只想“招财进宝,日进斗金”

 

医生圆桌会丨一个中国家庭培养出一名医生需要花多少钱?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