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尿的一些知识
1、什么是血尿?
正常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有少量红细胞,当尿液离心后取尿沉渣进行显微镜检查,红细胞≥3/HPF称为镜下血尿。
2 、尿潜血有什么意义?
红细胞中具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氧化相关色素使之呈色,尿试纸上具有血红蛋白的氧化底物。
该方法既可对完整的红细胞反应,又能测定游离的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
因此,尿潜血阳性有几种可能性:
尿红细胞增多:血尿
尿血红蛋白增多:血红蛋白尿,如溶血
尿肌红蛋白增多:肌红蛋白尿,如肌肉损伤
假阳性:食物中的某些不耐热酶可产生假阳性
3、尿潜血阳性和显微镜检查结果的关系?
无绝对对应关系
具有相关性
尿试纸检查作为筛查手段
尿试纸检查阳性必须进行尿沉渣镜检
尿试纸结果与镜检结果不符时以镜检结果为准
4、红色尿是否等于血尿?
血尿可以表现为洗肉水样尿、可乐色尿、茶色尿等
尿色红不等于血尿
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可致尿液深红,似酱油色
尿中尿酸盐增多可致尿液呈粉红色,多见于小婴儿
服用南瓜、橘子等含色素较多的食物可致尿液偏红
服用呋喃妥因和甲硝唑可致尿液呈棕色
服用利福平可致尿液呈红色
5、尿液中的红细胞可从何处来?
肾小球:如各种肾小球疾病
肾血管:如外伤、肾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凝血病、血小板减少、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等
泌尿道:泌尿系感染、出血性膀胱炎(腺病毒、环磷酰胺)、高钙尿症、泌尿系结石、肿瘤、剧烈运动等
肾间质:肾盂积水、囊性肾脏病、间质性肾炎等
其他:阴道或下消化道出血混入
因此,血尿不等同于肾小球肾炎
6 、学龄期体型瘦长的儿童发现血尿时宜警惕胡桃夹综合征
概况:
可见于各年龄段,常见于体型瘦长者
胡桃夹综合征不等于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也罕见于右肾静脉
胡桃夹综合征分为前胡桃夹综合征(常见)和后胡桃夹综合征(属于左肾静脉解剖位置变异)
前胡桃夹综合征主要指位于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的左肾静脉受到挤压后静脉压力增高,局部血管壁破裂,血液进入肾脏集合系统,可出现血尿和或体位性蛋白尿等
后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行走在腹主动脉和脊柱间受压引起症状
如仅有左肾静脉受压而无症状称为胡桃夹现象
表现:
无症状发作性肉眼血尿,剧烈运动或直立位时加重
可伴腹痛或腰痛
体位性蛋白尿
直立不耐受等症状
男性可伴精索静脉曲张(左侧精索静脉经左肾静脉回流)
可单独存在,或伴随肾小球肾炎
辅助检查:
尿红细胞形态正常
腹部超声或CT检查可见左肾静脉扩张,扩张部血管直径达狭窄部血管直径2倍以上;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压力差>3mmHg
治疗:
取决于严重程度
儿童随发育可自愈,至少不用药观察2年以上,75%的儿童可恢复
蛋白尿严重者可考虑ACEI类药物
某些学者建议的外科干预指征:反复肉眼血尿伴贫血、严重腰痛、肾功能受累、持续的体位性蛋白尿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外科治疗包括介入和手术治疗两种
7 、高钙尿症为常见的非肾小球性血尿病因
定义:
高钙尿症是指尿钙排出超过正常范围,通常>0.1mmol/kg/d,尿钙肌酐比>0.21,重复2次以上
表现:
镜下血尿、肉眼血尿
尿路刺激症状
遗尿
蛋白尿
骨质疏松及生长障碍
尿红细胞形态通常正常
病因:
摄入钙过多
肾小管钙处理异常
引起血尿的机制可能是细微钙结晶引起尿路损伤
治疗:
根据病因
限制果汁和巧克力摄入,饮食钙保持在400mg/d
出现肉眼血尿和尿路刺激症状应限制钙入量
对于肾性高钙尿可用双氢克尿噻1~2mg/kg.d治疗6周,但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8 、哪些表现提示血尿来源于肾小球?
全程无血凝块的血尿
合并蛋白尿及红细胞管型者
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严重变形红细胞数目>30%
9、关于血尿的常用检查
尿常规、血常规
尿钙测定、尿红细胞形态
全血生化
出凝血功能
泌尿系超声
肾静脉超声检查
必要时肾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