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梅毒患者是否有传染性

   知道患了梅毒,治疗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或者突然发现患上梅毒,但估计时间已经很久的,是否还有传染性,等等,这对具体的患者及家庭、周围的朋友而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传染性了,就相当于可以解放了,恢复正常人的生活了。但如何判断梅毒是否有传染性,确实一件实打实的技术活,不是顺便就判断的。 

    多数梅毒患者经过数疗程常规驱梅治疗后,梅毒患者外周血RPR等等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也叫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在2年内基本转阴,但临床所见部分梅毒患者即使经过数个疗程常规驱梅治疗,RPR仍然持续阳性,久久不能转阴。那到底这种持续阳性是有传染性呢没有传染性了呢?临床难以通过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反应(TRUST)等试验的滴度检测判断其传染性。

 

大夫梅毒好治愈吗,很苦恼!

患者年龄:48岁;患者性别:
19
年一月检测出梅毒滴度1:16经过治疗十个月后检测滴度是1:8还具有传染性吗

 

我去医院检查。他告诉我是梅毒

患者年龄:20岁;患者性别:
我去医院检查。他告诉我是梅毒,trust1:2,梅毒螺旋体抗体10.93,现在打完三个星期的针。三次。现在我同房能传染么,或者什么时候可以同房
   这便是2个例子,疑惑治疗了10月之久是否还有传染性的问题?或者对方已经治疗是否没有传染性可以同房的问题?

   这种难以判断就会让梅毒患者及家属处于两难的境地,是继续治疗还是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了呢?

那么关键就是判断是否有传染性了。

目前判断梅毒传染性的传统方法是,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梅毒患者, 具有传染性的可能性极大:

(1)通过病史资料:有婚外性接触史、或同性恋性接触史, 或与已知梅毒患者发生性行为史,这种情况很容易成为梅毒患者而具有传染性;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 自初次感染算起, 一般不超过2年;早期潜伏梅毒, 通常为感染2年以内者。

 (2) 梅毒的临床表现:早期硬下疳,二期梅毒疹等等,这些皮损含有大量的梅毒螺旋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3) 化验检查:①病原体检查 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发现梅毒螺旋体。②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目前检测用的絮状玻片沉淀反应(VDRL)、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反应(TRUST)等试验均为此类试验。定量试验在1 :8 以上, 一般为传染期梅毒;(4)梅毒复发或再感染时,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定量试验可转阳或滴度上升, 此期梅毒可有传染性。

    综合以上4点可以判断某个梅毒患者有传染性。但对已经处于治疗后观察期的梅毒患者,身体也没有梅毒疹,没有任何不适的症状,因为漫长的观察周期,也没有任何症状,判断其是否具有传染性有时就比较困难。

   那传统方法如何判断无传染性呢?

通常情况下还是靠以下几点:(1) 经过驱梅治疗后一些病人的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能在长时间内维持在低滴度水平。若超过2年血清不阴转者, 可能属于“血清固定” ,如无临床症状复发或滴度低于1 :8 , 排除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等一般无传染性;(2)一些早期感染者(<6 周)、特异性试验血清抗体滴度很高的二期梅毒患者(前带现象——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适, 抑制非特异性试验阳性反应的结果)或一期梅毒(硬下疳期),同时测得非梅毒螺旋体抗原滴度试验阴性和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阳性, 常见于血清反应为阴性的, 可不出现阳性反应,判断其无传染性需要谨慎,需要至少一个月或者多次复查观察;(3)感染2年内的梅毒经足量正规治疗后, 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多在6~24个月转阴。一般使血清阴转所需的时间与病程成正比。同一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测定2次,结果滴度上升2个稀释度以上, 如1:2升至1:8以上, 就是滴度上升了。一般再感染者滴度较高, 多在1:8 以上。若复发, 滴度较低,多为1:4~1:8。血清阳转多发生在疗后1年以上。血清阳转、滴度上升提示有传染性。

但上面提到的:漫长的观察周期,也没有任何症状,但多次抽血滴度稳定在某一比值,如1:1~1:16不等,这个时候是否已经没有传染性了呢?如何判断呢?因为滴度一直是恒定的,判断其是否具有传染性就比较困难。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能否再缩短观察的时间,早点判断是否还有传染性呢?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方法来了。

就是利用梅毒IgM抗体检测技术!目前已有多种技术用于这方面的检测。包括:19S-IgM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19S-IgM)、19S-IgM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19S-IgM-TPPA)、梅毒特异性IgM抗体蛋白免疫印迹实验(TP-19M-WB)、梅毒特异性IgM抗体捕捉ELISA试验(IgM-CaP-ELISA),以及在国外广泛应用的梅毒螺旋体抗原酶免疫试验(TP-IgM-EIA)。

那梅毒IgM抗体如何判断某梅毒患者是否有传染性呢?以下几点可以判断。

梅毒IgM(TP-IgM)抗体阳性提示:(1)一般感染2周梅毒IgM抗体即可从血清中检出,是梅毒感染后,机体最早出现的体液免疫应答,所以梅毒IgM抗体是比较早就能够提示感染梅毒了,同时也提醒梅毒传染性的来临。而梅毒IgG抗体一般在IgM抗体产生后2周才能检测出,相对就较迟一些;(2)一般有一期硬下疳皮损3天内就可以检测到IgM抗体,并且只要有活的梅毒螺旋体存在,不断予以抗原刺激,TP-IgM 将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因此,TP-IgM可以看作是梅毒早期感染并活动的一项血清学标志。(3)梅毒IgM抗体结合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进行判断:上面传统的方法提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RPR、USR、TRUST等等检测滴度越高,说明体内梅毒螺旋体复制越活跃,这时作为特异性的检测梅毒螺旋体蛋白的梅毒IgM抗体阳性率也会增加。因此IgM 的检出可以说明梅毒处于感染的活动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4)梅毒IgM的检出可以提示近期感染或再感染,或者复发的情况,以及梅毒螺旋体处于活动复制状态,具有传染性。

梅毒IgM抗体阴性提示:(1)抗梅毒螺旋体IgM抗体虽然是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但是在青霉素规范治疗后一段时间就可消失或绝大多数患者的IgM抗体经过治疗后会消失。一期和二期梅毒经过青霉素治疗后血清IgM抗体很快下降,约6~12个月就无法检测到,也有报道会在治疗后18个月才能消失,说明经过正规治疗梅毒传染性消失比较快;(2)血清固定的患者梅毒IgM 的检出阴性,基本没有传染性,也符合传统观点;(3)抗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在未治疗的晚期梅毒多为阴性,符合传统病期越长传染性越低的观念。

  梅毒IgM抗体是梅毒传染性的指标, 只要有活的梅毒螺旋体存在, TP-IgM就会维持在一定水平, 因此TP-IgM的消失提示体内没有活的梅毒螺旋体存在, 可以推测无传染性,可以继续随访或判愈,TP-IgM在治疗后若不转阴,提示体内可能残存梅毒螺旋体或治疗不彻底,TP-IgM阴转者随访时再转为阳性,表明再次感染梅毒,TP-lgM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消失,可作为判断梅毒疗效的指标。但是该检测需要特定的试剂和仪器,目前还难在临床广泛使用是其缺点。

   不过,梅毒TP-IgM抗体确实可以解决经过治疗的梅毒患者判断是否还有传染性方面比较传统做法提前了,对一些欲怀孕的育龄梅毒妇女,也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做试管婴儿时,对其他再感染或者复发的梅毒患者也是有较大的帮助。为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或其他原因赢得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