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就有妇产科!您知道中医妇科历史渊源吗?

     许多女性在出现妇科疾病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问可以用中医治疗吗?显然是对中医治疗妇科病不是特别了解,今天就由中医女科小郎中给大家介绍一些中医妇科的历史渊源。

 

  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重视妇女的孕产,《周易》最早记载了不孕不育症,《曲礼》提出近亲结婚不利后代,《列女传》记载了最早的胎教。

 

  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目前己知的最早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为妇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记载了妇科历史上第一首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治疔血枯经闭。《内经》总结了女性以七岁为律,从“二七"到“七七”之年,各年龄段生理变化的最早记载。

 

  秦代已有妇产科病案,太仓公淳于意首创诊籍,其中记载了政早的妇产科病案:东汉张仲景 《金匮要略》是现存中医古籍中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其中妇人杂病三篇对现代中医妇科临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创了妇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

 

  晋王叔和撰写的《脉经》首先提出“月经”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论述了胎儿逐月发育及孕妇逐月养胎的情况。

 

  唐代昝殷集唐代以前诸家关于胎产的论述,兼收民间验方,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著成《经效产宝》,本书围绕妊娠、分娩、产后等病症详论证治。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将不孕症概括为“全不产”(原发性不孕)和“断续”(继发性不孕)两大类,还主张节制生育。

 

  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引述了多种医书,分别对胎儿发育状态、妊娠诊断、孕期卫生 、孕妇用药禁忌、妊娠期特有疾病、各种难产、产拥期护理及产后病证,都作了详细的论述,并首先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学术观点,该书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很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完善的妇产科专著,它的流传为促进中国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朱丹溪《格致余论·受胎论》中对妊娠安胎提出“产前当清热养血”,“产前安胎,黄芩、白术为妙药也”,张子和提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的精辟见解,记载了牵引助产的成功案例。

 

  张景岳《景岳全书》体现了中医妇科学在调经、治带、种子、安胎、产后调护以及性养生保康的优势和特色,提出“冲脉为月经之本” 。

 

  万全《广嗣纪要》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生殖器畤形不能婚配生育。

 

  清代傅山《傅青主女科》治疗妇产科病重视培补气血,养肝肾,健脾胃,调理奇经,创制的方剂至今在临床广泛应用。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为我国最早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妇产科教科书,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防治流产的受胎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