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涛:孕酮低就要保胎?说说早孕保胎的 7 大误区
以下文章来源于段涛大夫,作者段涛
1.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是三姑六婆甚至是一些医生首先推荐的保胎做法,最过分的是规定连吃饭、大小便都必须在床上。我曾经有个病人被自己的亲妈逼着在床上躺着保胎大半年,等她来见我的时候小腿的肌肉已经萎缩了,真够狠的。
其实,早就有临床研究证实卧床保胎是没有任何益处的,不要说卧床休息了,就是你把她每天倒挂起来,该流产的还是会流产。
虽然没有任何的证据,但是依然还是有很多人要求孕妇卧床休息保胎,包括一些医生也会和孕妇这么说,这些人应该要额外交税,交智商税,麻烦税务局的同志来收一收。
2. 反复抽血查 hCG 和孕酮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有些医生和患者养成了一个不好的习惯,一怀孕就开始抽血查 hCG 和孕酮,而且是反复的抽血检查。
其实,对于正常的妊娠来讲,根本没有必要去抽血查 hCG 和孕酮。即使是对于保胎病人,也没有必要频繁检查 hCG,虽然检查 hCG 可以帮助判断胚胎的发育情况,但是最终判断胚胎是好是坏,是宫内还是宫外的金标准还是超声检查,做再多的 hCG 检查也没有用。
因此,根据孕酮的水平根本无法判断胚胎的发育情况和预后,「孕酮低」是个伪命题,很多人是白白的抽了很多血,被扣上了沉重的「孕酮低」的帽子,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卧床休息和口服黄体酮,阴道塞黄体酮,屁股上打黄体酮的保胎之路。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专家共识是不推荐检查孕酮水平判断胚胎的发育情况的。
让你抽血检查孕酮水平,说你「孕酮低」,让你用黄体酮保胎是一道可以用来测试妇产科医生水平的考试题,凡是振振有辞让你这么做的医生基本上是不太靠谱的医生,是平时不太读书学习的医生。
3. 动辄就打保胎针吃保胎药
对于很多的保胎患者来讲,好像不吃药不打针就不算是保胎,医生也只好顺水推舟开肌肉注射的黄体酮,口服的黄体酮,阴道塞的黄体酮。
其实,真正有指征用黄体酮的患者并不多,对于那些本身就有问题的胚胎来讲,不管你用不用黄体酮,用哪种黄体酮,用多少剂量的黄体酮,都是没用的,就算你天天敷「黄体酮面膜」(好像现在市场上还没有黄体酮面膜哎,可能我这篇文章出来以后就会有人受启发其开发生产了),天天泡在黄体酮里面也没有用。
具体哪些患者需要用黄体酮保胎,请参阅发表于中华妇产科杂志的「孕激素维持早期妊娠及防治流产的中国专家共识」,我就不再赘述了。
4. 不停地做超声检查
判断胚胎发育情况最可靠的手段是 B 超,可以清楚地看到孕囊的大小,胚芽的大小和心跳,以及卵黄囊的情况。
但是,由于胚胎的生长发育需要时间,在短期内复查 B 超除了要增加麻烦,增加费用,增加担心以外,是没有任何临床意义的。特别是在孕早期的时候,根本没有必要反复检查,原则上是有必要的话 1-2 周复查一次 B 超。
5. 宁愿相信江湖郎中,不愿相信医生
在保胎方面,很多人是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尽管正规大医院的医生很明确地说了该如何做,她还是要不停地找各种人各种医生去咨询,甚至找一些根本没有行医资格的江湖郎中,去吃各种偏方验方的保胎药。
这种做法背后的普遍心理是:我知道可能不一定有用,但是万一有用呢?反正花不了多少钱,反正也没有多大的坏处。因为正规的医生往往会对各种不靠谱的说法和做法说 NO 的,你不给她吃些什么药,打些什么针,她总是觉得不放心。
吃了药,打了针,再不行的话,她自己也好给自己一个交代了,给老公一个交代了,给婆婆一个交代了。
所以,保胎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也是婆婆妈妈的事情,也是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是整个家族的事情。保胎实在承载了它不应该承载的很多事情,承载了很多医疗以外的事情。
6. 一出血就住院保胎
阴道少许出血是孕早期常见的症状,也是先兆流产的症状之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有些孕妇和医生就会很担心,要求住院保胎。住院以后就是卧床休息,吃黄体酮,塞黄体酮,打黄体酮,抽血检查,做 B 超检查。
反正床位空着也是空着,你要求保胎就住进来吧。医院的床位使用率也会上升,也有钱赚,患者也满意,保住了你来送锦旗和表扬信,保不住我们也尽力了,好吧,皆大欢喜。
但是,早就有临床研究指出,先兆流产住院保胎,先兆早产住院保胎和门诊随访治疗是没有差别的,在家和住院治疗以及随访的原则是相同的。
7. 保胎要多吃有营养的食物
你去网上查查看,会有很多所谓保胎不能吃的食物,和所谓的推荐的 10 大保胎食物或和食物混在一起的配方。
这些都是没有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很多都是瞎扯,我都懒得去一个一个的找证据反驳了。保胎时吃的食物很平时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适量、均衡、多样化就可以了。
如有对专家共识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找我索取!
愿每个孕妈妈 美梦成真!
罗建 主治医师 杏仁号:2509169
打开手机微信--关注公众号“企鹅杏仁”---点击下方中间选项“医生推荐”---点击“找医生”---搜索“罗建”即可找到我!
我将耐心为您解答心中所有疑问,资源来自权威数据库“upto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