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血流异常与复发性流产
洪丽华
随着我们医院复发性流产门诊的蓬勃开展,复发性流产这个曾经困扰医生和患者的疑难杂症,终于被我们一点点“揭开神秘面纱”。看着流产多次的患者一个个积极配合治疗,在我们精心的保驾护航下, 顺利度过曾经痛苦万分担惊受怕的早孕期,陆续收获健康的宝宝时,说实话,我们的内心是激动的,更觉得下班后的一切继续学习啃文献讨论也都是值得的。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多而复杂,今天给大家简单讲讲子宫动脉血流灌注异常在RSA中的作用。
【子宫动脉血流的主要功能】
子宫的血流灌注主要功能是调节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种植和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正常的月经周期中,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在黄体期逐渐下降,在胚胎种植期达到最低。在黄体中期,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另一个高峰,雌激素可以使得子宫动脉扩张,血管阻力下降,孕激素可使得子宫平滑肌处于松弛状态,两者共同作用可导致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进一步下降,导致子宫动脉血流灌注增加,为受精、胚胎着床提供适宜的环境。黄体期子宫血流灌注不足,可导致子宫内膜蜕膜化异常,不利于胚胎种植及母胎界面的血管重塑,可能是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原因之一。

【子宫动脉血流的监测指标】
在临床中,我们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监测子宫动脉血流。
血流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血流阻力指数(resistance velocity, RI)、脐血流收缩期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与舒张末期峰值(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S/D比值是用来描述血流波形的重要指标,可反映子宫动脉血流阻力。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与复发性流产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复发性流产的关注不断深入,发现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是复发性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易栓症等其他病因。通过分析,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黄体中期存在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高,早孕期也有发现。目前,对这几项指标无具体统一的标准值,许多患者存在双侧子宫血管舒张期缺如、或单侧舒张期缺如。这部分患者如在孕早期往往会表现为孕酮水平低,hcg翻倍不理想甚至于不翻倍,胚胎发育的大小和停经月份不相符合。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妊娠结局往往是胚胎不发育或出现胎心后又消失等情况。一项研究发现,如果不及时纠正子宫血流阻力异常现象,妊娠丢失率高达75.86%,经对症治疗后,74.68%左右异常血流可降至正常,妊娠丢失率降至16%。我们在临床中也同样发现,在孕前和早孕期积极检查,对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后,结局喜人。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异常的治疗】
近年来发现,低分子肝素、小剂量阿司匹林、孕激素和一氧化氮供体(如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可有效改善子宫动脉血流灌注,也有专家提出,扩血管药物可改善血流阻力,但仍需更多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研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