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国务院下令:公立医院欠款2020年彻底整治!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导   读:

 

国务院明确,未完成清欠中小企业货款,严惩!

 

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进一步部署中小企业还款工作

 

1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要部署进一步做好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要求坚决有力一抓到底。

 

 

 

众所周知,公立医院、政府举办的医院都是事业单位,而大批中小型耗材器械经销商也属于批发行业的中小企业。也就是说,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内容与医疗器械行业息息相关。

 

提起拖欠货款,医疗器械行业的经销商和中小企业不禁要掬一把辛酸泪。在医疗购销领域中,公立医院购买耗材、器械所形成的欠款金额巨大回款周期越长,耗材、器械企业承担的压力就越大,回款不及时,耗材企业承担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严重影响企业后续发展。

 

此前,在河南省7家三级医院的财务收支状况中,就有两家三甲医院被指出存在长期拖欠械企耗材、试剂、设备货款情况,欠款金额高达1.25亿元。更有甚者,个别地区的医院回款周期甚至长达960天。这样高昂的欠款金额和回款周期,对于资金较为薄弱的医械中小企业而言,可以说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此次国务院会议对于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的进一步部署,无疑是给医疗器械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医械经销商和中小企业的“春天”就要来了。

 

一抓到底,2020年底前欠款应清尽清

 

在此次常务会议中,为了确保2020年底前无分歧欠款应清尽清,国务院还确定了清理欠款的具体工作内容。

 

国务院首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剩余的无分歧欠款分类、逐项制定清偿计划,对欠款额度较大的拖欠主体挂牌督办。此外,对零清偿、进度慢的要通报和处罚。对瞒报漏报、恶意拖欠等要加大查处问责力度,情节恶劣的要公开曝光

 

未完成清欠的地方,将对省级、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降低公务出行标准、严控津补贴等限制措施。回款情况和下拨的公款经费直接挂钩,国务院对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的约束惩戒程度可以说是史上最严。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医保局还将出台实施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相关法规。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推行过程结算,加大保函替代施工单位保证金推广力度。

 

(滑动查看图片↓)

 

 

官方频频发声,医械经销商迎来回款曙光

 

据统计,各地各部门近年来一直在扎实推进清欠工作。全国共梳理出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逾期欠款8900多亿元,截至2019年底约75%已得到清偿,超过原定当年清偿一半以上的目标

 

事实上,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已经开始着手治理医院拖欠货款问题。2018年11月,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中就明确提出,国务院将牵头开展清欠行动,建立台账,对欠款“限时清零”

 

前不久的2019年的12月中旬,国家工信部下发的《公开征求对<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应当30天内付款,最长不得超过60日,逾期未付的应当支付1.5倍利息。

 

除此之外,国务院还一直在探索更加高效的货款支付方式。踢出医院,由医保直接支付的方式已经落地。

 

现阶段,随着医保直接支付的不断推行,一定程度上给了医械和耗材企业更多的保障。可想而知,医保成为耗材货款结算的主体后,势必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

 

作为深化医改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清理货款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务院的重视。可预见的是,2020年,医械经销商和小中企业拖欠货款问题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