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光医院又重建,“宿迁医改”又一操盘手落马
来源:医学界智库
作者:李兴鹏
11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江苏省副省长缪瑞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缪瑞林也成为继仇和、葛志健之后,参与“宿迁医改”后落马的第三位官员。
十八年前,仇和主政宿迁,将公立医院、学校全部卖掉,筹集城市发展资金。这场“卖光式”医改让宿迁成为全国的焦点。
十多年后,宿迁举全市之力,出资20多亿元,重新建造了一所2000张床位的大型三甲公立医院。
十数年间,宿迁经历了医院被“卖光”又要重建的过程。而在另一面,操盘“宿迁医改”的部分官员相继落马,背后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据了解,缪瑞林先后担任过宿迁常务副市长、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前后在宿迁工作过近10年,还参与过著名的“宿迁医改”,并在仇和去职后推动了当地公立医院的重建工作。
现年54岁的缪瑞林,系江苏如东人,一直在江苏为官,曾任宿迁市长、市委书记,2013年1月任江苏副省长,跻身副部级。2013年12月,缪瑞林调任南京代市长;今年1月,又被调任江苏省副省长。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网站
据了解,2015年3月落马的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是缪瑞林的“老上级”,两人搭档近两年。
仇和2001年8月至2006年1月任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期间,时任江苏省农业资源开发局局长的缪瑞林于2004年3月调任宿迁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成为仇和的“第一副手”。
仇和2006年1月调任江苏副省长,缪瑞林2006年4月升任宿迁代市长兼市委副书记,2011年4月升任宿迁市委书记。
江苏省宿迁市曾经被称为医改的“急先锋”。当时,宿迁医改的掌舵人,已经落马的仇和担任宿迁市委书记,而与他搭档的,正是此番落马的缪瑞林,当时他担任宿迁代市长。
仇和在任职宿迁市委书记期间,曾大刀阔斧推进改革,包括卖光公立医院,极具争议。医改“宿迁模式”因此被全国所知,而这一切,身为市领导的缪瑞林都全程参与。
“宿迁医改”操盘手纷纷落马
关注医疗改革都知道,在仇和主政下的“宿迁医改”,宿迁124个乡镇公立卫生院和10个县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全都改成了民营。这场医改也被称为“卖光式”医改。值得玩味的是,仇和在任职宿迁市委书记期间,推行医改的“得力干将”也纷纷落马,其中就包括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党委书记葛志健和此番被调查的缪瑞林。
缪瑞林在任时,恰逢时任宿迁市委书记的仇和力推医疗改革,即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办医,从而掀起医院“公转私”的浪潮。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宿迁成为了全国唯一没有公立医院的地级市。直到2016年7月份,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开业,宿迁才有了“第一家”公立医院。而此时,昨晚宿迁医改曾经的操盘手,仇和本人已经于前一年的3月15日被中央纪委调查,黯然落马。
而宿迁重新建立公立医院的决策,正是2011年缪瑞林任市委书记时作出的,经由三任书记贯彻至今。
当时,在江苏宿迁市近日召开的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推进会议上,时任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说:“宿迁将建设一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这意味着,当年把所有公立医院改制成民营医院的宿迁,又有了新思路。
这一决议,在医疗和政界均引起了广泛热议:宿迁医改是在翻烧饼、走回头路吗?为何要重新建设公立医院?
据《人民日报》报道,因无公立医院,多年来,财政资金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均“绕道”宿迁。2009年,国家新医改方案出台,大幅补贴公立医院成为新方向——国家计划三年内向医改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3300亿元,地方财政出资5200亿元。 而这一切红利,都与宿迁无缘。
此时的宿迁,除新建的传染病医院外,无一家纯公立医院,成了被医改资金遗忘的角落。最终,宿迁市坐不住了,不想永远错过政府补贴,就亟需建立一座大型公立医院。
2016年, “卖光”医院十年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开业,让宿迁再一次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以医疗市场化成为改革标杆的宿迁,重新走上公立医院的道路。
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床位规模2000张,耗资20多亿建,全部出自是宿迁市委市政府的投资。除了政府批准了2000多个编制用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招兵买马”,江苏省13家三甲医院还选派了各自优势学科专家团队对该院进行科室管理和技术帮扶。
而这一决策,正是2011年缪瑞林任市委书记时作出的。
“大刀阔斧”的宿迁医改,从几乎全盘“卖光”,到重新建起公立医院,“翻烧饼”式的改革疑惑,随着仇和与缪瑞林的相继落马,浪潮逐渐开始平息。
谁也没有想到,当初主持宿迁医改的两个关键人物,竟然在十多年后双双落马,惨淡收场。
有人认为,作为“医改掌舵人”的卫生系统高官,他们落马后,在任上所推行的医改必然涉及到诸多利益的纠葛,财务、人事和医改政策的推行,都将会收到很大影响;也有人认为,他们主持医改期间所推行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也取得过不少成效,不能“一棍子打死”。
应当看到,即使是阔别“宿迁医改”十年的仇和,其建立社会投资机制、鼓励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思路依然对当前的医疗改革产生着影响。不管医改“操盘手”的结局如何,医疗改革的步伐仍将继续。只是前路慢慢,任重而道远。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