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患者为何能“预测天气”

  

        ——解密患者的疑惑(一)

       我从医二十余载,前几天有个患者问了我一个我感觉很“烧脑”的问题:我的关节炎已很多年了,为什么在“变天”(变天就是天气变化,如:下雨,雷电,寒冷,大风,气温骤降等)前会发病,疼痛和肿胀加重呢?我当时用中医的理论回复这个患者的问题,我是中医院校中医专业毕业,当然解释这个问题运用中医阴阳五行很简单,中医学风湿病在教科书中以“痹症”来讲述,是指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淤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至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为特征,甚至累及脏腑等疾病。中医讲“天人一体”,在风邪,寒邪,湿邪来临之前,理所当然,久病顽疾的患者在大自然气候变化时身体会提前报警,使机体以适应和应对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而先知!其实这个问题早年我没学医我已晓得。母亲早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后致残,父亲患肺气肿,最后累及心脏,晚年以无法控制的心衰和呼衰无奈地离开我们。在二老与多年病魔纠缠中,常听二老说:“又变天呀!”。真准!明明是晴朗的天气,咋么两三天后就变了呢!他们的预言这么准,说的夸大点,比气象局的天气预报还准!今天闲暇之时,我出于好奇心,是否能用现代医学去解释这个迷,我查阅很多资料,甚至万方医学网,以及权威书籍《疾病机制学》,《实用循证医学》等都有一点相同的共识,下面分享给同道和医学爱好者,以促进我们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多元化思维考虑问题,从而构建更全面、更系统、更合理、更符合自然规律,更适合人体健康的维护,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的新的医学知识体系。以克服医学专科过度细划、医学专业过度细化、医学知识的碎片化所致的问题!

 

       现代医学认为,那位关节炎患者,之所以能通过他自身疾病来预测天气,有三种解释:气压学说;过敏学说;电磁和电磁波学说。

      天气变化,如降温、寒冷及风速加大等,是一般人所能看到和感知的,体内生理机制也会对这种变化做出正常的调整。例如,当快要下雨时,气压要降低,湿度则加大,健康人细胞内的液体自行渗出,导致尿量增多,以此适应天气变化。而对于患有关节炎的患者来说,因为存在有病变组织,不能及时随天气变化排出细胞中的液体,致使病变部位的细胞压力比正常周围组织高,就会引起病变部位的胀痛感,这就是关节炎患者能预知天气变化的原因之一,既气压学说。一些个体的瘢痕组织对天气变化会发生过敏反应。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瘢痕体质者,在天气变化时瘢痕会发红发痒;外伤骨折者治愈后,有些人在天气变化时原骨折部位会出现酸痛。同样的道理,一些关节炎或关节外伤的患者,日后也会因天气变化而出现关节疼痛,这就是过敏学说。

        电磁和电磁波学说,天气变化时,大气中带正负电荷的大气分子会出现移动和其它变化。由于不同电荷互相吸引撞击,产生一系列电磁现象和电磁波,可使人体细胞内外存在正负电荷的电位差。正常人对这种电位差能始终保持着平衡,没有其他不适,而关节炎患者由于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就会释放出一些炎性物质,使得神经末梢受压迫而产生酸痛感。虽然气温、气压、湿度等诸多要素变化可引起关节疼痛加重,但这些变化都没有电磁波来得快。所以,往往当地的天气还晴朗,而异常的电磁波已把天气变化的信息传递过来,这就是关节炎患者在天气变化之前就开始出现疼痛的原因!同时这也给某些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适当人工创造适宜的气候环境(对气压,气温上调,湿度下调),对某些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医学经历了经验医学(或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整合医学的过程,既没有否定传统医学,也没有一味偏信和偏爱精准医学,更不是喜新厌旧,而是推陈出新,医学的探索永远没止境。今天我写的文章,仍言未尽,杂乱无章,不过它可以反映一种综合的医学临床思维,需要读者不吝指教。权当它是一块山石,重重地砸入沧海,激起无数涟漪,也许还是巨浪。巨浪有幸腾空之时,山石早已沉入海底,它还是一块山石!

       撰于2021年8月10日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