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儿子在做一件光荣的事!”丨白衣战士抗疫日记

来源:科技日报

   

在没有硝烟的疫情战场上,这群身穿白衣的战士们勇往直前,直面躲在暗处的病毒;在生活中,脱下白衣的他们,是父亲母亲,是丈夫妻子,是儿子女儿,家人也惦记着他们的安危。可他们却说,“我们在一线保护病人,你们在身后保护我们!”

 

2月1日 武汉 阴转晴

感受到武汉人民的热情

 

讲述人: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凌传仁

援助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今天的班是凌晨4点至早上8点。交班后和队友先巡视了一遍隔离病区内的病人。大部分患者睡得比较安稳,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说明患者的不适感有所好转。

 

早上六点半,我们便开始忙碌起来:协助患者翻身、量体温、抽血、输液等。2床是一位40多岁的阿叔,发病11天了,帮他抽血时,他对我说:“今天感觉好多了。”我微笑着回应他:“好好休息,积极配合,一定会很快好起来的!”

 

 

上午快9点时,我才走出隔离病区,饭堂送来的早餐已经冷了。突然很想吃碗热干面,便快步走到饭堂门前。一进门,一位阿姨立马问:是不是来吃早餐的?我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刚下班,来晚了。抱歉!”阿姨连忙说:“没事,我知道你们忙,这锅特意给你们留的。”

 

阿姨热情地回应让我十分感动。边吃边和阿姨聊天,这才知道,这个春节她们也是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干活,为一线医护人员做好伙食保障。

 

来武汉的几天,我们能感受到武汉人民的热情。无论是去小卖部买东西,还是一行人在路上走着,都会有人问:“你们是不是来援助我们的医疗队?”等确定身份后,他们会立马双手合掌,不断地感谢我们。这些举动给我们增添了许多力量,同时也激励着我们要更加做好抗击疫情的工作,为武汉人民早日带来春天的暖阳!

 

回到酒店洗漱完毕,拿起手机,看到妻子发来的信息:父亲昨天与你视频通话后,偷偷走到阳台哭了。来武汉之前,我已打电话告诉父亲,请他不要太担心。他简短回复:“好,你要小心点,注意身体。”这几天,或许看到电视上的报道,父亲了解了武汉目前的形势,他心疼、担心,但又不善言辞,只能一个人默默流泪。

 

平日里,我与父亲聊天不多,也很少说心里话,唯有在这里告诉他——老爸,儿子正在做一件光荣的事!被社会需要,说明儿子没有让您和老妈失望。小时候,你们常常叮嘱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我做到了。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好好保护自己,平安健康归来。

我们在一线保护病人,你们在身后保护我们!

 

讲述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朱恋

支援地点:武汉金银潭医院临时ICU病房

 

昨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朋友圈。我说:“这是我的最后一个苹果了。我在想是今天把它吃了还是吃一半留一半?不要笑话我,水果在我这里真的是非常奢侈的贵重物品。所以,我决定:吸一口香气,再考虑三天!”

 

 

结果,这个朋友圈动态,像是一夜间突然“火”了。家人、朋友、同事、院领导们,都不约而同的表示了关心。所以,真的很不好意思,今天,我们都吃上新鲜水果啦!

 

其实,不仅仅是这次的"苹果",每次大家得知我们在武汉缺少用品的时候,同事和领导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帮我们反馈,而缺少的物资,总以“光速”出现在我们眼前。

 

要知道,在这样一个物流不能通行,全城高度戒严的情况下,大家背后需付出多少精力、走动多少“人脉”,才能在第一时间尽力保障我们的需求,哪怕只是为了我们的一口吃的。

 

我们在疫情一线,但我们真的不用怕,因为我们身后有强大的后盾:家人,同学,朋友,同事领导,他们能为我们无后顾之忧的工作默默付出很多。

 

感恩一直体谅支持我们的家人朋友,感恩一直鼓励关心我们的同事,感恩为了我们的后勤安全保障一直在默默付出的领导,感恩金银潭同事对我们的关照,感恩那些社会爱心人士免费资助的食物,以及免费接送我们上下班的人们。感恩那些身患重症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为我们竖起的大拇指。这些是我们能坚持战斗的勇气。

 

我们在一线保护病人,你们在身后保护我们!

“再难,也不能把困难留给战友”

 

讲述者: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护士李静

援助医院: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的一天是曲折的,因为看着一名患者病情逐步转为危重,但是这时我们不是束手无策,而是积极应对。一个简单的操作比如监测血糖,对于带着两层手套,戴着满是雾气的护目镜的我们来说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而我们没有因为困难而退缩,而是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配合各种抢救。

 

 

组里的医生虽然觉得患者的病情需要转往ICU使用呼吸机治疗,但是大家依然觉得即使要转,也不能把困难留给战友们,一定要把该处理的环节处理好。首要的任务是深静脉置管,而在置管的同时其它抢救也没有停息,导尿、监测血糖、快速补液等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时病人的呼吸也逐渐平稳,我们的前期处理降低了转运风险,希望患者能够尽快转危为安。我们的团队就是这样一个团结、技术过得硬的团队,秦湧主任为了缓解我们的工作压力,总在闲暇之余逗逗乐子。有你们真好,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月31日晚,又一次被武汉人民感动,酒店人员挨个敲门,为我们送来了汤圆,一共六个,是希望大家顺利吧,不喜欢吃汤圆而且这个点吃这么甜的东西,有点罪过,但是不管了,干了这碗盛着满满的爱的汤圆!

“疫情依然严峻,但我们无所畏惧!

 

讲述人: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刘素贞

援助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

 

今天,我作为第二批上海援鄂医疗队护理队员正式进入11楼监护病房。当班时间从20点到24点,包括组长在内共计8人。下班时,我看了看时间,已是2月1日凌晨1点多,因为在重症监护病区,一直有突发的抢救工作在进行。

 

到达医院后,正当我们进入工作电梯时,一位武汉三院的护士问是否是上海来的医疗队?听到肯定的回答后,她红着眼眶说:“谢谢,太感谢你们了!” 并不停叮嘱我们一定要小心,保护好自己。

 

疫情面前真情弥足珍贵。

 

我与组长共同清点了每个人的防护用品,将缺少的物资名称和数量记录下来,并与武汉三院的物资申领部门进行了沟通。其实他们的物资也不多,但还是第一时间满足我们的防护需求。

今晚我们班的领队是欲姐(防护服上写着欲姐),是原来武汉三院ICU的护士长,非常能干,我也尊称她为欲姐,她还有些不好意思。

 

因为大家戴了护目镜,不用多长时间,眼睛就会出现一层雾。有经验的老师说,要把N95的口罩拉紧后就不会或者会少一点雾气,所以我在穿戴的时候特别拉紧了点,果然比其他小伙伴的雾气要少,但脱下口罩后脸上勒痕非常明显,右边脸颊甚至出现了破皮。“这才刚刚5个多小时啊!不知道那些坚持了12小时的战友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有一位51岁的男患者,戴着面罩给氧,有些焦虑不安,每隔5分钟就喊我们一次。我和来自仁济南院的李盼盼尽力安抚他,指导他自主呼吸,很快他的指脉氧就从85%上升到90%以上,并一直维持在91%左右。期间他由于动作太大,一个留置针外渗了,我帮他重新穿刺了一个留置针,说:“打好了,你的手就不要再乱动啦!”他点了点头,对我竖起来大拇指,并且叫出了我的名字(我猜他是看到了我隔离服上面的名字)。他询问我是哪里来的,得知我们从上海来,他说:“你们太了不起了。”李盼盼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笑着说:“我们都来了,你更加要好好加油了!”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