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科医生的戒烟故事,为了女儿的生日愿望

来源:医学界

 

 

邵琨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今年是他从事外科工作的第13个年头,参加工作之后,他就染上了烟瘾,中间经历了戒断又复吸,最近他以成功戒烟者的身份,和“医学界”分享了他的戒烟故事。

 

工作后开始抽烟

 

 

除了曾经的抽烟,邵琨的业余爱好都很健康,他喜欢大海,最热爱的运动是潜水,虽然已经40岁了,但看上去至少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个10岁。

 

 

“我是从工作之后开始吸烟的,在此之前都没有抽烟的习惯,” 邵琨说,“这跟外科医生的职业有一定关系。”

 

邵琨擅长泌尿外科各类手术,尤其是微创腹腔镜手术、肾脏移植手术及术后管理。“外科有个特点,手术不光是在白天做,晚上也要做。尤其我们做器官移植,因为器官获取以后就要尽快进行手术。“

 

外科医生的大脑总是很难得到休息,在手术前,要在大脑中反复排练手术过程,每个步骤、每个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案都要想到,手术中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遇到超长时间的手术更是对医生精力和体力的考验,而手术后,大脑还会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过度的兴奋也会让人容易疲劳。

 

 

但抽完烟之后,马上就放空自己了,然后就可以心情平静地投入到下一台手术中。”  邵琨说。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医生是控烟的三大难点人群之一,在中国,外科男性医生的吸烟率呈上升趋势,接近50%。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赵松曾在接受“大河报”采访时说:“控烟的重点和难点在外科医生,这个群体中吸烟人多,一方面是因为外科中男医生多,另一方面外科医生的压力也要大一些。“

 

 

最初戒烟并非主观意愿

 

 

三年前,邵琨开始决定戒烟,最初戒烟并非出于他的本意。

 

“那时候因为有些胖,知道一直胖下去对身体不好,所以请私教做了一些锻练,教练建议少抽烟,我想,既然这样,那就少抽点。” 邵琨的第一次戒烟就是这样开始的。

 

但戒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和顺利,想继续抽烟的欲望会不停涌出。“可能自己意志比较薄弱,我尝试过不抽,但根本做不到。”

 

 邵琨决定去看戒烟门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戒烟,他开始服用戒烟药物。

 

“这种药很奇怪,它的特点就是你吃了药以后再抽烟,烟就没有任何味道了,突然之间你会觉得抽烟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乐趣。”邵琨说。“我吃了不到一个月药就把烟戒掉了,我还把这个药物推荐给我的家人、同事以及身边吸烟的朋友。有几个朋友告诉我,这个药物效果很好,戒烟一点都不痛苦,他们只用了两周就戒掉了。”  

 

但戒烟真的这么容易吗? 

 

“没错,这个药奇怪的地方就在于,想通过它戒烟真的很容易。但是,复吸也很容易。” 邵琨表示,这种药物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改变抽烟者的神经体验从而减少吸烟者对烟草刺激的依赖感,但戒烟者停药后一旦克制不了抽烟的欲望,复吸也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

 

邵琨那些早期成功戒烟的朋友,后来都复吸了,包括他自己。

 

 

复吸

 

 

令邵琨戒烟后复吸的,同样是工作。

 

“有一段时间处理一个抢救的病人,工作的时间非常长,整个人极度疲劳。据邵琨描述,当时他花了很大时间和精力在这位病人身上,几乎每天守在病人身边,这样的状态大约持续了整整一周,在极度疲劳状态下,他再次复吸了。

 

后来,病人痊愈出院了,他却没有停止抽烟,甚至烟瘾更大了。

 

“复吸状态维持了一年左右,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甚至早上醒来都想抽一支烟。因为我心想,反正可以通过药物随时再戒掉,所以还是想暂时地放松自己,来缓解工作上的疲劳。

 

 

女儿的生日愿望

 

 

邵琨有一个9岁的女儿,她今年的生日愿望是:希望爸爸能够戒烟。这也是她去年的生日愿望。

 

 

这让邵琨深受触动。他说:“我以为小姑娘好不容易盼来一年一次的生日,肯定是想得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知道她希望我戒烟后,我觉得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做爸爸的应该有责任感,就下定决心彻底戒烟。

 

作为一名医生,邵琨能陪伴女儿的时间很少,孩子的妈妈原本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为了照顾女儿选择了转行。“在外科医生中这种情况很普遍,很多家庭都这样。” 邵琨说,“我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她,每次我在家拿着烟出去,她就知道我去抽烟了。”

 

如今,邵琨已经彻底戒断一年多了,也找到了其他缓解压力的方式,他说,“并不是只有通过吸烟才能解决问题,现在只要手术来了,立马又能进入工作状态。

 

邵琨说:“希望女儿明年10岁的生日时,她可以为自己许一个愿望。”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