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痛风石,你可曾见过?

 

1 痛风石

 

皮下痛风石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未获满意控制,体内尿酸池明显扩大,大量单钠尿酸盐(MSU)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其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图1A),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以及鹰嘴(图1B)、跟腱、髌骨滑囊等处。图1C、D为指腹痛风石。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皮肤表面菲薄(图1D),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皮下痛风石常与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并存。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继发退行性改变等。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功能障碍。

 

2 痛风影像表现

 

A)超声双轨征,左图为股骨关节软骨纵向超声图像;右图为股骨关节软骨横向超声图像。图示无回声的软骨表面覆盖高回声的条带——MSU晶体在关节软骨表面沉积,其特异性95%100%,敏感性21%92%

 

B)双能CT左图为尿酸盐沉积于第1和第5跖趾关节;右图为尿酸盐沉积于跟腱处。

 

C)骨侵蚀,1跖趾关节X线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