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脑婴儿”出生在国内,发生了什么事?

来源:医学界

作者:曾少鹏医生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约1年前,美国有一个无脑婴儿出生了,但出生就只有半个大脑。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C主任跟我说,其实,大概是10年前,她在儿科急诊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个无脑婴儿。当时这位医生又遭遇了什么?


   2015年10月左右,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个热搜话题,#无脑婴儿#,又或“美国无脑婴儿”,说的是约1年前,在美国有一个宝宝出生了,很遗憾,出生就只有半个大脑,而且大部分头骨缺失,一般来说,这类婴儿只能存活几天,但这个宝宝坚强地活到现在,已经1年余了。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C主任跟我说,其实,大概是10年前,她在儿科急诊的时候,也遇到过一个无脑婴儿,只是,当时限于条件因素,无法留下影像学资料,也限于社会因素,未能追踪了解该宝宝的后续情况。


  而从10年前的无脑宝宝的诊疗过程中,就已经让我深深感受到儿科医生的不容易。


  C主任说,10年前的一个后半夜,大概3点左右的时间,突然有慌忙的脚步声从急诊大门口跑进来,一群家属,抓着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从胸口标识看起来,应该是下面基层医院的医生,另外一个女家属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孩子,匆匆忙忙地来到了急诊儿科就诊台。那位基层医院的医生,让我们姑且称她为小A医生吧,从现场气氛中可以感受到家属的愤怒,以及小A医生的惊恐。


  C主任给孩子做了体格检查,惊然发现,宝宝居然少了一半以上的头骨,大部分的脑组织也缺如,一团颅内组织就这么暴露在空气中,而宝宝生命体征尚且平稳,这种情况c主任也是第一次遇见过。



  只见家属骂骂咧咧,说是基层医院医生草菅人命,毫无医德,把好好一个足月出生的孩子,硬生生扯掉了头颅骨,导致现在宝宝的这个情况,说一定要小A医生负责任,要血债血偿。小A医生跟c主任解释说,她是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兼负产科及新生儿科的工作,当晚是她值夜班,产妇因胎龄37+周,阴道流血1小时到医院就诊,患儿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母体子宫胎盘娩出后,没看到任何骨头样的物质,应该是先天性的,但是家属怎么说都不信任,就把孩子跟小A医生一起带到上级医院来了。


  C主任毕竟是见过场面的人,hold得住。她给宝宝做完检查后,包裹好,然后跟家属详细解释了宝宝的情况:患儿确实是先天性大脑、颅骨缺如的。如果是扯断的,一来,母体子宫胎盘娩出时应该带有骨头,二来,宝宝头颅应该有明显骨折、鲜血流出或结痂的痕迹,但这个宝宝这两方面都没有,头颅看起来是没有受过任何损伤的,无脑发育应该是先天性的。


  毕竟到了上级医院,并且经过了c主任的一番详细解释,家属最终才理解,并表示放弃治疗,携带患儿离开了急诊办公室。


  C主任说,10年后重新在网络上看到这么一个病例,总让她回想起10年前那个半夜里,一群家属拉扯着一个基层医生到急诊室的场景,不知道当年的那个小A医生在经历过那么一个惊心动魄的夜班后,还有没有勇气继续当医生,但我想,那一个夜班,足以让任何一个当班的医护人员心惊胆战。


  文章的最后,简单介绍一些关于“无脑婴儿”和避免产生“无脑婴儿”的内容,但愿能帮到更多的人。


  无脑儿的定义:无脑儿是神经管畸形的一种。无脑畸形:为大脑完全缺失,且头皮、颅盖骨也缺失,仅有基底核等由纤维结缔组织覆盖,出生后婴儿一般无法长期生存。


  无脑畸形产生的原因,具体病因未明确,但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遗传病是一种能够遗传给子孙后代的疾病,是由于人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对人有害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而造成的疾病,最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症和18三体综合症。2、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药物因素等。生物因素:比如母亲在孕期受到某些病原体感染时(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这些病原体能通过胎盘绒毛屏障或子宫颈上行感染胎儿,主要有TORCH病原群,(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此外还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等)。化学因素:农药如敌敌胃、敌百虫,有机氯,有机汞,以及铅、镉、锰、铝等重金属和氯乙烯,氯丁乙烯,丙烯晴等高分子化合物等。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存在的气象条件,辐射噪声和振动等。引起致畸的主要是辐射,如X射线、各种其它射线。辐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而导致胎儿发生畸形。药物因素:大多数抗肿瘤药有毒性,胚胎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比成熟分化的细胞敏感,因此,这类药物大多在较低剂量时就对胚胎产生较大的损害。抗菌素类如链霉素、卡那霉素以及大部分抗结核药,激素类和活疫苗等在孕早期即致畸敏感期使用均有致畸危险。其它如烟、酒,大量饮酒后胎儿发生畸形的危险很大,其特征为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多发性小样畸形等,吸烟可引起流产、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新生儿低体重等。


  无脑畸形的预防:定期做好产检;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包括射线、药物及生活中的工业化有毒物品,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叶酸。


  由C主任给我聊起的这一则10年前的无脑婴儿的就诊经过,到今年10月份这一则美国无脑婴儿的病例,让我感慨在国内基层医院行医的不容易,有时候遇到一些罕见病,跟家属沟通解释又不一定能听得进去,在如今国内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个大难题。


  但愿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医疗环境的改善,类似的无脑畸形能够尽量减少再发生,而如果确实出现,也但愿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能够给这类患儿提供更好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