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周报丨谁给他们的勇气,污蔑张文宏崇洋媚外?
跟杏仁哥一起换个姿势看新闻
转眼五一都快到了,天气也渐渐热起来了。
每年到这春夏之交,就到了柳树发情的时候,柳絮也随之而来。
而柳絮的可怕,想必体会过的朋友都懂。
4月15日,河北邯郸的索某因为嫌柳絮太多太烦人,拿打火机点燃了柳絮,火苗窜入车底引发爆炸,两辆汽车被炸毁,多栋居民楼被波及。
目前索某因放火罪被警方带走...
柳树的种子含有大量油脂,遇到明火会引起烘燃且蔓延速度极快!
所以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汲取知识。
可是,就在当今的互联网上,就总有那么一撮人,没能力独立思考,却喜欢去鄙视那些依靠科学知识试图和他们讲道理的人。
4月15日,张文宏医生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学生必须要吃早餐,原话是这么说的:
“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长得胖,长得瘦,喜欢不喜欢吃东西,这段时间他的饮食结构,你要超级重视。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
张医生说这么多没人记住,光记住了最后那句“早上不许喝粥”。
一段专业科普,愣是被人曲解成了“崇洋媚外”。
长身体的孩子要注重营养及时补充蛋白质有问题吗?
最近网上的人都怎么了,这都有人能杠的起来?
历史证明,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就会加大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科技实力竟争恰恰是科技人才力量的竞争。
科学饮食习惯是有利于大脑智力提高了,张文宏从营养学领域,建议孩子早餐内容是为了孩子成为有才能的人。
改革开放,也将近半个世纪,还有如此心态的,还有这井底之蛙,也是奇迹了。
糟心的事情,不止在咱们中国发生,最近一段时间,日本真的不妙。
截止目前,日本感染者总数累计已突破1万人大关。
东京都已确诊2975例新冠肺炎病例,是日本确诊人数最多的地区,且半数以上新确诊人员无法确认感染路径。
由于医院床位紧张,从17日起,东京都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将不再被收治住院,而是直接入住政府提供的酒店进行隔离。
为了遏制疫情扩散,日本政府一方面呼吁民众尽量避免非紧急不必要的外出,另一方面呼吁企业远程办公、学习。
不过,在看过了他们学生的远程学习方式后,杏仁哥有点蒙圈...
面对此情此景,日本首相也坐不住了——
据日本放送协会17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表示,将向每位国民发放10万日元(约合6600元),需要通过网络和邮寄方式申请。
发钱的不止是日本一国,最近美国也给受疫情影响生活困难的民众发钱。
不过,貌似他们有些过于“大方”了...
昨天,美国印第安纳州一名男子在查看自己的银行账户时,突然发现联邦政府存入了800万美元(5639万人民币)到他的卡里。
而他本应只会获得1700美元(1.1万人民币)的经济刺激计划款项。
但这位老美没有对自己突然获得巨款而感到兴奋,反而忐忑地去银行咨询,而他刚提出咨询,钱就瞬间没了,都还没捂热,就没了!
不得不感叹一句,人生大起大落,真的是太刺激了...
除了政府在补贴穷苦的民众外,很多“民间组织”也自发的开始为穷人们提供帮助。
最近各国发钱的消息挺多的,所以杏仁哥发现大家都有些眼红了。
其实吧,咱们国家虽然没发钱,但咱们做的也很不错啊,给重症患者免费治疗,每人平均就得十多万的开销;还有免费消费券;轻症病人也是免费治疗,检测也是免费;还给支援湖北的医护发了补助(医生大大,这些补助到位了吗?);这些七七八八的算起来,绝对不比外国发的少,而且这些钱也都花在实实在在的刀刃上了!
发钱是国家面对紧急情况所采取的措施之一,让人觉得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但今年的问题好像用钱不能立马解决吧……
同样是送温暖,西班牙那边有位女士为当地医护人员打气的方式,就有点太“硬核”了...
前两天,西班牙有一名女子,不但违反禁足令上街,还把全身衣服脱光站在警车上,他的动作好像是要为奋战在一线正在上班的医护人员鼓掌打气。
最后,她被警员制服并且带离现场。
事后,当地政府则表示这样的行为对控制疫情没有任何的帮助。
由于现场图片过于劲爆,杏仁哥在仔细确认这则新闻的现场照片后,发现......
这女的没戴口罩!
特别是在西班牙这种疫情防控重点区域,不戴口罩出门的,这的比裸奔还可怕!
其实吧,这姑娘出发点是挺好的,但愿她这份的初心,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能GET到吧。
所以如果你是真心为医生们好,还是乖乖带上口罩,待在家里给他们省点心吧!
实在要出门,防护措施一定要做到位——
特别要注意的事,别有事没事乱跑乱窜的,最近输入型病例越来越多,杏仁哥我都有点担心了。
昨天,黑龙江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下发通知,有奖征集边境地区非法入境线索:对非法越境犯罪线索一经查实,奖励举报人3000元,如边民自行抓获并交由有关部门处置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
一个人5000,如果杏仁哥我找到几辆大巴...
感觉买房首付有望了!
不好意思,那位医生大大能告诉我最快的一班飞黑龙江的机票时间的?
我打算明天开始就穿好防护服拿着小板凳,去边界线蹲着了!
总之,黑龙江的疫情防控形势很严峻,还请在那边的医生大大们注意保护自己!
也希望在那边的普通民众好好配合医生大大们的工作,别再像哈尔滨市的这帮聚集型病例一样,让咱们医生大大操碎了心了!
4月9日,54岁的郭某明成为哈尔滨市47天“无新增”之后再次出现的本土病例。
同日,与郭某明密切接触的女朋友王某苓、王某苓女儿曹某、曹某男朋友李某均确诊为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哈尔滨市疾控中心与公安侦查机关联手调查,王某苓的女儿曹某可能接触境外进入哈尔滨人员所污染的环境致病,进而导致家庭成员集聚感染。
而这几个人的关系网,某些关系仿佛只可意会…
更可气的是,因为韩某、曹某的传播作为传播源感染了咱们一批医护,造成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要知道,倒下一个医护人员需要更多的医护力量去救治的,对临床力量的心理打击更大!
现在看似疫情已经结束,实则危机四伏,绝不能掉以轻心。
别让黑龙江医生们辛辛苦苦几个月的防疫工作,一夜回到解放前。
总之这种故意隐瞒不报的,害人害己,必须依法严惩!
白服、手术刀具、福尔马林刺鼻的气味以及躺在工作台上的那具尸体,构成了医生大大们对解剖的初步印象。
那么在早期人们是如何将解剖的每一个结构都一一记录下来的呢?
在解剖学发展的开端人们还没有足够的技术来完全复刻下来他们看到的身体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他们用绘画的方式,将身体的真相一点点呈现。
其中,达芬奇的维特鲁维则是其中最为出名的代表作品。
而在我国,早在1247年宋代法医学家宋慈与所著《洗冤集录》中,就已有了关于解剖的记载,其中绘制了精美的检骨图像,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一书,绘制了25幅人体脏腑图。
回顾这些历史,有趣的是最为肆意奔放的表达手法配上真实严谨的自然科学,所产生的美感如此理性使得生命在纸上活跃起来。
古往今来,医者对于生命的探索与追寻从来都没有停止!
好啦,今天的杏仁周报又要和各位说拜拜了!
下周,还是老时间老地点,杏仁哥与你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