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式、深蹲不是人人都能做!复健师教你3个简单动作练肌肉
棒式、深蹲不是人人都能做!复健师教你3个简单动作练肌肉
魏正宗 医师
台湾台中中山医学大学医学研究所教授
台湾台中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过敏免疫风湿科主任, 中药临床试验中心主任
James Cheng-Chung Wei, MD, PhD.
Professor, Institute of Medicine
Chief, Division of Allergy, Immunology and Rheumatology
Director,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Trial Center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Taichung, Taiwan.
🔎人体的肌肉,可分为心肌、平滑肌、骨骼肌三种。心肌主要是在心脏,平滑肌则是分布在内脏,这两种是「不随意肌」,无法经由意识去控制心跳及肠胃蠕动。
💪只有经肌腱连接到骨骼两端的骨骼肌,是属于「随意肌」,可以经由骨骼肌的收缩,产生动作。所谓的肌肉锻炼或运动训练,就是指骨骼肌的训练。
即使体重维持不变,骨骼肌从三十岁起,也会逐渐减少,四十岁后,每十年会平均自然减少八%的肌肉质量,导致肌肉量越来越少,体脂肪率越来越高,身型看起来比较臃肿。
一旦肌肉流失过多,肌肉力量不足,不但会让骨骼、关节的负担增加,使得腰背容易酸痛,也会让位于肌肉内的能量工厂粒线体,以及可提供身体能量的肝糖,数量都会减少,让人容易感觉疲累不堪。
及早做适度的肌肉锻炼,对减缓肌肉流失,相当重要;但若是久未运动的中年人,可能或多或少有些关节磨损,在做现在坊间非常流行、宣称可练出人鱼线的棒式( plank)或是健美臀腿的深蹲(squat)等健身运动时,若不留意动作要诀,反而有可能发生折腰伤膝的运动伤害。
该如何正确提升肌肉的质量?运动前后,怎么吃比较恰当?
棒式:练人鱼线
由简入繁,才不会伤到腰
「趴下,手肘弯成九十度,脚趾着地,收紧腹部、臀部,把身体整个撑起来,注意头部、肩膀、背部、臀部要连成一直线。」
这是目前健身房、瑜伽教室相当热门的棒式运动,又称平板式,常被塑造成锻炼人鱼线、马甲线的绝佳基本训练。
而把手部平举,上半身挺直、挺胸、收小腹,脚张开与肩同宽,重心放在脚跟,臀部往后的深蹲,则被封为雕塑完美翘臀的最强重量训练动作,但真是这样吗?
对于久久没运动的人来说,棒式的目的,主要是训练腹部的核心肌群,提供人体脊椎的稳定度,减轻下背的压力,让四肢活动更有效率;对于塑造人鱼线、马甲线的表浅肌肉群,也有帮助。
但因为腰部是有曲度的,若核心肌群虚弱无力,无法提供有效的支撑力及稳定度,又勉强做棒式时,反而容易折腰而让腰部受伤。如果是颈部、肩关节、肘关节疼痛的患者,也不适合做。
依复健的原则,建议先诱发核心肌群做简易的棒式,再逐渐循序渐进到静态棒式,甚至,进阶的动态棒式,让四肢的力量传递更有效能,对站立、走路、跑步等功能性动作有助益;另外,像是因肌肉力量不足而引起的走路较喘、上下楼梯很吃力,可随着肌肉量的增加,自然有改善。
深蹲:瘦臀部
前期可扶椅背,防止跌倒
而深蹲,并不是直接弯曲膝关节做深蹲,同样需要腹部的核心肌群微微收缩,由骨盆腔的髋关节开始启动,搭配臀大肌、股四头肌的收缩来带动膝关节的自然弯曲。
对于比较少运动的人来说,若使用到不正确的动作模式,膝关节承受压力很大,有可能加重关节的磨损、肌肉拉伤,久而久之膝盖的慢性酸痛问题也会逐渐浮现出来,这就是错误的代偿性动作。
所谓代偿性动作,是指当肢体柔软度不够或肌力不平衡时,以其他部分的肢体动作来取代原有的动作。
当锻炼肌力,产生错误的代偿性动作时,不但无法达到原有的运动训练目标,又可能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必须小心。
对久坐办公室的静态工作上班族来说,深蹲的确可以有效训练臀部的臀大肌,以及大腿的股四头肌,对下肢肌肉训练很有帮助,但刚开始有可能因肌肉力量不够、动作不正确、重心不稳而受伤,建议靠墙或是扶椅背来做,会比较安全;且宜量力而为,不必为了追求动作的持久度,冒着让肌肉拉伤的危险。
任何肌肉锻炼的首要条件是「能力所及」,久久不曾运动或曾有骨骼、肌肉不适的人,建议要找有运动训练专长的复健科医师、物理治疗师、运动防护员,先做个人动作测试的精细评估,来了解关节活动角度、肌肉力量与稳定度。
运动前后,注意饮食
前一小时吃面包,后喝豆浆
举例来说,颈部会做低头、后仰、旋转;肩膀会做前屈、后伸、内旋、外旋等等动作,看看有没有角度受限或疼痛;下肢会做单脚站立、深蹲来看肢体动作及肌肉的平衡,再安排适合个人的训练动作及计画。
而在做肌肉训练前一小时,建议可吃些碳水化合物且低脂、容易消化的糖类食物,如杂粮面包、饭团或香蕉,来补充运动时会消耗的肝糖。
运动后,再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无糖豆浆,帮助修护运动后肌肉的微小撕裂伤。但不建议吃大量高蛋白质食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同时,过多蛋白质,也会转换成脂肪,加重体脂肪的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