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如何才能更快恢复?
来源:消化饼科普
有的患者,会在腹部手术后,一直躺在床上,甚至都不坐起来,因担心伤口裂开、疼痛而拒绝早期离床活动,而自认为这样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国外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手术后的病人需要长期卧床休养,胃肠道手术以后必须等待病人有肛门排气之后才能进食,术后的病人必须留置胃肠引流管,似乎过早活动对病人不利,会影响病人恢复,过早进食会造成肠道吻合口瘘。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来看看世界领先的Mayo Clinic结直肠外科是怎样的:病人术后4小时即可进流质,直至恢复正常饮食,手术当日鼓励病人离床2小时,大约3-4天就可以出院了。
这番景象国内大多数医院还无法做到,是美国人的体格更加强壮?还是美国医生们采取了更为先进的技术?
其实他们的手术方式同中国没有大的差别,我国腹腔镜手术也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例,为何国外能做到如此短时间的出院,这得益于加速康复外科的有效实施。
加速康复外科有哪些不同?
以结肠手术为例,传统术前准备,需要禁食、插胃管、术后前2天基本被各种管道束缚住,起床活动都基本不用想。
因此很多胃肠术后的患者家属会跟护士说,我爸爸都4天没吃过东西了,现在很想吃,护士则会告诉家属,医嘱上显示您的父亲目前还不能吃东西。
传统的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要等到肛门排气(放屁)后才开始给患者喝水,通常要等到术后第3—5天,以后逐步过渡到进食汤水、稀粥、面条等饮食。
因此传统手术患者,除了手术前要忍受饥饿之苦外,手术后不但要忍受手术切口疼痛之苦,全身留置各种管子的不适,还至少要忍受3—5天饥饿之苦。
而随着理念的更新,以及实践的证明,“加速康复”的理念是切实可行的。
结肠手术后6小时,待患者清醒后,患者就可以开始喝少量温水。
术后第1天患者可以开始喝肠内营养粉溶液,每次喝50毫升,每2小时1次。术后第2天进一步增加口服肠内营养粉溶液的量,
术后第3天开始喝粥,
术后第4天开始吃面条,同时停止静脉补液。
加速康复是一种先进的理念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措施包括: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不常规应用鼻胃管减压、术中保温、早期进食、微创手术、充分镇痛、术后早期下地活动等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加快了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病死率及缩短住院时间,病人术后康复速度增快,自己负担的医疗费用也明显降低。
传统的观点认为手术后的应激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认为病人术后必须卧床休息,不能早期进食。但随着麻醉技术的进步和代谢支持治疗技术的发展,以上观点受到了挑战。
现代观点认为,手术是一次有计划精确可控的创伤,术后病人处于分解代谢状态,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病人,病人的术后恢复将明显延缓。因此出现了术后加速康复路径,加速康复外科是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处理的一种全新理念。
做完手术想早点回家,请动起来
加速康复外科的实施需要团队合作,最终目的是帮助病人迅速从手术中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理念,也是一个趋势,但在我国目前要广泛开展的阻力还比较大,不仅需要多学科合作,还需要患者理念的转变。
需要转变的观念一:“元气”恢复了才能下地活动
很多患者或家属认为,刚做完手术,“元气”未恢复,不能随便乱动,也不愿意下地活动,其实这种观念也落后了。
首先“元气未恢复”这一说法本身就不太科学,患者术后不愿意或不能下地活动通常是因为:麻醉未完全苏醒、术后伤口疼痛、身上管道太多不方便、饥饿乏力等
加速康复外科就是针对这些不利于患者术后活动、恢复的因素,谨慎而有依据地改进,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术前术后促进康复的方案。
如果医生评估后认为患者应该或可以起来活动时,就要鼓励和协助患者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起来活动,而不是躺在床上。
起来活动有利于肠道蠕动和膀胧收缩功能的恢复,从而减少腹胀和尿储留的发生,胃肠道蠕动恢复后患者能更早开始经口进食,更短时间康复出院。
尽早下床活动的好处还有很多,比如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因静脉血流缓慢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相反术后卧床会增加肺炎、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下床活动后能够明显增强术后患者康复的信心,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需要转变的观念二:疼是正常的,忍着就好
很多患者认为:手术后疼痛很正常,尤其是胃肠道的这种“开刀”手术,因此,总是在术后强忍着痛苦,有些患者疼痛得非常厉害,疼痛难忍,无法入睡,甚至大汗淋漓,痛不欲生。
加速康复外科早已意识到,疼痛控制是促进术后恢复的关键,如果疼痛控制好,患者也更愿意起来活动,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因此如果有疼痛因向医生反馈,查找疼痛原因使用药物止痛。
加速康复外科最终是为了促进患者恢复,这种理念应该被更多人知道,从而让更多的患者得到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