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残砖家——中药发展的绊脚石
来源:药评中心
导读:近年来,国内外中药安全性事件时有发生,最直接的原因是使用者对中药的安全性认识不足,最根本的原因是药厂对自己药品毒性的研究不足,临床用药缺少参考依据。令人遗憾的是,每次中药安全性事件发生之后,总会有脑残的专家站出来打圆场,以致于有关中药安全性研究进展缓慢,不少的患者仍然抱着“中药安全无毒”的错误观点。
一、“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
1.事件回放
草乌,云南白药“保密处方”的成分之一;附子,华润三九集团生产的治疗偏头疼中药“正天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可能对心脏和神经系统有毒性;槟榔,汉森制药拳头产品“四磨汤”的重要成分,被曝出为致癌物……
2.砖家理论
某中医药大学教授XXX解释称:“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统计显示,西药不良反应率占81.6%,中药占17.1%。从数据来看,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
注1: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量达到120余万份。按照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西药)占81.6%、中药占17.1%、生物制品占1.3%。也就是说,在120余万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化学药有97余万份(占81.6%)、中药有20余万份(占17.1%),根本与化学药和中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关。
注2:目前临床西药的处方量约为中药处方量的4~5倍。假如不存在漏报、报告不规范、缺乏细节信息等情况,按照处方量加权计算,西药与中药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当(81.6%÷17.1%=4.77)。
3.遗留后患
纵观现版中药说明书,大部分中成药的禁忌“尚不明确”,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并且,把发生药物不良相互作用的风险推卸的一干二净:“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二、“中药配伍中,很多情况下是具有减毒增效作用”
1.事件回放
2013年5月:先是香港卫生署发布公告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水银(汞)含量超标,接着又被爆出,同仁堂旗下另外两款产品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分别是17.3%及0.72%,前者超国内标准,后者也远超香港标准。
2.砖家理论
对于公众质疑为何朱砂有毒仍能入药,某项目首席科学家XXX解释称:单独服用硫化汞与在配方中应用朱砂不能等同对待,中药配伍中,很多情况下是具有减毒增效作用的。例如附子单用毒性大,但是与生姜、甘草同煎后服用,毒副作用会减低,朱砂用药也是同理。
注1:朱砂主要成份为硫化汞,有无镇静催眠作用,认识不甚一致;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汞进入体内后,主要分布在肝肾,可引起肝肾损害,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注2:牛黄千金散中含有全蝎、胆南星、朱砂、黄连、冰片等九味中药材,小儿至宝丸中含全蝎、胆南星、雄黄、朱砂、制白附子、陈皮、冰片等25味中药材。两种药物中的其它药材,是增加朱砂中汞的吸收,还是减少朱砂中汞的吸收,目前仍是个谜。
注3:冰片为常用中药材,“独行则势弱,佐使则有功。”现代研究也证明,冰片不仅可促进其它药物的透皮吸收,而且可促进血脑屏障开放,使脑中的药物浓度增加。
3.遗留后患
牛黄千金散和小儿至宝丸是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在两种中药的含量测定项中,牛黄千金散仅测定小檗碱含量,小儿至宝丸仅测定橙皮苷的含量,没有要求测定药物中汞的含量。
中药和西药一样,作为药品必然存在不良反应。把中药当作天然的无毒药物,这是长期以来在公众中间存在的极大误解。中医药亟须加强毒性基础研究,以降低给患者带来的损失。
版权声明:所有转载文章主要目的在于让更为丰富的观点惠及广大医生朋友,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希望被转载的个人或媒体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