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轮番轰炸“回扣门”:将给医疗界带来三大冲击!

 

导读:央视的轮番轰炸对于广大医生来说,会有什么重大影响呢?《看医界》为您带来独家分析。

作者:疾风

来源:“看医界”微信号

 

诞节的前一天,央视突然向医院回扣开枪,在针孔相机面前,长期存在的行业灰色地带赤裸裸地暴露无遗,医疗界颜面扫地。

 

12月24日,央视记者调查:高回扣下的高药价

 

 

12月25日,央视《焦点访谈》再次谈及耗材回扣(时长14:40)

 

 

业内人士分析,央视年底的这一系列动作,很可能将是配合着新一轮的国家打击药品耗材回扣,严管诊疗行为的风暴,挤压药品耗材水分的改革将铺向全国。

 

那么,如此一来,对于广大医生来说,会有哪些重大影响呢?《看医界》为您带来独家分析。

 

医生职业形象严重受损

 

报道播出后,医疗界人士可谓愤怒有加,包括一些大医生在内,直斥央视报道浮于表面,药价虚高不能仅仅把罪责扣到医院医生头上,并担心如此报道会加剧医院、医生的负面形象,加剧医患矛盾。

 

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央视虽然报道的是上海、湖南几家大型公立医院,但以药养医的现象,回扣现象仅仅是在这两地吗?报道给人的感觉直指的是整个医疗行业普遍存在回扣现象。这样的报道暗示让社会怎么看待医疗界,怎么看待医生?

 

可以说,医疗界长期希望精心维护的行业形象,被央视“炒冷饭”的报道毁坏殆尽。

 

而且只要医生一天拿不上阳光的高收入,需要依靠回扣等灰色收入来保持职业吸引力,医生职业的形象就等于头上悬着一把利剑,随时可能掉下来。

 

严查风暴即将来袭!

 

据悉,上海和湖南卫生部门在央视报道后,很快做出回应,称将严肃查处涉及的医院和个人,甚至湖南已经对一名当事医生做出停职处理,上海卫计委宣布三名涉事医生停止接受调查。

 

国家卫计委也深夜发出回应,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将继续加强行风建设,深入治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全面落实“九不准”。

 

也就是说,事情虽然出在上海和湖南,但严查风暴将扑向全国,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会有不少医院、医生作为反面典型,被查处。

 

改革倒逼医生自由执业!

 

2016年,国家层面打出一系列促进医生自由执业组合拳,在职医生有望可以开办医疗机构,甚至没有医疗机构许可证也不算非法行医,多地试点医师区域注册,更是放开了医学影像、病理诊断、检验中心、血透中心等为独立医疗机构……

 

但如果医生在公立医疗体制内,通过灰色医药利益链,就可以拿到高收入,谁还愿意离开体制呢?

 

毫无疑问,接下来的改革趋势,将是去除包括“明扣”和“暗扣”在内的一系列药品、耗材利益输送;医务性服务价格将得到提高,医生阳光收入将得到提高。

 

但也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大面积提高了医生阳光收入,和之前有灰色收入相比,也不会有太大吸引力。

 

以福建三明为例,据了解,医生的阳光收入较改革前普遍有较大幅度提高,但问及和改革前的总收入相比的变化,不少医生的回答是差不多,或者有所减少。

 

也就是说,真正实现药品“零价差”后,按照国际惯例,在公立医院不可能普遍比离开体制自由执业拿的多。

 

以香港为例,公立医院医生薪酬是参照私立医院薪酬来制定的,大约为私立医院医生的70%-80%,一些开办高端私立诊所的医生更是收入惊人。

 

一方面逐步放开医疗市场,一方面撕开药品回扣利益链,严打药品回扣,令公立医院医生名誉受损,业内人士认为,很明显是要倒逼一大批医生离开体制自由执业。

 

想远离回扣的污名,想受到患者的普遍尊重,还想拿超高收入,可能公立医院暂时还很难满足,未来一段时间也不太可能。

 

道路只有一条,凭本事,到市场上找回本属于和医生劳动价值相匹配的高收入。

 

据《看医界》获悉,目前已经有两拨医生思想开始松动,甚至身体力行起来,一波就是医疗界的大医生,开始组建医生集团等探索,另一波就是75后、80后的年轻医生,获得主治医职称后,果断和体制拜拜,寻求阳光、体面、受尊重的执业状态。

 

相信随着改革的推进,会有越来越的医生走出体制,寻求自由执业,不在体制内“躺枪”。

央视报道医院回扣,湖南一名涉事医生被停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