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开诊所真是不容易!
来源:新浪微博
作者:王明涛
看了国内医生从顶级医院辞职自己开业几年后的感受,觉得国内开业真是不易。
以前说过,国内聪明人很多、好医生很多,缺的就是一个优良的行医环境。
所谓“好医生”,其实也就是从医学院毕业后,在住院医、专科医的训练中比别人悟性高、韧劲足、善于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那种医生。
所谓“优良的行医环境”,也无非就是没有太多的婆婆、没有”被管”的小媳妇儿的感觉、可以专注于医生的工作,没人来折腾你。
美国,就是如此。
医生开业,相比国内简直是天壤之别。政府与医生的关系,就如美国婆婆与儿媳的关系,仅若隐若现的关系。
如,之前,我先有新泽西执照、后纽约执照,再伊里诺执照。各州的执照互不通用,得分别申请。现在网上应该有,从前电话请州执照管理单位寄申请材料,注意不是卫生局。三个州申请过程中从未亲自去过。填写完毕,加上各种证书,寄了完事。收到执照,就完了。
医生开业地址,自己选了就是了。什么水、电、消防、卫生等与我无关,是物业房东的事,早在房子建造完成时一次通过。
我,事先就看位置与医院的距离、有无无障碍出入?便于轮椅等出入。我是小城医院从纽约招来的。我提要求,他们负责一切开业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设备、办公室用具、家俱一应具全。就如美国人买房搬入住一样,与中国毛坯房还要装修不同。因此,开业没有这方面的成本。
小城15年,我就是看病,心无旁骛,根本没去过任何庙、烧过任何香、见过任何“婆婆”来横挑鼻子竖挑眼。
要说管理上学了什么?那就是billing、成本控制与税务这些。
用人,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用漂亮能干的前台,使病人第一印象深刻。
用精明懂行的billing,使你的辛苦不会打水漂。
最关键当然还是自己能解决病人诊治方面的问题,且给人以“快、准、和”的感觉。记得,不是“快、准、狠”哦!一字之差,失之千里。
国内,开业医生成气候,医院变成平台服务的日子越来越近,但成熟估计也至少以十年论。
医院,先得去行政级别的官本位、先参与市场竞争。这样,服务的态度就会水到渠成。不然,市场会淘汰你出局。
只有到了那时,医院的招聘、对开业医生的扶持、“倒贴”才会成为现实、“医院医生双赢”才会成为共识。医院也才会真正尊重人才。
要不然,国内开业环境,怎么与美国比?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当医生了?初衷是什么?是喜欢做医生呢?还是更喜欢挣钱?
如果说是更喜欢挣钱,那趁早改行干点别的什么,直接冲钱去。喜欢钱也没什么不对,只要记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了。
如果说还是喜欢做医生,但想做个丰衣足食,不为斗米折腰、不必见当官的、土豪的低三下四的正直的医生,那么自己开业或成为伙伴也是可以达成的。
相信,钱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毕竟命比钱重要。
所以,成为医生,救人一命,不说胜造七级浮屠,其成功感、其内心的满足与喜悦也是一种任何物质金钱带不来也不能与之相比的。
相信,自己不做医生,很多人也许早就是500强之一了。我插队的地方,500强的也出了至少一个。
如果说医生整天心思在靠融资、准备上市圈钱的,估计医生这行也是干不踏实的。再说风投者,也并非疯投也,钱再多,也没人愿意白白烧掉、投入个不专业的无底洞,是肉包子打狗。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至于广大病人,市场开放不等于医生可以乱开价,不必怕看不起病。国家迟早会在宏观上制定全国基准,收费不会超过二、三倍。当然,一切都是供求关系决定,买卖自由,只要货真价实,一个愿买,一个愿卖。
但愿,我的国内同行们、同胞们,医患双赢。
更多推荐
开办中医诊所、医院,政府给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