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情何以堪?日本汉方占全世界90%市场份额,碾压中药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权威期刊《中草药》透露:

日本占据了目前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国人一直自豪地认为,中药是我们的国粹。看到这个消息,不禁让人感到尴尬、窘迫。

日本人曾说: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知耻而后勇。

只有详细了解中药在日本的发展,特别是,日本中药的长处,再加以借鉴,我们才真正有可能守护好中药这个我们中国人的传家宝。

日本街景(来源:naramachiinfo.jp)

 

1.日本也曾抛弃中医药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模仿的民族,但学习模仿的对象基本只限于强者。这也是中医药在日本命运的逻辑。

前现代时期,中华文化在东亚一直是鹤立鸡群的。南北朝末期,中医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等到唐代,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国文化。中医药,也被日本全盘吸收,并在后世发展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汉方医学”。

日本汉方医学和中国中医是同根同源、同根异枝。

日本遣唐使(来源:wikipedia)

虽然在近1000年的时间里,汉方医药庇佑了日本人的健康,但近代以来却受到极大挑战,甚至一度被抛弃。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等相继来到日本。日本起初,还把他们称为“蛮人”,但有些探索精神的日本医生发现,和粗糙的中医人体图谱相比,即使看不懂“蛮人”的文字,他们的人体解剖图却更为精准。中医不再是绝对的权威。

一场战争更动摇了政府对中医的态度。

1853年、1854年美国佩里舰队两次“叩关”,砸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开明派也逐渐认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性。

明治天皇即位后,力推改革,在1868—1869年“戊辰战争”中,打败幕府军队。这时的战争,已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大刀长矛,用上了火枪火炮,死伤规模更大。随军的老中医,束手无策,但从英国使馆招聘来的西医,不仅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甚至很多人还很快恢复,又投入战斗。

18世纪中后期日本人所著《红毛杂话》中的显微镜(来源:ifeng.com)

明治维新,可以说,就是日本抛弃源于中国的文明,而全面拥抱西方文明的过程。

西医“理所应当”地取代了中医。

日本政府“封杀”中医:师资格考试科目都是西医内容,废止汉方药馆,禁止汉方自由买卖,只有持有西医执照的医生才能开中药……

等到清末,大量中国人也开始到日本学习西医了。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鲁迅了。

 

2.中医药在日本复兴

明治维新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学校不再教汉方医学。

到20世纪7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日本经济快速现代化,患慢性病、过敏性疾病的国民人数迅速增长,特别是老龄化带来了大量的老年病。西医对此常常无法解决,而中医药(汉方医学)却往往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国中医药的大量成果再度介绍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给予了大量支持。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个处方受到普遍应用。1976年,厚生省正式把汉方药列入健康保险,把主要的210个有效方剂及140种生药列为医疗用药,可以进入医疗保险,这样患者采用汉方药个人就只需要承担10%—30%的费用,大大鼓励了汉方药的应用。

随即,中医在日本实现复兴,特别是汉方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日本一处汉方药店(来源:honsoukaku.co.jp)

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

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目前日本6万家药店中,经营汉方制剂的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一家汉方药店的宣传画(来源:meimondo.co.jp)

日本民众也非常认可汉方药,近80%的日本人认为,汉方医药治疗慢性病十分有效,60%认为汉方药能促进健康长寿。

日本帝国制药生产的贴付剂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膏体1.8万吨,相当于12亿贴,连接起来可以绕地4.2圈,产量居世界第1。

帝国制药产生的膏药(来源:maiple-medical.com)

 

 

3.日本人为什么走在了前面?

据说,日本医学权威大肪敬节在弥留之际曾激励弟子们: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

中国药学会和天津药物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期刊《中草药》,2016年时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日本汉方药如何实现了逆袭?

中国引进的大塚敬节所著《临床应用伤寒论解说》《金匮要略研究》

政府支持

除了将汉方药纳入医保体系,减轻患者采用汉方药的药费负担外,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汉方医学教育。明治政府曾颁布法律废止汉方医学,1972年日本文部省批准综合大学医学部、医科大学、药科大学、齿科大学可开设传统医学教育课程。

2001年3月,文部科学省发布《教育核心课程设置》,汉方医学教育被加入其中。到2004年,80所医科大学全部开展了汉方医学的教育。

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比如,北里研究所附属东洋医学研究所、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药研究所,1988年就被WHO指定为世界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面向大众的读物(来源:図解いちばんわかる!東洋医学のきほん帳)

重视创新

日本的创新主体是企业。

日本制药企业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科技人员总数的60%,其研发费用占整个国家投入的80%。日本的三大汉方药生产企业(三共、津村、钟纺)的新药研发费用均占每年销售收入的10%—20%。

日本汉方药大多采取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剂型,摆脱了水煎火熬的传统中药服用方法。为最大限度保留药效,药物提取过程采取温浸提取、减压浓缩、喷雾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等技术和设备。

剂型创新,让服用汉方药更加方便,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制剂外观和口感上,日本企业也进行积极创新,颗粒美观、包装精致、口感好,一些汉方药颗粒剂能直接口服,都不需要水送服,一改中药粗糙、苦涩的观感。

企业最能贴近市场,也最有活力。比如,日本小林制药,瞅准“雾霾商机”,研制出“清肺汤DUSMOCK”,大力向中国游客推销。因为中国游客爆买,小林制药计划2017年把“清肺汤”的产量增加30%,达到约110万包。

清肺汤DUSMOCK(来源:日经新闻)

日本在中药六神丸的基础上,加入人参、沉香研制的救心丸,年出口就超过1亿美元。

严苛的质量控制

中医给人一个很强的印象就是,“随意”。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做过一个实验,邀请16位资深中医教授,进行诊断,结果判断舌质淡红、脉象信息一致性都不到60%。

日本在汉方药的生产过程中,就极力压缩这种“人为”因素。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

改源感冒药生产线

日本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等项目外,日本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是非常严格的,而且日本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中国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所接受。

比如,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就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进行辅助抗癌治疗。

汉方生姜湯(来源:naramachiinfo.jp)

 重视传承

中药原料、中医典籍,是中医药的两大法宝。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津村药业先后在中国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而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中国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日本,日本进行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但近年来中国药材品质不断下降,价格却在快速上涨。所以,日本汉方药企开始加速中药材国产化。比如,津村用青森县八户市的废弃小学,进行药用人参栽培国产化种植,在北海道2021年前年栽培量有望增加到2000吨,是2016年的3倍。

汉方药原料展示(来源:honsoukaku.co.jp)

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药的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古籍之中。现在日本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中国,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其中不仅注重古代书籍,还特别关注大陆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还在大陆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汉方药原料(来源:naramachiinfo.jp)

中医在日本发展也并非尽善尽美。比如,日本对中医存在“废医存药”的情况,在日本,汉方药与西药相比,也还不是主流。

但这却给我们最大的赶超机会。

毕竟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别人可以急功近利,占其一端,为己所用,而我们必须发扬光大。

   

更多推荐

日本最特殊的一家医院:玩偶医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