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从UpToDate临床顾问认清“社交恐惧”
来源:UpToDate
节选编译自UpToDate临床顾问的“社交焦虑障碍: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及“社交焦虑障碍的药物治疗”专题
Mario的闺蜜就出现了明显的相亲恐惧或者是社交恐惧症。那么,“社交恐惧症”究竟是怎么回事?
社交焦虑障碍(SAD)也称为社交恐惧症,其特征为在社交或表演的场合过度害怕被别人仔细观察,感到尴尬和丢脸,导致了明显的苦恼和/或功能损害。
流行病学
社交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估计在美国的终生患病率为5%-12%;其患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可能较低。
病程
社交焦虑障碍的平均发病年龄在15-17岁,但可早发于5岁时。30岁以后的新发社交焦虑障碍并不常见,但可在有新的社交需求情境下(如,晋升到需要公众讲话的职位)发生。
发病机制
调查研究提示基因和环境因素均能促成社交焦虑障碍的发生。
研究还没有一致鉴定出特定基因;心理社会因素包括较早的儿童期逆境、父母和同伴影响。
临床表现
社交焦虑障碍与许多其他精神障碍共同发生,这些精神障碍包括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重性抑郁症、酒精依赖、精神分裂症、进食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
筛查
精神卫生方面的临床医生应该主动询问患者的社交焦虑症状。
社交焦虑障碍个体可能不愿意在进行评估的临床医生面前透露这些症状。这符合该病的人际交往恐惧和回避特征。
广泛型社交焦虑障碍
首选药物治疗时,我们建议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作为广泛型社交焦虑障碍的一线药物治疗(Grade 2B)。
非广泛型社交焦虑障碍
我们建议,社交焦虑障碍限于一种表现或另一种独立的情境、且极少或仅偶尔才遇到时,应用药物而非心理治疗(Grade 2C)。
我们建议,对于社交焦虑障碍限于一种表现或另一种独立的情境、但会较频繁遇到时,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而非药物(Grade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