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8月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取消了社会办医的多项限制。有人形容,这是民营医疗的又一春!
其实“又一春”这一形容词在民营医院面前早就不陌生了。
回首2010年,12月5日的《新京报》发文——近日,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降低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门槛,改善社会资本办医的执业环境,在税收、价格和医保等方面为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更公平的待遇。有评论认为,“社会办医”终于迎来了春天。
据我观察,每次出台类似政策,背后必有各种“春天”跟随,已成套路。
例如:多点执业给民营医院发展带来了春天;官员们“包容性发展”的提法意味着这个群体步入春天;从分级诊疗到鼓励社会办医新政出台, “又一春”…
的确近年来,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密集出台,民营医院数量也在快速增加。甚至数量已经超过公立医院。乍一看,的确有些“春”的迹象。
但是,最近也有记有者调查发现,88%的就医者选择是公立医院。在诊疗服务上,尚不及公立医院的1/7。民营医院叫好不叫座,门前冷清一片,这就是当前普遍的现象。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称之于——
永远纸面“乐观”的民营医疗
(图文无关)
所以,今天的圆桌会,咱们就有请身处其中的各位医生大大们,来一起讨论讨论这民营医院“又一春”的问题吧!
准备了几个问题,想问一下在座的各位医生大大——
1、依您所见,民营医院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2、如果您在民营医院,当下正身处其中,您的所见现状是怎样的?
3、如果您在公立医院,您或者您身边的同事,对民营医院看法如何?
4、当下,人们对民营医院普遍存在的“偏见”该如何消除或者缓解?
5、民营医院多年来“总在被鼓励,一直扶不起”的形象,症结何在?
6、未来,“民医”是否还有有机会匹敌“官医”?机会又在哪里?
……
Tip:每季度我们会精选整理每期中呼声最高的提案或建议,以栏目组的名义投递至卫计委官网的——“主任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