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急诊科医生猝死,医院工会领导出来说的话很无耻!

来源:医院院长

谭梅/文

 

年轻医生值夜班不能正常下班,刚下班不久猝死,最小的孩子才5个月。工会领导出来说话:我们很重视体检和职工心理,相比工作,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比劳累带来的压力还大。尼玛!你工会平常干什么?如果人手多一些会这么累!

 

1月23日,43岁的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医生郭庆源刚下班不久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在同事帮其办理住院手续时出现呼吸暂停,抢救4个小时无效死亡。最小的孩子才5个月。

 

据相关报道,当天他接诊38名患者。其一个同事说:当晚急诊病人比平时多,凌晨3点,一名异地转诊患者,因没有床位对她和郭庆源等人进行辱骂,“郭老师(郭庆源)不断忍让,不停地向患者解释急诊科内不能加床。”

 

该院工会书记接收采访时说了两个事,第一,“医院除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体检外,全年都会不定期安排心理疏导,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郊游缓解压力。”第二,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病人及家属的不理解,比劳累所带来的压力还要大。(权威媒体上的原话)

 

同事的话,工会书记的话,成功把话题转移了。难怪一些医疗累公众号发出呼吁:要爱惜医务人员,要爱惜急诊科医务人员。

 

好了,矛头全部指向了患者,尤其是不理性的患者。

 

 

 

本人不认同。

 

第一,他一晚上接诊38人,很累。如果有人帮其分担呢,降到19人,是不是不那么累?如果再降到9人呢?还需要连续工作18个小时吗?

 

第二,青大附院急救中心医生每四个月从急诊科轮换至急救中心,4人一组,月工作量基本为8个白班和8个夜班。如果有人分担呢?降低一半时,是不是不那么累?

 

人累不死,长期的累,会累出病,再劳累会诱发累出的病及以前的基础病发病。

 

本号曾经写过评论:如果郭庆源们工作在一个工厂,这个工厂一定会扛很大的压力,难免会被扣上血汗工厂的帽子,甚至会被抵制,老板也会被骂得要死。但是如果是工作在医院,完了,成了奉献,连同行都不替你说话,本该首当其冲受抨击的医院工会,也敢大言不惭的接受采访:我们平常很注重职工体检,还重视心理,相比工作强度,患者和家属给的压力更大。

 

尼玛!成功转移压力,媒体和医务人员除了感慨和争取社会理解,再没有问责,也自然很难改变。因为改变现状的权力在工会,在工会后面的医院领导。

 

第一,可否重视一下急诊科。急诊科医务人员压力大,患者和家属的不理解是社会问题,是现代文明的过度中必然没法逾越的,那么,医院管理者和主管部门可否自己先改变?能不能提高一下待遇,让其他科室的收入补贴一下,甚至让该科的人均收入赶上甚至超过其他科?

 

第二,增加人手。其他科室招聘,广告一打,好些人过来,挤不动,急诊科打广告,招聘不满,比如不少医院其他科要求博士,急诊科要求大专。增加收入后再增加人手,没那么大的差距了,急诊科是不是吸引力更大了。还会动不动就猝死吗?

 

第三,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但是也请爱惜自己的员工,别让其超负荷!

 

人死了,本该为其和其同类说话得工会的领导出来推责任,挺无耻!

 

更多推荐

痛心!急诊医生1晚接诊38人后猝死 两个孩子最小仅5个月 

 

 

版权声明